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八下第3課 土地改革 教學設計
課題
第3課 土地改革
教學重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學難點
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關系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讀讀說說:1. 組織學生閱讀66頁“導入框”圖文2. 討論回答:農民拔除原來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著什么?承上啟下,教師講授: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過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農民長年累月“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作,收獲物大部分要交租納稅,自己所得無幾。因此,他們熱切期盼著“耕者有其田”,翻身當家作主人。誰能夠滿足他們的愿望,誰就能得到他們的真誠支持。過去共產黨就是通過“打土豪分土地”、“減租減息”等政策獲得農民的支持,奪取了全國政權。當時,新解放區還有3億多人口未進行土地改革。新中國政權要想鞏固下來,特別需要這些農民的支持。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就是新中國建立后的土地改革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組織集體朗讀:課本第12頁“文獻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條款”,討論回答:1. 土地改革的起止時間與抗美援朝的起止時間有什么異同?2. 這次土地改革同過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土地改革的意義 理性升華:這片土地原先屬于地主所有,現在已經歸翻身農民所有了。看看畫畫: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朗讀練習:記一記:1.都開始于1950年;但是,全國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勝利于1953年7月。2.注意保存富農經濟,也給地主分上應得的一份土地,讓他們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義精神,減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指導觀看:《歷史地圖冊》7頁《土地改革》圖和課本相關插圖腦筋體操: 1.土改完成后,我國的土地制度發生了什么變化? 2.農民翻身后,對于新中國人民政權的生存和發展起了什么作用?組織學生:以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為題,展開“接龍”活動,加深理解記憶。暢談歷史: 閱讀課本14頁“自由閱讀卡”,了解新中國鞏固人民政權的措施還包括開展反腐敗斗爭等。以史鑒今,談談你們的想法。提醒學生預習:第4課《工業化的起步》形象認識:土改經過和農民心情,通過討論加深理解土改的歷史意義。理性升華:1.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2.起了鞏固的作用。因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村生產力獲得極大解放,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