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嶗山道士》教學設計(通用9篇)

《嶗山道士》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11-08

《嶗山道士》教學設計(通用9篇)

《嶗山道士》教學設計 篇1

  科目:語文 

  授課年級:五年一班 

  授 課 人:鄭英偉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明白文中揭示的道理(作者寫作意圖),懂得投機取巧、不勞而獲是可恥的。(重、難點)

  2、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3、知道蒲松齡和他的《聊齋志異》。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引出蒲松齡:(略)

  二、走進作品:

  1、教師簡介蒲松齡《聊齋志異》一書素材的來源。

  2、引出課文《嶗山道士》

  3、學生默讀全文,理清脈絡:

  這個故事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4、學生分組交流、匯報,

  教師課件出示板書:

  開始(第1自然段)王七去嶗山訪仙學道。

  發展(第2-9自然段)王七在嶗山拜師學道的情景。

  高潮(第10-16自然段)道士教王七學穿墻術的情景。

  結果(第17自然段)王七向妻子炫耀穿墻術,卻失敗了。

  5、帶著課后思考題再次默讀全文。

  6、學生分組交流、匯報,

  教師出示課件:總結作者寫作意圖。

  三、古今對比,感受現代文與文言文不同的特點。

  1、學生讀一讀課后的原文片段,從課文中找到相應的段落。

  2、分組讀第13—15自然段和文言文片段,體會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不同特點。

  3、出示課件。

  四、拓展:走近作者。

  附:板書設計:(以課件形式出示)

  故事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為:

  開始(第1自然段)王七去嶗山訪仙學道。

  發展(第2-9自然段)王七拜師學道的情景。

  高潮(第10-16自然段)道士教王七穿墻術的情景。

  結果(第17自然段)王七回家向妻子炫耀穿墻術,結果失敗了。

《嶗山道士》教學設計 篇2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策略

  這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是一篇借事說理的故事。所以,老師不宜細講,文章中蘊涵的道理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去悟出來,學生講出來比老師直接說出來好。同時,要避免上成了說理性的教育課。要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語文工具性和人讓文性的平衡。

  二、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課文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并劃出自己有觸動、有感覺的詞句。

  2. 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再快速的讀課文一篇

  a.文章題目中的“嶗山道士”是指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b.“王七”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

  (圍繞上面兩個問題討論時,老師雖然要引導學生圍繞正面價值觀去回答,但也應允許一些有不少很離譜的多元性的答案)

  (二)感悟課文

  1.“王七“來嶗山的目的是什么?他達到了么?為什么?

  2.劃出讓你有感悟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或體會通過讀表現出來。(學生自由讀,老師巡視)

  3.指名學生讀,學生評價,老師評價。

  (三)課文拓展,回歸整體。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

  2.誰來說說這則故事告訴你什么了?(避免說道理)

  三、作業布置:

  1.劃出課文中四四字詞,并自選3個造句。

  2.把自己劃的句子讀一讀。

《嶗山道士》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明白文中揭示的道理。

  重點難點: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明白文中揭示的道理。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言引入

  同學們,聽過“穿墻術”嗎?今天,讓我們走進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去,看一段與“穿墻術”有關的故事。 

  二、揭題,板題

  1.板題:嶗山道士,讀題。

  2.釋題:嶗山道士是指在嶗山那兒的一個道士。道士信奉道教的修行人。

  三、初讀,自學課文

  1.自由讀,畫出文中生僻字拼讀,查字典理解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試著概括。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小黑板,指名拼讀生字詞。

  2.正音。

  3.解釋詞語意思。

  4.課文主要內容。課文描寫了一個游手好閑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嶗山道士學穿墻術的故事。

  五、抓住重點展開學習

  1.默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找出中帶內部分。

  (1)默讀。

  (2)分段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游手好閑的富家子弟王七準備去嶗山道士訪仙學道。

  第二部分(地2~9自然段):寫王七來到嶗山拜學道的情景。

  第三部分(地10~16自然段):寫道士教王七穿墻術的情景。

  第四部分(17自然段):寫王七回到家里就想妻子炫耀穿墻術,結果失敗了。

  2.學習第二部分。

  (1)默讀,在讀懂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感受。

  (2)小組交流。

  (主要了解王七在學道的過程中,吃不了苦,只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

  3.學習第三部分。

  (1)默讀,在讀懂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感受。

  (2)練口訣→喊“進去”→不敢進→壯膽進→喜出望外

  (3)聯系可后最后一段,說說王七學法書的結果怎樣?為什么回產生這樣的結果?

