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課 文明的沖撞與交融教案
志向遠大、為人慷慨、胸懷寬廣、身先士卒。
觀察《古代文明之間的沖撞與交融示意圖》,找到自公元前334年開始的亞歷山大東征,先后掃蕩了哪些地區?
包括:埃及、巴比倫、波斯帝國,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
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軍隊所到之處對被征服地區進行野蠻的侵略和掠奪,給當地人民帶來極大災難,通過征服戰爭,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請同學們思考:一個新崛起的相對落后的馬其頓王國對埃及、巴比倫、波斯、印度等較先進的東方文明的征服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學生討論。
①促使東西方文明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交融沖撞,帝國內各地區人民經濟文化交流擴大,加強了各地區、各方面的經濟文化交流。
②開展了希臘化時代,一、耕田人與牧羊人的沖突
表面上看是西方征服東方,實質上是東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相互生輝,促使自然科學飛躍發展,產生了偉大科學家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
由學生介紹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的主要科學成就。
教師提出問題:從希波戰爭和亞歷山大東征這兩次區域文明之間的沖突為例,想一想古代文明之間的暴力沖突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暴力沖突往往造成無數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帶來民族區域間的仇恨,但同時,暴力沖撞也是區域間文明交往的一種特殊形式,也能起到促進文明交流的作用。
三、古代文明之間的和平交流
在古代文明之間的交流方式既有充滿血腥的暴力沖撞,也有和平平等的交流。
1.阿拉伯數字
可以說阿拉伯數字是一場歷史的誤會,是否有同學了解這段歷史,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
阿拉伯數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創造的,公元8世紀,一位印度的數學家堪克,隨商隊來到巴格達,他的很多書籍被譯成阿拉伯文,他所用的這種印度人創造的數字也隨之傳到阿拉伯各地。后來這種記數法又由阿拉伯商人帶到西方,歐洲人誤以為這是阿拉伯人的文化成就,稱之為阿拉伯數字,現在它已成為世界上人們共同使用的數字,為世界文化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不難看出,阿拉伯數字的傳播正是區域文明交往的典型事例。
2.馬可•波羅來華
指導學生看課本p120插圖《馬可•波羅》,配合閱讀課文,在了解了馬可•波羅的簡單經歷后,提出問題:馬可•波羅在東西方文明的交往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馬可•波羅行紀》第一次把東方的富庶向西方人做了詳細的介紹,有助于西方文明對東方文明的了解,正如同學們所知道的正是這本書,更激起了西方人對東方黃金財寶的渴求,促進了海上新航路的開辟。
從阿拉伯數字的傳播,馬可•波羅來華的事例,說明古代文明之間的交往促進世界文明的擴展。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人類文明交往的不同形式,請同學們討論如下問題:你認為暴力沖撞與和平交往,那種方式對文明的發展更有利,為什么?
板書設計:
一、耕田人與牧羊人的沖突
二、古代文明之間的暴力沖撞
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希波戰爭
公元前334年,歷經十年的亞歷山大東征,開展了希臘化時代
三、古代文明之間的和平交流
阿拉伯數字的傳播:古代印度人的創造
馬可•波羅來華,《東方見聞錄》也叫《馬可•波羅行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