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土地改革
第3課 土地改革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新中國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過程和結果。
2.掌握新中國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護富農經濟的原因和意義。
3.了解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民主改革的內容和意義。
4.掌握新中國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新中國建立初期土地改革和以往的土地改革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2.通過對新中國建立初期土地改革中保護富農經濟的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 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新中國土地改革的意義,認識土地改革在恢復國民經濟和鞏固新生政權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幾千年來的土地問題才真正得到了解決。
●教學重點
土地改革
●教學難點
土地改革中對富農的政策
●教學方法
1.縱向聯系法。通過和以往的土地改革進行比較,使學生認識這次土改的不同特征。
2.講解法。本課內容對初二學生來說,難度較大,故在課堂上應該以教師講解為主。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掌握本節內容。
3.例證法。本課所講內容學生平時接觸不多,最好能通過例子講解。
●教具準備
投影儀及相關圖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示例一]同學們,前邊我們學習過新中國的成立,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通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鎮壓等措施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這被稱為建國初期的三大運動。課本上導入框中的照片,就是土改時農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給農民自己,(注意引導學生看導入框中的照片)除此之外,有的農民還分到了地主家的耕牛、農具和房屋等。這是怎么回事?你想知道農民分地主土地的情況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 內容。
[導入語示例二]同學們請看投影。
[投影顯示]
院子當間擺一張長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煙袋鍋子敲著桌子說:
“別吵吵,分馬了。小戶一家能攤一個頂用的牲口,領馬領牛,聽各人的便。人分等,排號,牛馬分等,不排號。記住自己的等級、號數,聽到叫號就去挑。一等牛馬拴在院子西頭老榆樹底下。”
人們擁上來,圍住桌子,好幾個人叫道:
“不用你說,都知道了。動手分吧,眼瞅晌午了。”郭全海爬到桌子上,踩得桌子嘎啦啦地響。他高聲叫道:“別著忙,還得說兩句。咱們分了衣裳,又分牛馬,倒是誰整的呀?”
無數聲音說:“共產黨領導的。”
郭全海接著說:“牲口牽回去,見天拉車,拉磨,種地,打柴火,要想想牲口是從哪來的;分了東西就忘本,那可不行。”
許多聲音回答道:“那哪能呢?咱們可不是花炮。”
郭全海說:“現在分吧。”說罷,跳下地來,栽花先生提著石板,叫第一號……
同學們,投影顯示的內容是周立波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里的一個片段,它反映的是中國東北農村解放后翻身農民在土地改革時分馬的情景,表現翻身農民獲得勝利果實的喜悅心情。那么,土地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來了解這方面的內容。
[板書]第3課 土地改革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改革前的中國農村情況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第一段的內容,了解土地改革前中國農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