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精選2篇)
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 篇1
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的罪惡行徑,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使中國舉世聞名的皇家宮苑付之一炬,主權進一步喪失,土地被強暴割占,以及在國難當頭的歲月里,農民起義軍反抗斗爭的歷史史實。
本課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聽、看、議),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并透過現象看本質(即列強之所以肆無忌憚,如此囂張、放肆的根源所在)從中領會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斗爭的首指目標為什么是清政府(不徹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趕走“法蘭西”“英吉利”,明天還有新的“法蘭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分析民族的強與弱,國家的先進與落后與它們的命運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緒,為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強大發憤學習,努力奮斗。通過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的史實進行中國人民一貫具有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和光榮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
第二次鴉片戰爭•重點難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是一個重點,對這部分的內容學生只須掌握其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時間及發動戰爭的國家即可,但教師應抓住課文的標題,講述這次戰爭為什么叫第二次鴉片戰爭,它與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關系,使課文內容上下銜接。
“列強侵華罪行”是本課的又一個重點,也是本課大量篇幅所敘述的內容,為使學生化繁為簡,輕松掌握這一段史實,可把其罪行歸納為八個字“洗劫空前”(英、法)、“割地最多”(俄)。
本課的難點可以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的關系”上,這里應講清兩個問題,一是為什么農民起義軍的斗爭目標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統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國難當頭的罪魁禍首);一是通過太平軍抗擊洋槍隊,講述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
第二次鴉片戰爭•學法指導
在學習“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看看有哪位同學從電影、電視或者課外書籍中,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是怎么發生的?如果能由學生來述說最好,否則就由教師介紹,學生通過聽,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是怎么發生的。
第二部分中,學生的主要活動是看和議。學生的議,可以有兩個主題:“痛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譴責沙俄野蠻割土占地”。讓學生通過“說”,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且加深對這段史實的印象。
第三部分,教師可以將問題打在屏幕上,讓學生思考,而后四個小組的學生分別上臺書寫答案,每人寫一題,一個接一個上來寫,看誰寫的既快又準確,教師最后評分。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法建議
復習提問:第一次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的簽訂,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嚴重后果?列強是否滿足既得的利益?
導入新課
1.正文的授課思路可采用一條線索三大板塊的結構方式:
、僖粭l線索:即課文的標題“第二次鴉片戰爭”
、谌蟀鍓K:由全課板書設計構成
一、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的罪行
三、第二次鴉片戰爭引發的斗爭——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2.具體的授課方式
、賹τ诘诙硒f片戰爭發生,本課極為簡略,但為什么把它單列一個板塊,一是整體線索的思路結構分明,順理成章。二是因為不講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學生就無法理解這次侵略戰爭為什么叫“第二次鴉片戰爭”,而不是類似“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雖然這是后話),既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肯定與第一次鴉片戰爭有聯系。所以這一部分,教師可以從課目引入,即為什么叫“第二次鴉片戰爭”?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由于《南京條約》的簽訂,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攫取了許多權利,但他們貪婪的欲望并沒有得到滿足,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無理提出“修約”的要求,遭拒絕后,在此發動侵略戰爭,以此逼迫清政府就范。因為這次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歷史上稱之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谠诘诙鍓K“列強罪行”中,可做如下處理:
a.講“火燒圓明園”,可采用說看議的形式進行。說,即教師的解說:圓明園不僅是中國封建時代建筑藝術的結晶,且為世界罕見的博物館和藝術館,其被西方稱為“萬園之園”,可謂當之無愧(詳細內容見資料)。讓圓明園這精湛藝術的寶庫在學生腦子里占據先入為主的位置。看,即放一段《火燒圓明園》的錄像,讓學生產生對圓明園的直觀印象。通過視覺,目睹侵略者的野蠻、貪婪與罪惡。通過聽、看活動加深對侵略者罪行的痛恨。議,即讓學生發表議論,談談感想,引導學生痛責思恨、激發愛國情緒。
b.對沙俄割地行徑,可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
教學手段可利用一圖一表,先“以表帶圖”(看表識圖),后“以圖代表”(采用地理方位的識記法)。
③第三板塊,可采用連環提問法:為什么中國會遭到如此的劫難,主觀原因是什么?(聯系“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內容:清政府的腐敗,一再妥協退讓,造成中國局勢急轉直下)人民做出什么反應?(引出太平天國農民運動)農民政權抗擊的目標是什么?結果怎么樣?最后教師可把第一、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時間、侵略者、主要內容及結果做個小結,這樣層層歸納,步步鞏固,使學生了解,由于二次鴉片戰爭主權再喪失、領土被強占,是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此外鞏固兩次鴉片戰爭的內容,對掌握近代史上列強發動的五大侵華戰爭知識的完整性做好鋪墊。
活動與探究
動腦筋
根據《俄國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敘述沙俄侵占我國北方領土的情況,比一比,看誰敘述的更清楚、準確、全面。
這個題目課結合到“譴責沙俄割土占地”中進行。學生可示圖解說(《俄國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
練一練規定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中國領土割給俄國的不平等條約是?