  ①結果:望器無法穿墻,反而撞了一個大包。

  ②原因:他不聽倒是的告誡,想妻子炫耀穿墻術。

  六揭示本文寓意,突破重難點

  1.討論

  (1)你認為王七是一個怎樣的人?

  (2)現實生活中真有穿墻術嗎?

  (3)蒲松齡寫的《嶗山道士》用意何在?(你學了課文悟出一個什么道理?)

  2.匯報。

  (1)王七是一個不肯吃苦,游手好閑,想投機巧,捕撈而獲的人。

  (2)沒有。人穿墻沒有,但信號穿墻的例子有。

  (3)目的是告訴我們做什么事都要肯吃苦,下功夫,否則一事無成。那些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人最終是沒有好下場。

  七拓展延伸

  1.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批評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現象。

  2.課后片斷,知道閱讀。

  3.談談《聊齋志異》。

  八布置作業

  1.復述故事。

  2.閱讀《聊齋志異》。

  板書設計

  嶗山道士

  /學道          吃不了苦                           下功夫

  王七                                                       肯吃苦→成功

  \學法術       投機取巧、一事無成           有毅力

《嶗山道士》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 把握文章基本內容,了解主要情節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 體味文章簡練傳神的人物刻畫和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

  3. 注意文中“乃”“其”“爾”等虛詞,掌握文中一些實詞的意義及一些詞類的活用。

  重點難點:

  本文敘事采用明暗兩條線索交織的方式,既使情節曲折離奇又喻教于事。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要求

  利用書中注釋和工具書,盡量讀通讀懂課文,并能講述此故事。

  二、導入課文

  最近同學們中流行看鬼故事的書,其實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頗盛行,比如《聊齋志異》,就是一部談狐論鬼的書。我們今天就要學習其中的一篇《勞山道士》。

  三、簡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年輕時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舉屢試不第,71歲才成貢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鄉當塾師,家境貧困,能接觸普通百姓的生活。傾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又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等。

  《聊齋志異》主要運用唐宋傳奇小說的文言體,以豐富的想像,并借鑒當時流傳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過談狐論鬼的表現形式,以巧妙的構思、生動的語言,創造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對當時現實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多有暴露,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筆調描寫了青年男女真誠相愛的故事。但書中也存在一些因果報應的說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正課

  1. 檢查預習

  請一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

  2. 朗讀課文,試翻譯。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詞類活用:

  請師之月光輝室諸門人環聽奔走

  “乃”字的用法:

  師乃剪紙如鏡粘壁間乃于案上取壺酒,分賚諸徒

  蒙賜月明之照,乃爾寂飲乃以著擲月中

  “而”的用法:

  驀然而踣不過早樵而暮歸

  素發垂領而神觀爽邁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傳教一術

  3. 提問:我們講述故事,按情節總是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

  結局,這則故事的呢?請用幾句話概括故事內容。(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開端(第一自然段):王生慕道,求師學法。

  發展(二~四自然段):看師演法,師父教法。

  結局(第五自然段):王生回家,演法失靈。

  求師學法,看師演法,師父教法,演法失靈—這就是本文的線索。

  4. 從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文中找出原句說明。

  明確:王生是一個想學法又怕吃苦,有了一點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這就是文章的一條暗線。

  5. 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總有不少想不勞而獲的人,并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賺錢不費力,費力不賺錢。”你對此有何看法,寫成一篇400~500字的議論文。

《嶗山道士》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策略

  這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是一篇借事說理的故事。所以,老師不宜細講,文章中蘊涵的道理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去悟出來,學生講出來比老師直接說出來好。同時,要避免上成了說理性的教育課。要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語文工具性和人讓文性的平衡。

  二、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課文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并劃出自己有觸動、有感覺的詞句。

  2. 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再快速的讀課文一篇

  A.文章題目中的“嶗山道士”是指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B.“王七”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

  (圍繞上面兩個問題討論時,老師雖然要引導學生圍繞正面價值觀去回答,但也應允許一些有不少很離譜的多元性的答案)

  (二)感悟課文

  1.“王七“來嶗山的目的是什么?他達到了么?為什么?

