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社會主義制度的勝利 學案
第4課 社會主義制度的勝利(參考答案)【特別提示】 導學案只是老師教學的一個輔助,千萬不能完全一成不變地依據導學案來教學,如果機械使用導學案,課堂教學過程將毫無生氣,也不會起到好的教學效果。【認定目標】(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下面的學習目標,明確本節的學習任務)1.了解過渡時期的含義和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知道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2.知道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途徑、結果,理解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自主學習】一、第一個五年計劃(請同學們閱讀課文20-21頁,回答下列問題)1.過渡時期(1)過渡時期是指: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1953年中共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在學習中,有許多同學據此誤認為過渡時期是從1953年開始的。過渡時期是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一歷史階段。從1949年起,我國就開始進入過渡時期。由于人民政權尚未鞏固,國民經濟尚未恢復,時機未成熟,所以等到1953年人民政權得到鞏固,國民經濟得到恢復,才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上建立起來,這意味著過渡時期結束了。但1953年提出的過渡時期的總任務是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通過1953—1957的一五計劃,實現了社會主義改造和奠定了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而不是實現了工業化,所以說過渡時期結束了,但過渡時期的總任務并沒有徹底完成。提示:讓學生知道過渡時期是指1040—1956年即可。(2)過渡時期總路線: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第一個五年計劃(1)時間:1953—1957年(2)任務: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有步驟地促進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繼續進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保證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的比重穩步增長。二、三大改造高速進行(同學們閱讀課文20-21頁,完成下面表格)改造內容改造途徑改造結果歷史意義存在問題農業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從此,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三大改造”后期,由于發展速度過于迅猛,工作過于急促和粗糙,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偏差。手工業成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從加工訂貨到公私合營【共同探究】(不依附,不從眾,讓思考成為習慣!)1.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什么要優先發展重工業?(1)對蘇聯成功經驗的借鑒。(蘇聯進行工業化建設,也是在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的情況下,優先發展重工業,且取得成功)(2)嚴峻的國際環境使得中國不得不優先發展重工業。(朝鮮戰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包圍封鎖,中國不得不發展軍事工業,要發展軍事工業,就必須先發展重工業,這是最重要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