參考:英法聯軍劫焚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聯軍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搶劫三天。這群貪婪兇殘的強盜,把園內的金銀珠寶洗劫一空,凡是搬不動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毀壞。英國《泰晤士報》的隨軍記者從北京發回的通訊寫道:“在場的每個軍人都掠奪很多。在進入皇宮的宮殿后,誰也不知該拿什么東西。為了拿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拿鑲有珠玉的時計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瑯器,因為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币粋名為赫里斯的英國軍官,第一次搶到一個縷金花盆,盆中栽著一株高1英尺的黃金樹,樹上掛著以紅玉為核心的藍寶石果子。他將這個金花盆和其他寶物,裝了七大筐,歸為己有。第二次,他又搶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寶物。10月11日,英國侵略者又組織了一支1200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的龐大搶劫隊,再次洗劫圓明園。10月18日清晨,英國騎兵團3500人,開進圓明園,手執火把,到處縱火。據當時記載:“傾刻工夫,幾十處地方,都冒出了一縷縷的濃煙密霧,……不久這縷縷的煙,聚成一團團的煙,后來又集合為彌天烏黑的一大團,萬萬千千的火焰,往外爆發出來,煙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廟宇、宮殿、古建筑,被視為舉國神圣莊嚴之物,其中收藏著的歷代富有皇家風味的精美物品,都付之一炬了!
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 篇2
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的罪惡行徑,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使中國舉世聞名的皇家宮苑付之一炬,主權進一步喪失,土地被強暴割占,以及在國難當頭的歲月里,農民起義軍反抗斗爭的歷史史實。
本課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聽、看、議),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并透過現象看本質;從中領會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斗爭的首指目標為什么是清政府。
通過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的史實進行中國人民一貫具有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和光榮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國大片領土。
難點:分析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學習過程】
1.布置學生預習
根據《學案》讓學生分組完成,小組可以討論進行。
2.教師進一步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輔導學生重點問題、難點問題。
3.學生展示《學案》,教師適當進行補充,表揚學生,對各組展示的情況進行評價。
【預習提綱】
一、火燒圓明園
原因:英法兩國為了擴大侵略權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借口: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莆事件”
時間: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罪行:①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直逼天津,1858年清政府被迫簽訂《天津條約》
②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
二、沙俄侵占中國大片領土
1. 沙俄趁火打劫,從1858年到19世紀80年代,共侵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2. 俄國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占我國東北和西北領土表。(學生根據表格內容,在地圖上分別找到)
三、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1.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爆發。太平軍攻占南京后,改南京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
2.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成立洋槍隊,美國人華爾為領隊。8月李秀成率太平軍在青浦擊敗洋槍隊。
3.1862年,太平軍在浙江慈溪擊斃華爾。英國人戈登繼任洋槍隊頭目,1864年他率洋槍隊進攻金壇,結果又一次失敗。
【預習檢測練習】
一、選擇題
1、第二次鴉片戰爭是中英鴉片戰爭的繼續,主要是因為( )
a.性質相同 b.根本目的相同 c.方式相同 d.結果相同
2、恩格斯說:“不費一槍一彈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于法國、德國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這個國家是( )
a.英國 b.日本 c.法國 d.俄國
3、我國當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學者說:“廢墟是昨日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歷史!睆膱A明園遺址所示的廢墟中,我們可以解讀的歷史是( )
a.近代中國大門被打開 b.英法聯軍攻占北京 c.洋務運動破產 d.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4、近代史上,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其中割占領土最多的條約是( )
a.《璦琿條約》 b.《北京條約》 c《改訂條約》 d《堪分西北界約記》
5、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主要是為了( )
a毀壞中國的財物、建筑 b給清政府以深刻的教訓
c將無法搶走的財物加以摧毀 d掩蓋他們搶劫財物的事實
6、太平天國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都城是在( )
a金田 b上海 c蘇州 d天京
二、材料閱讀題
材料一 英國報紙報道:據估計,被劫掠和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六百萬磅……誰也不知道該拿什么東西。為了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竟被打碎了。
材料二 俄國不需要花費一文錢,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發生在哪次戰爭中?
。2)材料二中說俄國“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主要指什么?
學習測評:教材第11頁練習1與練習2
完成《歷史填充圖冊》上的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