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祖國心臟——北京市
第一節 祖國心臟——北京市
教學目標:
1、 了解北京市的自然環境特征、歷史文化和城市職能。
2、 了解北京市目前存在的環境問題及采取的保護措施。
3、 熟悉北京的旅游景點。
4、 通過本節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北京的自然環境”和“北京的城市職能”
教學難點:北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方向
教學方法:探究教學法
教具及設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新課導人:
教學指導:
關于“北京的自然環境”‘這部分教學主要從地形、氣候兩方面分步驟進行:首先讓同學們完成教材p.30活動題l~3j找到北京主要的地形類型以及地形區名稱,確定北京市的位置是華北平原的西北部邊緣,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地區。自然環境雄偉壯麗,依山帶海,龍幡虎踞,地勢險要,被稱為“天府”或“神京”。老師可指導學生從主要地形類型。地勢等方面歸納出北京的地形特征。第二步讓學生看閱讀材料“北京之夏”,找出北京市的氣候特征。老師可設計三個思考題:(1)在“北京地形”圖的華北平原和燕山的迎風坡各選一處,請學生判斷它們降水量的多少。(2)北京是中國著名的旅游城市,我們每位同學都想親眼目睹京城的風采,你認為什么季節是去北京旅游的最佳時期,為什么?(3)北京的年平均降水量為600多毫米,雨熱同期是其氣候特點,由此推斷北京氣候類型是哪種?俗話說“條條道路通北京”,從你的家鄉到北京,可選擇哪些交通工具,具體路線如何?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環境開始,更容易了解北京的交通地位。老師可利用北京市地圖,讓學生找到連接北京的南北向和東西向鐵路干線,從而了解北京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祖國的心臟。我國許多的政治集會和大型節日慶典都放在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城樓成了億萬人民心目中最神圣、最莊嚴的建筑,是首都北京的象征,是新中國的象征。老師在這里可深情地指揮全體同學高唱一曲《我愛北京天安門》來抒發大家的愛國情感。然后提出一個思考題:你知道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發生在天安門廣場嗎?(“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開國大典等)老師還可進一步講述天安門廣場每天清晨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這已成為北京旅游的一大景觀。
學法指導:
學生在閱讀“天安門廣場”后,老師還可播放一段相關的錄像帶,或展示一些照片,最后分組繪出一張天安門廣場的平面圖進行評比。
教學指導:在介紹北京是“全國的文化、教育、科學中心’這部分內容時可結合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從北京的歷史沿革開始:遠在六七十萬年前,華夏先祖——“北京人”就生活在今房山縣周口店一帶。3 0xx年前的周朝,北京一帶已建立了早期的城市。現北京保留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老師可讓學生閱讀教材p.32“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同時將北京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各景點圖片資料。 讓學生閱讀“中軸對稱布局的北京市中心區”圖。(對此圖的說明,建議放在介紹北京的文化地位這一部分,可突出北京城的歷史。)中國歷史上,城市大量出現的時期應始于春秋時代,它以宮廷為中心,而且這種布局一直貫穿了整個封建時代。在北京城中軸線的前部(即南部)為宮廷——故宮;中軸線的后方(即北部)為集市貿易區;在宮廷的左側(東側)建祖廟(北京太廟,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前身);在宮廷的西側建社稷壇(今北京中山公園的前身),以祭掃社(土地)神和稷(五谷)神。這種中軸線地稱的棋盤式的格局,充分滿足了封建統治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便利了城市居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