  2.劃出讓你有感悟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或體會通過讀表現出來。(學生自由讀,老師巡視)

  3.指名學生讀,學生評價,老師評價。

  (三)課文拓展,回歸整體。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

  2.誰來說說這則故事告訴你什么了?(避免說道理)

  三、作業布置:

  1.劃出課文中四四字詞,并自選3個造句。

  2.把自己劃的句子讀一讀。

《嶗山道士》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理解下列詞語:神采奕奕、羨慕、猶豫、傾慕、珠圓玉潤。會認7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7個字。

  2.了解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復述故事。

  3.從故事中領悟,一個人只有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機取巧的人,不可能學到真正的本領。

  4.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教學難點

  領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學準備

  讓學生事先了解蒲松齡、《聊齋志異》。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不少同學們喜歡看神鬼故事書,其實神鬼故事在古代也頗盛行,比如《聊齋志異》,就是一部談狐論鬼的書。我們今天就要學習其中的一篇——《勞山道士》。

  二、學生匯報資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預設要點: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世稱“聊齋先生”。耗費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

  三、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聊齋志異》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詩劇,一幅幅水彩畫。它不僅是咱們中國文學的驕傲,還是世界文學當中非常有影響的作品。《勞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讓我們先睹為快,感受它神奇夢幻的文學魅力吧。

  四、交流

  1.你讀懂了哪些詞,或者哪些字詞需要大家幫助你理解?

  神采奕奕:精神飽滿的樣子。

  傾慕:傾心愛慕。

  珠圓玉潤:像珠子那樣圓,像玉石那樣滑潤。這里形容歌聲婉轉優美。

  2.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試用一兩句話概括。

  王七在勞山學法術,不想吃苦,結果什么也沒學會。

  五、快速閱讀,理清脈絡

  1.哪幾段寫他山中的學法經歷?(3到12段)

  2.山中學法時有兩天發生了一些特殊的事兒,說說。

  相機小結、板書:

  看師演法(4到8段)

  纏師授法(9到12段)

  3.你能用同樣的方法,給1到2自然段取個小標題嗎?

  板書:拜師求法

  4.王七學法,結果如何,試根據13自然段內容寫小標題。

  板書:演法失敗

  5.根據小標題,理清故事脈絡。

  六、重點探究

  1.哪部分還有疑難,或者你想重點研讀哪部分?三讀課文。

  2.交流。預設:

  ①學生可能對王七最后演法失敗百思不得其解。此疑問可暫不作答。

  ②可能有不少學生對“看師演法”一部分興趣濃厚,可引導進一步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

  “看師演法”一段的確精彩。有幾大奇跡?試擬個節目單。舉例:

  紙月光滿屋

  壺酒飲不盡

  筷子化嫦娥

  酒席移月中

  七、拓展

  演故事:

  勞山道士精彩演法,幾大奇跡中,各小組任選其一,合作編一編,演一演。

  提示:文中動作語言不多,要想表現他們的法術奇妙,可借助眾徒弟的神態表情、指點議論來表現。

  第二課時

  一、回顧

  各組演故事。(見上節課拓展活動)

  二、研讀感悟

  1.小結,過渡。

  紙月光滿屋,壺酒飲不盡,筷子化嫦娥,酒席移月中。能用成語表達你的感受嗎?(不可思議、匪夷所思……)

  2.拋出問題。

  這一切多么不可思議!可根據上一節課我們對故事的整體把握——故事是寫王七學法,寫他拜師求法、看師演法、纏師授法、演法失敗。但為什么花這么多筆墨寫道士施法的每一個細節呢?

