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錦繡壯鄉”——廣西壯族自治區
教學目標:
(一)運用地圖,了解廣西的地理位置、水系特征和地形特點。
(二)結合地圖指出南寧、柳州、桂林、北海、陽朔等城市地理位置,并清楚各城市的主要職能。
(三)通過觀看各種圖片或錄像,了解“喀斯特”地形特點,并搜集和閱讀有關資料了解其成因。
(四)了解廣西豐富的旅游資源。
(五)通過對如何開發桂林旅游資源的討論,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其成因
(六)通過對旅游線路的設計,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和靈活運用地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廣西的地理位置、水系特征和地形特點
教學難點:“喀斯特”地形特點及其成因
教學方法:探究教學法
教具及設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0.5課時
新課導人:
用多媒體展示桂林的象鼻山、七星巖等著名風景點圖片。提問:你們知道它們在我國的哪個省或自治區嗎?
我們已知道廣東主要河流珠江由東江、西江、北江匯成,從廣東沿西江而上就到了我國哪個省或自治區?
講述廣西“自然環境”時,可參考以下步驟:
1.用多媒體投影出“中國政區”圖,要求學生運用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i)在圖上指出廣西地理位置。
(2)廣西與我國哪幾個省相鄰?臨什么海洋?與哪個國家領土接壤?
2.用多媒體投影出“廣西地形”圖(或出示“廣西地形”掛圖),要求學生運用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廣西區內水網密布,指出本區最大的河流是什么?(西江)
(2)在《地圖冊》上指出秦代開鑿的靈渠的位置,說出其溝通哪兩條河(湘江、漓江)
教師可補充靈渠的概況:靈渠又名湘桂運河。位于廣西興安縣境。靈渠分南渠和北渠,全長34千米。整個工程由鋒嘴、分水壩、南渠、北渠、秦堤、泄水壩和陡門組成。此工程。將河水分成三七開,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說。靈渠把漓江和湘江二水相通,即是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相通。
3、復習廣東的氣候特點,結合地圖找出廣西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請一個學生說說廣西的氣候特點,其他同學討論,補充。(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講述廣西的“主要城市”時,要結合本區主要鐵路干線,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要求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南寧、柳州、北海。桂林、梧州、陽朔等城市。
2。出示“廣西政區”掛圖,教師分別指出上述五個城市的位置,同時,展示反映各城市特征風貌的圖片、資料。
南寧——廣西省會。
柳州——廣西最大工業基地和鐵路樞紐。
北海——位于廣西南端,我國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
梧州——廣西東部重要城市,西江航運要沖。
桂林——廣西東北部著名旅游城市,山水秀美,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說
陽朔——桂林南部旅游小城,有“陽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譽。
3.講述“喀斯特地形”時,可參考如下步驟:①讓學生自學閱讀材料“桂林山水”。② 用多媒體播放桂林秀美山水、亭亭玉立的峰林、幽深奇幻的洞穴、石柱、石筍、石鐘乳、石花等獨特的“喀斯特”地形景觀圖片。③請學生朗讀“漫話‘喀斯特’地形”的閱讀材料。 ④解釋其成因。⑤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桂林作為旅游城市,你認為應如何合理開發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