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節第二次鴉片戰爭
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
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背景原因: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1858年英法聯軍攻占天津;《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沙俄侵占我國北方領土;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2.能力培養
(1)通過對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原因和影響的分析,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從而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分析論證的能力。
(2)指導學生分析《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主要內容對中國的危害和影響,從中得出“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程度進一步加深”的結論,從而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和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節有關歷史材料的處理,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歷史材料,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并運用有效信息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4)引導學生根據史實對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戰爭的比較,培養學生比較歷史現象異同點的能力。
3.思想認識
(1)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而發動的又一場侵略戰爭,實質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它使我國的領土完整、主權獨立進一步遭到破壞,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這是一場民族的災難和屈辱,作為青年學生都應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要增強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3)通過“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的研討性教學,進行國情教育,使學生認識民族的獨立與富強是彌足珍貴的。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沙俄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難點:由于學生還缺乏足夠的世界近代史知識的儲備和一定的哲學、政治理論,因此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是難點。
課前準備
教師:錄像片《圓明園》,課件:《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沙俄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圖》、沙俄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列表,相應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學生:課前預習思考并查閱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相關資料。思考題:
(1)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2)《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對中國社會有什么危害?
(3)近代史上沙俄通過哪些不平等條約強占了我國北方哪些領土?
(4)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5)第二次鴉片戰爭與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關系怎樣?你的依據是什么?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啟發式談話法、討論法。教學過程中,重點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不平等條約的危害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戰爭的過程則做簡化處理。因為在前面的《鴉片戰爭的影響》教學中,學生已掌握了運用史實得出結論的思維方式,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的教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此外,高中的學生理性思維能力提高,應用啟發式談話法和討論法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也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增加課堂教學的知識密度,提供給學生更為豐富的思維載體,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重要的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