  3.細讀全文,自找答案。

  4.交流討論。

  引導:

  勞山道士法術高深,如何得來,故事中未說,猜猜。(從“恐怕你嬌氣又懶惰,不能吃苦”一句可看出,道士深知須歷經千辛萬苦方可得道。)

  王七想得到高深法術,知不知道要吃大苦耐大勞呢?又能否吃苦耐勞呢?(引導學生找書中相關句子,允許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討中基本形成共識。)

  5.形成共識:

  王七知道要吃苦,也吃了不少苦(主要反映在“尋師苦、拜師難、生活苦”上)。在王七,包括我們不少同學看來,似乎是夠操勞了,但離真正學到法術所需下的苦功還差很多,還只是“嬌氣又懶惰”。

  小結:原來花這么多筆墨,把看師演法的每個細節寫得栩栩如生,就是用他所追求的法術之神奇,反襯他付出的操勞之少。

  6.讀到這里,你一定有不少感悟。

  預設:王七就如《蜀鄙之僧》中的富者,有志向,但志向不堅,半途而廢。

  王七太過淺薄,眼高手低,既想取得大成就,又不想付出艱苦的努力,到頭來什么也得不到。

  王七去學仙術,沒有學到真正的仙術,就回家了。做事應該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

  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

  …………

  7.我們可不能步其后塵。讓我們寫下對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關名言,以激勵自己(自創與積累均可)。

  三、發散感悟

  1.一個故事,你們感悟到了這么多,真會讀書。再讀讀,也許還會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獲。

  2.交流,各抒己見。

  預設:王七好不容易學到了一點本事,卻又好顯示,所以“穿墻術”一到家就不靈了。我們要記住不可驕傲自大。

  特別可悲的是,失敗后,他一點也不反省自己的行為,反而責罵師父。失敗后應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

  3.故事給我們這么多啟示,如果從主人公王七的角度,可以取個什么標題呢?試命題。

  四、自選拓展活動

  1.蒲松齡真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罵皆文章”,你可以讀讀《聊齋志異》中的其他佳作。

  2.如果王七繼續在勞山待下去可能會有什么樣的結局?你認為王七怎樣做師父才會教給他真正的本事?你認為這個故事還可以怎樣改編出一些新的含義?你可以練練筆。

  3.請你練習講這個故事,一定會為你贏得不少“粉絲”。

  板書:

  勞山道士

  拜師求法

  看師演法

  纏師授法

  演法失敗

  不畏艱辛,才獲成功

  投機取巧,終究成空

《嶗山道士》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理解下列詞語:神采奕奕、羨慕、猶豫、傾慕、珠圓玉潤。會認7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7個字。

  2.了解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復述故事。

  3.從故事中領悟,一個人只有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機取巧的人,不可能學到真正的本領。

  4.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教學難點

  領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學準備

  讓學生事先了解蒲松齡、《聊齋志異》。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不少同學們喜歡看神鬼故事書,其實神鬼故事在古代也頗盛行,比如《聊齋志異》,就是一部談狐論鬼的書。我們今天就要學習其中的一篇——《勞山道士》。

  二、學生匯報資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預設要點: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世稱“聊齋先生”。耗費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

  三、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聊齋志異》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詩劇,一幅幅水彩畫。它不僅是咱們中國文學的驕傲,還是世界文學當中非常有影響的作品。《勞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讓我們先睹為快,感受它神奇夢幻的文學魅力吧。

  四、交流

  1.你讀懂了哪些詞,或者哪些字詞需要大家幫助你理解?

  神采奕奕:精神飽滿的樣子。

  傾慕:傾心愛慕。

  珠圓玉潤:像珠子那樣圓,像玉石那樣滑潤。這里形容歌聲婉轉優美。

  2.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試用一兩句話概括。

  王七在勞山學法術,不想吃苦,結果什么也沒學會。

  五、快速閱讀,理清脈絡

  1.哪幾段寫他山中的學法經歷?(3到12段)

  2.山中學法時有兩天發生了一些特殊的事兒,說說。

  相機小結、板書:

  看師演法(4到8段)

  纏師授法(9到12段)

  3.你能用同樣的方法,給1到2自然段取個小標題嗎?

