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改革發展中的教育
第19課 改革發展中的教育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的發展規劃及其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掌 握
鄧小平“三個面向”;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運用資料理解分析
指導學生利用課本圖片和課外網絡等資源,理解鄧小平“三個面向”題詞的意義,認識青年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必要性
調查研究創新求異
通過“動腦筋”、“活動與探究”、“自由閱讀卡”等項練習,營造自主學習氛圍,培養社會調查基本功,形成創新求異思維趨勢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教育事業的輝煌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刻苦學習、立志成材的自覺性,升華愛國主義情感
樹立科教興國意識
通過調查家鄉教育事業發展脈絡的活動,加深對基本國情的認識,從小樹立起學好本領,建設好祖國和家鄉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 建國以來,黨和政府發展教育事業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業發展的可喜成就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和領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鄧小平“三個面向”、“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指導意義,展望我國教育發展的前景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聯系實際,體會新中國教育事業的重要作用:
1重溫課本81頁“自由閱讀卡”,啟發學生思考回答:加入wto以后,給我國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有助于加強我國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貿易聯系,為我國對外開放拓展了新的空間。同時,在wto里進行經濟貿易活動,必須遵循這個組織規定的許多“游戲規則”,假如有所違犯,可能得不償失。)
2教師分析:面對著機遇和挑戰,肯定要趨利避害。為此,我們必須培養一大批能夠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急需提升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在科技和生產迅速發展的當今世界,經濟競爭實際是科技競爭和和民族素質的競爭。科技的基礎在于教育。“誰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略主動地位。”這就要通過大力發展教育來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事業取得了哪些成就?教育事業今后發展的前景如何?請大家學習新課。(組織學生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根據本課知識線索,展示各自搜集整理的有關資料,進行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
1根據96頁“動腦筋”,分層討論回答:
a. 義務教育的涵義是什么?(它是國家運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礎教育,強制學齡兒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質的必要措施。)
·教師指出:早在100多年前,英、法、美等國已經成功推行義務教育,這是它們今天位居發達國家行列的重要條件。我國自清朝末年以來,一再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但從未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實施義務教育創造了條件,改革開放則使義務教育由理想變成事實。
b. 書中哪位同學說的對?(右邊的女同學)
c. 為什么?(法律是強制性的,人人都必須自覺遵守和執行,任何阻止學齡兒童上學的行為都是違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