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科學和文化(一) ,之二
教師歸納:當時社會發展的需求;牛頓以前有許多科學家對力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牛頓本人的天資和刻苦努力。牛頓有句名言:如果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充分表現了牛頓的謙遜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4)電磁感應原理的發現
提問:電磁感應原理的發明者、時間及作用是什么?
法拉第是自學成才而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學家。他出生在英國一個貧困的鐵匠家庭,只上過兩年小學,十二三歲曾以送報獲得微薄收入輔助家庭,14歲當裝訂書籍的學徒。他求知欲望十分強烈,在七年的學徒期間,廢寢忘食地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的書籍,他勤奮好學,工作努力。法拉第由于對電磁學作出的貢獻,而成為19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從此,人們根據電磁感應原理,制成了發電機、電動機、建造起巨大的水力和火力發電站。人們利用電能推動工廠機器運轉,利用電力為人類服務,推動了一系列新機器和新產品的研制,從而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生產和人類生活各方面的面貌。電學的發展,有力地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二、化學和生物的發展
(1)原子—分子結構學說的確立
道爾頓出生在英國一個貧窮的家庭,年輕時干過農活,27歲時成為曼徹斯特新教學院的數學和自然教師。他沒有受過正規的科學教育,但他不屈不撓的勤奮自學使他對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18xx年,他提出了近代的科學的原子論。他認為:一切物質都是由小的微粒一原子組成的;每一種物質都由自己的原子組成;化合物是由幾種不同元素的原子按固定的比例結合而成;不同的元素原子量不同。道爾頓的原子論即使以當時的標準來看也是有缺陷的,但道爾頓不愧為現代自然科學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原子科學的創始人和奠基者。
18xx年,阿佛加德羅在論文中提出:分子是由原子組成,分子是具有物質特性的最小單位。
原子—分子結構學說的確立,合理地解釋了很多化學現象和定律,給化學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石。
(2)門捷列夫制定化學元素周期表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小字部分,說明門捷列夫的周期律引起廣泛重視的原因。
(3)達爾文的進化論
關于生物是神創造的觀點,稱為“神創論”;關于生物物種是一成不變的觀點,稱為“物種不變論”。這些都是唯心主義的錯誤觀點。但在18世紀中期以前,這些錯誤觀點的盛行有一定的客觀原因。除社會宗教原因外,生物學的發展狀況也是一個原因。
林耐(17xx年-1778年)是18世紀最偉大的植物學家,他在總結前人作過試驗的基礎上,擬定了最初的生物分類學,但他認為物種是由上帝創造的。
法國學者布豐(17xx年-1788年)為進化論的前驅者。他的進化觀念最初由觀察化石得到啟發。他拒絕接受上帝創世的說法,對整個自然界提出了一種發展的觀點。他把生物界與地球的歷史聯系起來,斷言有機界并不是以現有的形式被創造出來,而是有自己的發展史。
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1744年-1829年)于18xx年出版了著名的《動物學的哲學》一書,明確提出了生物是從低級向高級發展進化的觀點。
1859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把生物進化思想卜升到理論的高度。他在書中指出:一切生物都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生物不是不變的。他還指出,在自然界,生物物種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的,生存斗爭的結果是優勝劣汰。這就是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生物進化論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