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課 改革發展中的教育 學案
第 21課 改革發展中的教育
學習目標
基礎知識:了解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的發展規劃及其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掌握小平“三個面向”;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
能力培養:理解鄧小平“三個面向”題詞的意義,認識我們青少年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必要性。
學習重點:建國以來,黨和政府發展教育事業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業發展的可喜成就
學習難點:深入理解和領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鄧小平“三個面向”、“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指導意義,展望我國教育發展的前景
一、 課前預習
1、1986年,全國人大通過了《 》,我國逐步實行義務教育。
2、到( )年,我國基本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3、目前,我國( )、( )發展水平,已居發展中人口大國的前列。 4、 20世紀90年代,黨和政府實施( )的發展戰略,明確提出把( )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5、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面向( ) ,面向( )
6、黨和政府把( )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要求實施(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7、20世紀90年代,為迎接新實際的挑戰,教育部啟動了將( )、( )等若干所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工作。
8、1989年,中國少年基金會首倡并組織實施了一項募集海內外資金、幫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重返學校的公益事業,稱為( )。
9、我國的第 一所希望小學是在( )省。
二、課堂研討
1、閱讀下列材料:
《義務教育法》規定:“凡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 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七周歲入學。”對這個規定,有人認為,兒童入學是家長和學校的事,家長和學校讓上學就上,不讓上學就不上。
“又有人認為,上學是我們自己的事,既是我們對國家和社會的義務,也是我們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依法執行。不能讓上學就上,不讓上學就不上。”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看了上述材料,請問你怎樣理解上述法律條文中你 所享受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上述兩種觀點哪一種對?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