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危機與變革
八下歷史與社會第一 單元復習資料第一單元 晚清的危機與變革
第一課 鴉片戰爭
1. 中國的近代歷史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
2. 15世紀后,西方各國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對貨幣及市場的需求量急劇增加。
3. 清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
4. 英國企圖用走私鴉片的辦法獲取暴利,扭轉對華貿易逆差。
5. 1838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
6.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這就是著名的“虎門銷煙”
7. 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
8. 英國以禁煙運動為借口對華發動戰爭,其根 本原因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要在全球進行殖民擴張,開拓市場。
9. 1842年8月,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
10. 《南京條約》內容:
(1) 割讓香港島
(2) 賠償英國2100萬元
(3) 開放廣州、 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
(4) 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所應繳納的關稅要由中英雙方協定
11.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12. 《南 京條約》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造成了嚴重破壞,中國由此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
1. 鴉片戰爭后,列強要求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2. 1856年10月,英法等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3. 1858年,清政府與英、法及俄、美簽訂《天津條約》 [
4. 《天津條約》內容:
(1) 開放十個城市為通商口岸
(2) 享有更多特權及清政府賠償更多賠款
5. 1860年,英法聯軍再次進攻,咸豐帝倉皇逃往 熱河,英法聯軍隨即攻陷天津、北京,還焚燒了圓明園。
6. 英、法、俄三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
7. 《北京條約》內容:
(1) 承認《 天津條約》繼續有效
(2) 增開天津為通商港口
(3) 割九龍司給英國
(4) 對英、法戰爭賠款增加到各800萬兩白銀
8. 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曾迫使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先后從中國割去了150多萬平方千米的國土。
第三課 舊體制與新探索
1. 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為了支付巨額軍費和戰爭賠款而加緊搜刮,農民不堪重負,再加上頻繁的自然災害,終于遇1851年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爆發了大起義。起義的領導者是洪秀全,起義軍稱太平軍。
2. 1843年,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教”。
3. 太平軍于1853年攻 占南京,以此作為太平天國的都城,改號為“天京”
4. 為了鎮壓太平天國,清政府起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組建湘軍、淮軍漢 族地主武裝,與外國侵略者聯合鎮壓。
5. 1856年,太平天國正是鼎盛時期,但領導團的嚴重內訌,導致元氣大傷。
6. 后來,洪秀全重建領導核心,由洪仁玕提出了《資政新篇》的新制度。
7. 1864年,洪秀全病故,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失敗。
8. 十九世紀60年代,一部分統治階級有識之士意識到中國當時的危機,在他們的推動下,洋務運動興起。 [來源:第一范文網]
9. 洋務運動以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為中心,興辦了許多近代企業,還組建了中國新式海軍。另外還創立的新式學校,派遣了留學生。中國由此開始了近代化的歷程。
10. 但由于頑固派主張恒守傳統,反對一切外洋事物,加上列強的干預及洋務運動不愿變革封建制度,最終導致洋務運動破產。
第四課 甲午中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