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案設計
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案設計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學生通過學習,了解西晉、東晉、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的史實。明確淝水之戰的時間、背景、經過和影響。
學習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農業、水利、手工業等發展較快的史實。
通過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了解到自東漢末年以來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內遷,北方長期戰亂、人口大量南遷及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南遷人口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加上南方優越的自然環境和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促成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分組研讀“江南地區的開發” 圖,進一步了解閱讀歷史地圖的方法──通過圖例讀地圖,感知歷史地圖中一些直觀的有效信息。
2.組織學生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另一方面用“問題解決” 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歷史知識,自主解決問題。
3.通過創設歷史情境話題:“假如我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會不會南遷?”讓學生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的嚴重程度,并對新知識進行遷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在探究江南地區的開發原因的過程中,認識到和平、安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引導學生關注本地區在歷史上的發展情況。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及處理
本課的主題是“江南地區的開發”。
本課的重點是江南地區開發的史實和原因。本課的難點是內容多、頭緒多,教學重點內容不突出。
從三國以來,江南地區逐步得到了開發,表現在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農業的發展和進步,手工業的發展等方面。原因主要是東漢末年以來政治不穩定,加上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內遷,北方長期戰亂,造成大量人口南遷,南遷人口給南方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從而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
采用小組先研讀“江南地區的開發” 圖,從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情況入手,突出“江南地區的開發”這一教學內容。以引導學生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為主線,將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淝水之戰視為背景原因來處理,突破本課難點。
二、教學方法
問題解決、自學討論法
(一)課前導學
了解本地區是否經歷過這次開發,有什么歷史的痕跡?
(二)教學滲透點
1.學生分小組研讀“江南地區的開發”圖,解決幾個問題,進一步強化合作學習的意識,同時訓練學生閱讀歷史地圖的技能,并關注自己家鄉在歷史上的發展情況。
2.組織學生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激發學生學習這段歷史的興趣,通過歷史事實使學生獲得只有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才能發展經濟的情感認識。
三、教學資源
《中國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上)
教 學 過 程 學 生 活 動
引入新課
師生互致問候。
“開發”是一個在我們日常交流中比較常用的詞語。今天老師要看看同學們的大腦中儲存了多少個帶“開發” 的詞語或短語? 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含有“開發” 的詞語或短語。
大家說了這么多含“開發” 的詞語和短語,可什么是“開發” 呢?
“開發” 就是發掘、挖掘、利用各種資源、條件,有目的地進行發展的行動。因此開發的重點在發展,開發意味著發展。今天我們來學習了解15XX年前我國歷史上的一次大的開發行動——“江南地區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