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案
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案
一 內容與分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第二次鴉片戰爭,指的是火燒圓明園,太平軍痛打洋槍隊,沙俄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以及列強侵華的罪行, 理解它關鍵就是要弄清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原因、經過、結果以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學生已經學過鴉片戰爭,本節課的內容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的,由于它還與政治、地理有一定的聯系 ,所以在本學科有重要 的地位,教學的重點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列強侵華的罪行。解決重點的關鍵是要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利用教材中的歷史圖片和歷史地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出問題讓學生去分析解決。
二目標與分析
1.目標: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的罪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及農民起義軍的反抗斗爭等史實。掌握圓明園被燒毀,主權進一步喪失,領土被大量割占的恥辱。
2、分析:理解列強肆無忌憚侵略我國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國運動將清政府作為自己斗爭首要目標的原因。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的罪行,記住圓明園被燒毀,主權進一步喪失,領土被大量割占的恥辱。就是指第二鴉片戰爭后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及危害。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的關系,產生這一問題的困難的原因是學生對這些史實掌握的比較少,分析問題的能力差。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教師先講清它們之間的關系,然后再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設計
復習提問:
第一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的簽定,給中國帶來什么后果?列強是否滿足已經得到的利益?
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口通商和協定關稅,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滿足
過渡:《南京條約》使侵略者攫取了許多利益、中國遭受到了沉重的災難,列強并沒有滿足貪婪的欲望,想要通過修訂條約來擴大權益。遭到清政府拒絕后,他們便找借口發動戰爭,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這場戰爭是上一次戰爭的繼續,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鴉片戰爭。
問題一:火燒圓明園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
師生活動: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和課文中的圖片,教師適當補充一些有關的歷史內容,學生回答問題。
問題1: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間、經過和結果怎樣?
時間: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侵略國:
主兇──英法聯軍
幫兇──美、俄
暴行:洗劫 割地 鎮壓
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
影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過渡: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燒殺搶劫,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可惡的是把“萬園之園”──圓明園給燒了。
問題2:火燒圓明園過程如何?
時間:1860年
侵略者:英法聯軍
罪行:搶劫、火燒
問題3:看到今天圓明園的斷壁殘垣,你有什么感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大恥辱,我們要努力學習,正視歷史、不忘歷史,將侵略者的殘暴和丑惡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將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它表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國家富強了,我們才能挺直腰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