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案設計
板書:第19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引導學生思考并解釋“開發” 一詞的含義。
南地區的開發
1.歷史上這次江南地區的開發情況如何?請同學們打開地圖冊的第24頁。以4人小組為單位一起研讀“江南地區的開發” 圖,解決兩個問題:
(1)江南地區的地理范圍。
(2)本次開發取得了哪些成果? 學生分小組閱讀“江南地區的開發” 圖,共同解決相關的問題,或發現疑問。
2.小組之間交流研讀成果。
關于江南地區的地理范圍,注意指導學生通過圖例來分析本課所指的江南地區的地理范圍。
關于江南地區的開發成果,在指導學生看圖例分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全面了解江南地區開發的情況,并指導學生歸類整理。
歸納并板書
(1) 組織學生充分交流。
讓學生在反復讀圖的基礎上,通過交流準確把握江南地區的概念。
讓學生在圖上獲取江南地區開發的成果,即表現在:興修水利、水稻的種植面積擴大、手工業有了發展等信息。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進一步了解江南地區開發的情況,并歸納。
3.引用史料,對比感受江南地區開發前后的巨大變化。
本次開發成效顯著嗎?歷史上有什么樣的記載?
引導學生閱讀“導入框” 中司馬遷關于江南地區落后狀況的描述,及教材所引《宋書》中關于江南地區開發后的狀況描述。
請同學們繼續讀圖,看看我們的家鄉是否經歷過本次開發?
本次開發發生在歷史上的什么時期呢?轉入下一個問題的討論。 學生閱讀教材中相關的歷史史料,學習用史料證實歷史觀點或結論的方法。
指導學生進一步熟悉根據方位讀圖的方法。學生發表觀點時,教師要關注他們觀點形成的依據。
分析討論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1.了解江南地區開發的時間。
指導學生掌握必要的時間概念,便于從宏觀上把握歷史。 學生明確本次開發的時間:三國時期開始。
2.討論:“為什么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能夠得到開發”?
江南地區的自然條件優越是客觀存在的,可是為什么不早不晚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發展起來?
這個問題的提出,一是指導學生掌握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二是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為本課其他知識的學習做進一步的鋪墊。
師生討論、歸納整理并板書:
江南自然條件好,人民勤勞
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2)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自由發言,讓學生在觀點的碰撞中明確:
江南地區的發展是因為三國以后北方漢族人為了躲避戰亂,大量南遷,南遷的人口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加上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所以江南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發展的關鍵是勞動力的增加、先進的生產技術。
學習“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淝水之戰等內容,了解北方戰亂的情況,深刻理解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的原因。
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發展的原因,主要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以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據史書記載,這次南遷人口近百萬,占當時在籍人口的1/6。俗話說:故土難離。可是為什么這么多的人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園,到并不富裕的江南地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