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上冊《工業》課標解讀
一、課標要求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xx年版)》在“課程內容”部分“中國地理”的“經濟與文化”主題中提出如下要求。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的特點,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
二、課標解讀
(一)正確理解課標要求
本節是八年級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的第三節,是關于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后一部分內容。從課標的具體要求來看,本節內容需要突出強調的是通過不同地圖的地理信息的收集、對比、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訓練學生歸納地理特征的能力。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中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分布圖,了解我國工業的空間分布特點。但考慮到影響工業分布因素多且復雜,初中生還不具備建立全面分析工業分布區位因素的能力,教材簡化學習難度,只要求學生認識我國工業分布集中在東部沿江、沿海地區的這一突出特征。
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 “中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布圖,歸納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分布在東部大中城市的特征。這部分內容不適合做能力的提升,但學生對高科技產品都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用豐富有趣的圖片、視頻等資料,突出介紹我國領先世界的高新技術,擴展學生的視野。
(二)有效落實課標要求
為了更好地落實課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內容。
1.活動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影響工業分布的區位因素多且復雜,初中生很難在現階段對此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和歸納,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化繁為簡,突出重點。例如:在“中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分布圖的學習中,教師要設計好問題,降低學生讀圖提取信息的難度,只要引導學生得出我國工業分布存在東西部差異及工業中心主要沿江沿海分布的突出特征即可。
2.活動設計應創設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
本節內容需要學生理解的較多,而有些工業部門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單憑教師的講授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建議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學生經常遇見的一些經濟現象或接觸到的工業部門及產品,組織開展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甚至辯論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興趣。但這些活動的設計要求:一是要難度適中,最好是學生家庭學校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工業部門及產品;二是要重點突出,切忌面面俱到;三是要結合實際,例如在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學校就可以實地考察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現狀,邊考察邊學習。
3.活動設計應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
本節的教學中,在前兩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書中的地圖及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從地圖和活動素材中獲取信息,使學生通過充分思維和分析,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能力。
(三)分解細化教學目標
對應本條標準,要求學生達到的目標如下。
1.了解工業生產的過程及與其他經濟部門間的聯系,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讀圖了解我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的分布,初步學會分析工業基地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3.讀圖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現狀,知道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的部門及產品。認識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