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學案
第5課 三大改造
【課標轉述】
知道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
【學習目標】
1、 通過閱讀課本能夠說出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因、方法和結果,找出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必要性和方法。
2、 知道三大改造完成的時間,通過和同學探討理解并說出三大改造的意義。
3、 明白三大改造在歷史背景下具有的積極意義,同時用歷史辯證主義思維思考問題,明白其不足之處。
【學習流程】
活動一:閱讀課本,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閱讀課本寫出實行農業合作化的原因。
2、為了實現農業合作化,國家采取了什么方法?結果如何?
3、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 的社會主義改造。 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 。
4、公私合營: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是
。在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 ,即
,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 ,是 。
活動二:通過和同學討論,合作探究下面的問題。
探究一:三大改造指的是對哪三個行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國家分別采取了措施?什么時候改造進入高潮?
探究二:三大改造什么時候基本完成?有什么歷史意義和缺點?
活動三:本課知識結構總結
【檢測反饋】
1.下列不屬于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一項是( )。
a.農業改造 b.手工業改造
c.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 d.鎮壓
2.下列關于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引導農民參加農村生產合作社
b.在三大改造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
c.到1957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
d.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二、問答題
1、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國處于什么發展階段?為什么?
2、史料學習法
學法指導:沒有史料就沒有歷史,史料是研究歷史的主要依據,教材中的一切觀點都是由史料分析得來的。因此,對于難以理解的歷史概念、觀點(包括歷史意義和影響)的學習,可以結合史料進行分析理解。史料一般有:①文字類,如數據、語錄、史書陳述的史實等;②圖片類的,如歷史圖像、歷史漫畫等;③實物類,如文物、遺址和遺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