  板書:拜師求法

  4.王七學法,結果如何,試根據13自然段內容寫小標題。

  板書:演法失敗

  5.根據小標題,理清故事脈絡。

  六、重點探究

  1.哪部分還有疑難,或者你想重點研讀哪部分?三讀課文。

  2.交流。預設:

  ①學生可能對王七最后演法失敗百思不得其解。此疑問可暫不作答。

  ②可能有不少學生對“看師演法”一部分興趣濃厚,可引導進一步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

  “看師演法”一段的確精彩。有幾大奇跡?試擬個節目單。舉例:

  紙月光滿屋

  壺酒飲不盡

  筷子化嫦娥

  酒席移月中

  七、拓展

  演故事:

  勞山道士精彩演法,幾大奇跡中,各小組任選其一,合作編一編,演一演。

  提示:文中動作語言不多,要想表現他們的法術奇妙,可借助眾徒弟的神態表情、指點議論來表現。

  第二課時

  一、回顧

  各組演故事。(見上節課拓展活動)

  二、研讀感悟

  1.小結,過渡。

  紙月光滿屋,壺酒飲不盡,筷子化嫦娥,酒席移月中。能用成語表達你的感受嗎?(不可思議、匪夷所思……)

  2.拋出問題。

  這一切多么不可思議!可根據上一節課我們對故事的整體把握——故事是寫王七學法,寫他拜師求法、看師演法、纏師授法、演法失敗。但為什么花這么多筆墨寫道士施法的每一個細節呢?

  3.細讀全文,自找答案。

  4.交流討論。

  引導:

  勞山道士法術高深,如何得來,故事中未說,猜猜。(從“恐怕你嬌氣又懶惰,不能吃苦”一句可看出,道士深知須歷經千辛萬苦方可得道。)

  王七想得到高深法術,知不知道要吃大苦耐大勞呢?又能否吃苦耐勞呢?(引導學生找書中相關句子,允許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討中基本形成共識。)

  5.形成共識:

  王七知道要吃苦,也吃了不少苦(主要反映在“尋師苦、拜師難、生活苦”上)。在王七,包括我們不少同學看來,似乎是夠操勞了,但離真正學到法術所需下的苦功還差很多,還只是“嬌氣又懶惰”。

  小結:原來花這么多筆墨,把看師演法的每個細節寫得栩栩如生,就是用他所追求的法術之神奇,反襯他付出的操勞之少。

  6.讀到這里,你一定有不少感悟。

  預設:王七就如《蜀鄙之僧》中的富者,有志向,但志向不堅,半途而廢。

  王七太過淺薄,眼高手低,既想取得大成就,又不想付出艱苦的努力,到頭來什么也得不到。

  王七去學仙術,沒有學到真正的仙術,就回家了。做事應該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

  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

  …………

  7.我們可不能步其后塵。讓我們寫下對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關名言,以激勵自己(自創與積累均可)。

  三、發散感悟

  1.一個故事,你們感悟到了這么多,真會讀書。再讀讀,也許還會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獲。

  2.交流,各抒己見。

  預設:王七好不容易學到了一點本事,卻又好顯示,所以“穿墻術”一到家就不靈了。我們要記住不可驕傲自大。

  特別可悲的是,失敗后,他一點也不反省自己的行為,反而責罵師父。失敗后應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

  3.故事給我們這么多啟示,如果從主人公王七的角度,可以取個什么標題呢?試命題。

  四、自選拓展活動

  1.蒲松齡真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罵皆文章”,你可以讀讀《聊齋志異》中的其他佳作。

  2.如果王七繼續在勞山待下去可能會有什么樣的結局?你認為王七怎樣做師父才會教給他真正的本事?你認為這個故事還可以怎樣改編出一些新的含義?你可以練練筆。

  3.請你練習講這個故事,一定會為你贏得不少“粉絲”。

  板書:

