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學案) 三大改造:
點擊::第一范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農村土地改革后的情況和在農村走集體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對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和意義。掌握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綜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對比三大改造方式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按照“知、疑、學、解、創”教學模式,讓學生走進歷史,通過整合走出歷史,達到學習歷史的目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要讓學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改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同時認識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并在過渡中,我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教材處理
1.重點:三大改造的形式,農業、手工業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產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是實行公私合營和全行業公私合營。
重點突破:通過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了解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的必要;同時通過對比,說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特殊性。
2.難點:三大改造的實質,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深刻社會變革,因為它涉及到政治經濟學,學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為難點。
難點突破:利用實例說明公私合營的定義以及操作方法,教師進行適當的分析、講解。
教學手段
多媒體演示 討論探究 自主合作
教法學法
按照“知、疑、學、解、創”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走進歷史,最終走出歷史。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導言:(了解學生知道多少有關三大改造以及農村方面的有關知識;了解學生對這些知識發展域,即了解這段知識的方法、途徑、以及和老師溝通的方式等,所謂“知”。)
師:同學們,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國家開始致力于發展經濟,我們知道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可是你們知道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時候在中國確立的?又是怎樣確立的呢?
生:(可能會搖頭)
師:在這里我可以先告訴大家,國家是通過三大改造的方式來完成的。
板書:三大改造
師:請問同學們,那你們知道國家是改造哪三方面問題么?
生: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
師:既然知道是這三方面的問題,誰又知道國家是怎樣進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產資料的私有制變成公有制?
生:不知道。
師:好,那今天我們就具體學習有關這方面的知識。
(上面的過程,通過設疑,教師知道學生對三大改造的知識了解很少,同時這方面知識很難,學生更是不容易切入主題,所以需要老師的引導。)
師:(引導學生產生疑問)
同學們,既然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是通過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來完成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對于這些內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請說出來,讓我們共同探討。
生:國家為什么要對這三方面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生:國家又是怎樣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
生:改造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在這方面我們國家會有什么創舉呢!
生: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結果會怎么樣?對我國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生: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背景、開始和結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