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
第10課 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
課型:新授課
授課時數:1課時
教材:朱漢國主編,八年級上冊《歷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xx年版
課程標準:
以科舉制的廢除和京師大學堂的開辦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發端的主要史實。
以《申報》、商務印書館為例,了解大眾傳播媒體對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京師大學堂的創辦、科舉制的廢除,簡潔地說出中國近代教育發端的基本情況;知道《申報》和商務印書館,了解其特色和意義;培養學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聯系現實,讓學生了解清末民初新式學堂和現代學校的基本情況;通過小品表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廢除科舉制的必要性;聯系現代社會的大眾傳媒,了解《申報》等對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清末民初教育與文化事業情況的學習,認識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建立大眾傳媒的重要性以及積極影響,從中感受創辦者的開拓敬業和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知道中國近代教育的發端和早期的大眾傳媒產生的基本史實,了解它們對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比較真切地感受到這些文化教育事業的變化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認同和學習先驅們的開拓創業精神。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師(課件展示“清末民初的文化與教育”):我國的最高學府中你最向往的大學是哪所,請說出理由。
生(暢談):略
師:只要大家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相信5年后大家一定會如愿。剛才不少同學都提到北大。那我們先一起來欣賞一下北大的風光。(播放課件視頻“北大風光”)
生:(欣賞視頻)
學習新課
一、京師大學堂的開辦
師(展示課件“一、京師大學堂的開辦”):北京大學是全國著名的大學之一,它是什么時候建立的?
生:1898年
師:1898年,戊戌變法。光緒帝登上天安門向全國頒布“明定國是”詔。在這份詔書中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有關創建京師大學堂的決定,宣誓了光緒帝正式下令確立京師大學堂。從而揭開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戊戌變法失敗,京師大學堂卻留了下來。19xx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后,京師大學堂遭受破壞。 19xx年,京師大學堂恢復。19xx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 (課件展示圖片:校牌、京師大學堂舊址、北京大學西門、學堂章、講義)
師:京師大學堂的辦學原則是什么呢?
生:以中國的傳統學科為主,引進一些西方學科,構成中西結合的課程內容。
師:(展示課件:辦學原則:以傳統學科為主體,引進西方學科,中西結合)
師:(結合北大的校標,解釋辦學原則、辦學辦學宗旨即“以人為本”)
師:京師大學堂為什么要引進西方學科?
生討論,師總結:西方國家有很好的技術、資源需要我們來學習、引進……
師:為什么我們知道西方的科學比較先進?
生:因為近代我們幾次遭到列強的入侵……
師:既然我們被外國打敗了,那我們干脆都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就行了,為什么還要以傳統學科為主呢?
師:(課件展示“2、地位——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高等學府,是全國的最高學府,也是全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從京師大學堂的地位解釋原因。
師:雖說這樣,但京師大學堂的建立還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產生了什么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