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教學設計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歷史課上,老師在講《火燒圓明園》一課,小明一直在打瞌睡,老師便課堂提問:“小明,圓明園是誰燒的?”小明頓時嚇得睡意全無,驚慌答道:“不是我燒的。”次日家訪老師說起此事,“我問小明圓明園是誰燒的?他居然說不是他燒的。”這是小明的媽媽急忙答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實,他說不是他燒的就一定不是他燒的。”小明的爸爸站了起來,滿臉不高興的說道:“燒就燒了,多少錢賠就是了。”那圓明園到底是誰燒的?今天就讓我們回到一百多年前,去感受那辛酸的一幕,探尋何來外侮為何受欺。
【自主探究】:
學生依據《學習與探究》中的探究過程自主探究本課內容,解決基本的基礎知識,同時將疑惑問題記好以便于組內交流。
【合作交流】:
1、我的問題:
交流結果:
2、我們的問題:
交流結果:
3、老師的問題:模擬歷史大審判(文稿交給學生)
交流結果:
(1)、從同學的表演中,你能概括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有哪些列強侵華?他們各自犯下了什么罪行?這些情況的出現說明了什么?
(2)、針對外國侵略者在中國的罪行,你有何啟示和感想?請寫出你最想說的一句話
溫馨提示:組內交流疑惑問題,同時交流、排練教師設計的學生活動——模擬歷史大審判。人員分工:法官1人:負責主持審判活動、聽取指控、作出判決;原告中國1人:負責控訴列強的罪行;被告人:分別代表英國、法國、俄國進行申辯。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得到強化,而且更能直觀形象的加深對列強侵華罪行的理解,從而增強振興中華的民族使命感。
【展示提升】:
教師:同學們,法國大作家雨果曾經說: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指圓明園),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諸一炬。原來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掠奪。……有一個勝利者把一個個口袋都塞得滿滿的,至于那另外一個,也如法炮制,裝滿了好幾箱子。然后,他們雙雙拉著手榮歸歐洲。這就是兩個強盜的一段經歷。在將來交付審判的時候,一個強盜就會被人們叫做法蘭西,另一個叫做英吉利。今天,我們就要在這兒對那些強盜們進行審判,請出法官開庭審判。
學生表演:
法官(學生1):全體起立!本庭將就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所犯下的罪行進行開庭審判。勿必保持肅靜,請坐下!帶原告、被告出庭。
原告中國(學生2):法官先生,我首先向法庭起訴侵略者英國。這個強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用先進的武器打開了我們的國門,搶走了我們的香港島,獲得了大量的賠款。可是,它還不滿足,又伙同法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四年的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我們請求法庭給以公正的審判。
法官:被告英國,你有什么話要說嗎?
被告英國(學生3):法官先生,我們英國是資本主義第一強國,我們需要發展經濟,我們對中國的要求只不過是希望他們開放更多的市場,這樣對他們也有好處啊。可他們中國卻拒絕我們的好意,這可不能怪我們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