  勞山道士

  拜師求法

  看師演法

  纏師授法

  演法失敗

  不畏艱辛,才獲成功

  投機取巧,終究成空

《嶗山道士》教學設計 篇8

  《嶗山道士》教學反思

  在《嶗山道士》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課件展示圖片,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神話”般的情景,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平臺,充分發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勢,使每個學生快樂中學習。本節課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一、在這一課教學中,課前深掘教材。利用圖片使學生創造了自主想象、表達寬松的環境。如讓學生看著圖片說說圖片的內容,同時想象出王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引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并結合課文發揮想象。

  二、在教學活動中,先讓學生知道王七上山學道吃了不少苦,但是要想學到道士這樣的法術,他吃的苦還不算什么。仙術和王七吃的苦這樣一對比,仙術學生就明白了王七是一個不堪吃苦的人了。同時學到法術后,王七還吹噓、炫耀、驕傲自大,不聽師傅的忠告,致演法失敗,失敗后王七自己還不會改,竟然咒罵道士,這是最不應該的。學生這時感受到,無論做什么事,不要怕吃苦,而且持之以恒。做人謙虛、謹慎,要想得到更大的成功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覺得在這一節課中,學生通過讀課文看圖片能夠理解、領悟到這些,就是他們的收獲。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老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嶗山道士》教學反思

  《嶗山道士》這篇課文是根據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嶗山道士》改寫的.課文描寫了一個游手好閑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嶗山道士學穿墻術的故事.它告訴人們,那些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人最終只能落個自作自受的下場.

  1、由于這篇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所以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學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講講文中的王七是怎樣跟嶗山道士學法術的,結果怎么樣.以此來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

  2、當學生掌握了文章大體內容后,我組織學生交流談體會.你認為文中的王七是怎樣的一個人?現實生活中真有穿墻術嗎?蒲松齡寫的《嶗山道士》用意何在?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則將一事無成.

  3、拓展閱讀.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文筆生動,充滿想象,借描寫狐仙、鬼怪、軼聞趣事,以此來歌頌美好的事物,鞭撻了丑惡的社會現實.我布置感興趣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讀一讀《聊齋志異》,從而激發學生課外讀好書,讀成本書的興趣.

  教學反思——由現代文《嶗山道士》想到的

  在教學<<嶗山道士>>一課時,我發現學生對古文很是頭疼,以往都是學生把古文譯成現代文,學生做起來很是困難,以后他們可能還要學習大量的古文,到中學以后會更多,在高考中也有可能出現古文。所以我讓學生把現代文譯成古文。

  原文:一天他登上了嶗山山頂,見到一座道觀,環境十分幽靜。道觀里一個道士坐在蒲團上,長長的白發垂到衣領,神采奕奕。王七走上前去叩頭拜見,和道士交談起來。他覺得倒是講的話深奧玄妙,便要拜道士為師。道士打量了他幾眼,說:“學道是辛苦的,恐怕你過慣了舒適的日子,受不了苦。”

  譯文:一日,其登嶗山之頂,環境甚靜。道觀有道士,長發錘衣,神采奕奕。王上前,扣見,與之交談。其覺道士之言甚深,欲拜道為師。道士量其曰:學道甚苦,恐其過慣樂日,不堪其苦。

  學生們興趣很濃,積極響應,有的孩子以得很有趣,可以看出來已經上路了。這樣可以說對他們今后學習古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嶗山道士》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能復述故事。

  3.從故事中領悟,一個人只有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機取巧 的人,不可能學到真正的本領。

  4.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教學難點]

  領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課前準備]

  讓學生事先了解蒲松齡、搜集有關《聊齋志異》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課

  1、這節課老師帶來了一份奇特的禮物,快來猜猜是什么?

  2、學生猜到后,送禮物。

  3、說到書,我們的話題就多了,你喜歡讀那些方面的書?

  4、出示《聊齋志異》,《嶗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感受它神奇夢幻般的文學魅力吧!板題、讀題、質疑。

  二、資料交流

  1、資料交流會

  拿出資料卡,匯報有關蒲松齡的資料。

  2、讀過《聊齋志異》嗎?關于《聊齋志異》你了解到些什么?

