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案
例題一: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國家是 ( b )
a.英美 b.英法 c.英俄 d.美俄
變式練習: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燒毀的皇家園林是 ( c )
a.頤和園 b.長春園 c.圓明園 d紫禁城
問題二:沙俄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設計意圖:通過此題使學生記住以史為鑒,勿忘國恥!
師生活動:學生認真看沙俄割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和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侵占中國的領土表,然后回答問題。
問題1:俄國共割占了我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差不多有今天的新疆那么大。那么,這些領土是怎樣被割去的?通過哪些條約割去的?
同學們看《沙俄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然后試著敘述沙俄侵占我國北方領土的情況。
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得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問題2:看書并結合圖表,總結出沙俄侵占我國大片領土的有哪些特點?
1.趁火打劫
2.武力相逼,調停為誘
3.一紙定奪,強割強占
4.步步蠶食
問題3:那么,為什么中國會遭到如此的劫難,主觀原因是什么?
先后兩次鴉片戰爭反映了清政府腐敗無能,它一再妥協退讓,造成中國局勢急轉直下。人民做出什么反應?
過渡: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太平天國運動是近代的一場農民運動,它擔負著反對清朝統治和反對外來侵略的雙重任務。它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在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過程中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問題三:太平軍痛擊洋槍隊
設計意圖:通過此題使學生分析歷史事件間的聯系,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受歷史。
師生活動:學生看書,教師適當補充相關的內容,提出問題學生回答。
問題1:農民政權主要領袖是誰?定都在哪里?
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爆發,定都:天京。
:問題2:打擊的目標是什么?
清政府與外國侵略者。
:問題3:取得了哪些成果?
(1)1853年占領南京,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
(2)北伐西征,占半壁江山;
(3)1860年,青浦之戰大敗洋槍隊
(4)1862年,慈溪戰斗擊斃華爾,嚴懲洋槍隊
問題4:結果怎么樣?
1864年由于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下去。
例題三: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袖人物是: ( a )
a.洪秀全 b.楊秀清 c.石達開 d.洪仁軒
變式練習: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天京”是現今的: ( c )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五課堂小結:
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為進一步擴大侵略權益,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割占我國大片領土等罪惡行徑,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列強之所以肆無忌憚,如此囂張放肆,是因為當時社會制度的落后及清政府的腐朽統治。這警醒我們“落后就要挨打”,作為青年學生更應該為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大發憤學習,努力奮斗,不讓歷史悲劇重演。面對外敵侵略,中國人民始終沒有放棄過反抗斗爭,才避免了中國淪為殖民地的命運。這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