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總理答記者問時引用丘逢甲《春愁》史料二:……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灣/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 余光中《鄉愁》請解答下列問題: (1)史料一中,為了何事“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中國臺灣。”指的是哪一年? (2)史料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20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臺灣與大陸處于分裂狀態,為結束這一局面,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政府提出什么構想?有何意義? 解析:通過對《馬關條約》內容的考查為切入點,緊密聯系時政,又具有較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參考答案:①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中國臺灣給日本。1895年 ②渴望兩岸親人團聚,盼望兩岸統一。一國兩制、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前景。 3.世博會被譽為“經濟、科技、文化界的奧林匹克盛會”,XX年5月1日,舉世矚目的世博會在上海隆重開幕。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下面的問題: 【上海今昔】簽訂《南京條約》 江南制造總局 發展中的上海 (1)近代中國,上海曾是最早被迫開放的城市之一,是在哪次戰爭后開放的?(2分)這次戰爭對中國社會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2)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在上海創辦了江南制造總局,洋務派提出了什么口號?(2)改革開放后,上海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請舉出一項國家加快上海發展的措施。 【鏈接世博】
材料一 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工業博覽會,出現了 珍妮機、蒸汽機等大批新產品……1876年在美國費城舉行了大型博覽會,美國以東道主的身份向世界展示了電報、電話等大量先進的科技成果,而素有“文明古國”之稱的中國展示的是傳統的絲綢、茶葉、瓷器……——摘自人民網材料二 上海世博會會徽中,漢字“世”字與XX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篆刻的“京”字交相輝映,寓意著本世紀兩項超大型國際活動在中國舉辦。吉祥物“海寶”以漢字“人”作為核心創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時代精神。……世博會中國館和主題館應用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工程,向世界展示了我國先進的太陽能應用技術。
——摘自新華網 (3)中國古代的科技在世界上處于領先位置,哪一重大發明為鄭 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提供了重要條件?費城博覽會上,中美兩國展示的不同產品,說明了什么問題? (4)右上方的兩張圖片都突出了人文思想,世界歷史上哪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以人文主義為核心,沖破了封建教會的精神束縛?
(5)材料一中多種電器的發明和應用把人類帶入什么時代?材料二中太陽能光伏發電工程屬于哪一次科技革命成果? 【拓展提高】(6)21世紀以來,中國繼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后,又在上海拉開了世博會的帷幕,這些成就的取得,讓你認識到了什么? 解析:本題以上海世博會為線,不僅把不同歷史階段發生的歷史史實聯系在一起,而且把世界歷史與中國歷史相結合,把歷史和現實相聯系。這種題型是當前中考的命題大趨勢。前五問基本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第六問聯系現實,屬于開放性的問題,可從我國舉辦世博會的條件探究 參考答案:1)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