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火燒圓明園,俄國侵占中國大片領土,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2.能力培養: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分析民族的強與弱,國家的先進與落后與它們的命運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緒,為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大發憤學習,努力奮斗。通過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的史實進行中國人民一貫具有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和光榮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列強侵華罪行”。
教學難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的關系。
教學方法
歷史情境創意法、互動探究法、媒體展示法。
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查詢相關資料、圖片,并制作卡片。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識別地圖,使學生能夠把歷史材料和地圖聯系起來進行想象,建立正確的歷史時空觀念。
3.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新舊知識聯系的學習方法,以及全面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制作、卡片
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
教師:1856年10月,英國侵略者的堅船利炮再次轟開了中國的大門,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五千年文明古國再次慘遭帝國主義列強鐵蹄的蹂躪,四萬萬中國人民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列強侵華罪行昭然若揭。
(教師出示: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2.師生對白,演繹歷史
學生:“在地球的另一個角落,有一個人間奇跡,它叫夏宮……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創造的一切幾乎是神化性的東西都體現在這座宮殿之中。”
教師:這座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為人間奇跡的宮殿就是北京的圓明園。
(教師出示圓明園盛時局部圖。)
學生:圓明園占地350公頃,歷經六代150年的營建。它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環境,開鑿湖泊,堆積土山,再點綴些亭臺樓榭,形成許多秀麗的景點。在這里人們可以觀賞類似廬山飛流直下的瀑布,類似杭州西湖的波光水色,也可以領略神話傳說中仙人出沒的海島宮闕。能工巧匠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祖國的錦繡河山集中到一座園林里來。這是園林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
學生:這還不算,能工巧匠們大膽吸收了外國建筑藝術,建造了海晏堂、遠瀛觀等一組帶中國風格的西洋樓。
教師:這幅圖片就是海晏堂。它雖為歐洲式的建筑物,但裝飾的花紋卻是中國傳統的樣式。海晏堂前有十二生肖噴泉。
學生:噴泉飾物十二生肖是用銅制作的,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時遺失。近年,中國有關方面花費了數千萬元的高價,從國際文物拍賣市場買回其中的牛頭、猴頭和虎頭三件國寶。
教師:但這些都已被英法聯軍毀壞。1860年10月18日,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慘痛的一天。英軍第一師接到英國全權代表額爾金的命令,決定給中國皇帝一個永久的‘教訓’實現了‘萬達里斯姆式的罪行’(意指毀壞文化藝術的行為),咆哮:‘全園余物將立即予以蕩平!’下令火燒圓明園。
學生:140多年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洗劫了圓明園,將圓明園由一個人間奇跡變成了一片瓦礫。你們聽聽英國《泰晤士報》的隨軍記者從北京發回的通訊報道:
(教師出示:英法聯軍焚毀后的圓明園遠瀛觀殘跡。)
(旁白):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聯軍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搶劫三天。在場的每個軍人都掠奪很多。在進入皇宮的宮殿后,誰也不知該拿什么東西。為了拿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拿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瑯器,因為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一個名為赫里斯的英國軍官,第一次搶到一個縷金花盆,盆中栽著一株高1英尺的黃金樹,樹上掛著以紅玉為核心的藍寶石果子。他將這個金花盆和其他寶物,裝了七大筐,歸為己有。第二次,他又搶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寶物。10月11日,英國侵略者又組織了一支1200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的龐大搶劫隊,再次洗劫圓明園。10月18日清晨,英國騎兵團 3 500人,開進圓明園,手執火把,到處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