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a.保存富農經濟 b.發展農業生產
c.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 d.解放生產力,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條件
10.1950年冬,遼寧省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在政府的組織下,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硬是把一千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第二年種上花生和棉花,當年喜獲豐收。梅家村的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糧食產量提高的原因是( )
①土地改革,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 ②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改進和提高 ③耕地面積的增加,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 ④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11.下列事件發生在1950年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戰爭開始 ③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④土地改革運動勝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假如你是新中國的一位農民,而你的家鄉正在進行土地改革,你覺得哪些生產資料是你可以在土改中分得的( )
①土地 ②農具 ③牲畜 ④房屋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3.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為近代中國歷史的見證者,北京城目睹了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衰落的悲涼,也目睹了一個動蕩不安的中國所經歷的苦難、屈辱和奮爭。
材料二:每當國慶節,我就想起人民英雄紀念碑。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抗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材料三:每當國慶節,我就想起《義勇軍進行曲》:“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我們的民族,就是這樣的萬眾一心,這樣的眾志成城。“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請回答:
(1)北京城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的見證者。請舉出1895年、1919年在北京發生的兩件大事及重大意義。這兩件大事的共同點是什么?
(2)結合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想一想你學過的人物中哪幾個人的名字可以銘刻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呢?請寫出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跡(至少兩位)。
(3)《義勇軍進行曲》其詞、曲的作者分別是誰?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指的是當時的什么情況?為什么今天唱起這首《國歌》,仍然激情豪邁、熱血噴涌?
14.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
材料二:
請回答:
(1)上述兩則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