  匯總資料。(課件)

  二、 學習課文

  1、自由讀文,說說文章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

  3、試著畫出本文的情節曲線圖,指名上臺畫。

  4、試著給各部分加上小標題。

  (1)出示小標題要求,嘗試加小標題。(課件)

  (2)完善情節曲線圖。

  5、看著情節曲線圖,復述文章內容。

  6、小組合作學習。

  (1)對課文把握的準確,才能復述的生動,這些都得益于細心地讀文,你還有疑問嗎?

  (2)合作學習,出示學習要求。(課件)

  (3)匯總解疑。

  三、古文、今文對照學習。

  1、蒲松齡真乃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罵皆文章。”讓我們再次感受《聊齋志異》那神奇夢幻般的文學魅力。出示古文。

  2、師范讀,生思:這一段是文中的那一部分?

  3、男女生分讀古文、今文。

  四、總結拓展

  1、讀了王七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啟發了?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2、把寫下的條子貼在黑板上。

  五、激發讀書興趣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蒲松齡,知道了《聊齋志異》,老師希望同學們課后都去讀讀《聊齋志異》的其他故事,記住冰心老人家對我們的期望,“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板書設計:

  嶗山道士

  纏師教法

  看師演法

  上山學法 演法失敗

  投機取巧 終就成空

  不畏艱辛 才獲成功

《嶗山道士》教學設計(通用9篇) 相關內容:
  • 冀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跨越百年的美麗》教案范文(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能聯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2、體會作者對居里夫人巨大貢獻和人格精神的贊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6A Unit 4 教案(精選14篇)

    一、教學目標:1 會聽說讀水果單詞apples, oranges, pears, bananas, peaches, mangoes, pineapples, watermelons并能分清水果單詞的單復數的讀音及運用。...

  • 《難忘的一課》詞句解析(精選12篇)

    一、對句子的理解1、“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文中三次出現。第一次是作者看見一位年輕的臺灣教師在教學生學習“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5篇)

    一,教材分析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

  • 古詩《贈汪倫》教學實錄(精選16篇)

    背景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江倫送我情。從一年級上學期拼音教學結束之日起,學生們就在我的牽引下開始了日見其深、日見其廣的課外閱讀。...

  •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老人與海鷗》教案(精選15篇)

    設計理念:本設計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本,使學生“在交流和判斷中,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走進動物和人的情感世界。...

  • 《游褒禪山記》的結構特點(精選13篇)

    作者:likegang 《游褒禪山記》是王安石的前期作品,寫這篇游記時他正在舒州通判任上,才三十四歲,政治舞臺上還沒有露頭角,但已有與山爭險、與海爭深的志氣。 本文名為游記,其實正如《古文觀止》評語所云:“借游華山洞,發揮學道。...

  • 《小英雄雨來》隨堂練習(精選16篇)

    1.讀拼音,寫詞語wěi x pī kāi jn ch j nu dnɡ wāi wāi xi xi mn kǎn( ) ( ) ( ) ( ) ( ) ( )[答案]葦絮 劈開 晉察冀 挪動 歪歪斜斜 門檻2.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 大班語言《秋天的雨》教學反思(通用13篇)

    在這次語言活動中,《秋天的雨》本身就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主要活動目標就是讓孩子理解散文的內容,感受散文詩中的美。所以根據活動目標的設定,在活動過程中只要讓孩子欣賞秋天一系列變化的圖片,讓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秋天的變...

  • 教案下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乱码av | 精品这里只有精品 | 一级a毛片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xxxx亚洲 | 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二区 | av高清免费 | 后进式无遮挡啪啪摇乳动态图 |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波多 | 人人种亚洲 | 少妇又紧又深又湿又爽视频 | 99精品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三级 | 日韩成人高清视频 | 奇米影视亚洲色图 | 黄www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综合五月久久小说 | 狠狠干在线 | 婷婷丁香色综合狠狠色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 | 久久久免费在线观看 | 超嫩小younv s8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玩弄丰满熟妇XXXXX性视频 | 夜色毛片永久免费 | 午夜毛片视频 | 69日本xxxxxxxxx19| 国产3区 | 国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2001 | 一女多男np黑人挺进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 |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 女人内谢免费看片 | 国产AV高清无亚洲 | 国产午夜伦鲁鲁 | 日本精品99一区二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