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會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思路本課是對前一階段學習的一個總結。是從一個側面——抗日救亡的歌曲,這一方面來反映中國人民團結抗日、不怕犧牲、為民族而戰的可貴精神的。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有關的、學生比 較熟悉的抗日歌曲,在課堂上放、并組織學生進行演唱(可獨唱、可合唱)。在抗日歌曲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師可在課前布置給學生準備任 務:查閱相關歌曲的創作背景資料等等,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內涵。
●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在課前閱讀本單元的課文及與抗日戰爭相關的歷史知識讀物,了解抗日救亡藝術作品誕生的歷史背景。
2.通過學唱抗日救亡歌曲,重溫歷史,加深對抗日戰爭這段歷史的認識和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
1.了解每一部文藝作品誕生的特定的時代背景,提高從歷史角度來欣賞文學藝術作品的能力以及從文藝作品中感知歷史的能力。
2.培養合作學習與共同成長的團隊意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演唱抗日救亡歌曲,體會中華民族在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斗爭中 ,不畏強敵、萬眾一心的民族斗志和豪情,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使學生在歌曲中體會到當時中國人民的斗志和豪情。
2.使學生通過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加深對抗日戰爭的理解。
3.通過歌唱,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二)教學難點
通過歌曲,幫助學生對當時的政治、社會環境有一個更深的理解。
● 教學方法
討論法、講述法、影像輔助法
● 教學媒體
(一)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
(二)素材準備
相關音頻素材,例如《畢業歌》、《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大刀進行曲》、《游擊隊歌》等等
● 課時安排
2課時。
● 教學結構與過程
(課堂導入)
“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的新長城!”“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當年,這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曾經使無數中華兒女熱血沸騰,奔赴抗日殺敵的戰場。今天,讓我們放開歌喉,在歌聲中重溫那一段令人激昂的歷史,體會先輩們萬眾一心、為民族而戰的高昂斗志吧!
(講授新課)
(板書)一、抗日救亡歌曲簡介
(教師講述)在全民抗戰的熱潮中,歌曲作為宣傳群眾、鼓舞士氣、團結民心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形式,自然成為這一時期最主要的音樂體裁,不僅使眾多的 愛國音樂家們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創作,而且一般業余音樂愛好者們也寫出了不少好作品,從而使抗戰歌曲獲得了巨大的豐收。
抗戰歌曲中數量最多的是直接號召人民奮起抗日和正面表現軍民抗日斗爭的戰斗性的群眾歌曲,如孫慎的《救亡進行曲》、孟波的《犧牲已到最后關頭》、麥新的《大刀進行曲》等等,這些歌曲在音樂表現上雖各有特點,或深沉穩健,或慷慨激昂,或豪放粗獷,但一般多為行進曲形式的齊唱歌曲,并含有呼喚或吶喊的音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隨著救亡歌詠運動的不斷發展,群眾歌唱水平的不斷提高,小型合唱曲的創作得到發展,并日益受到大眾的歡迎,特別是賀綠汀的《游擊隊歌》曾廣為流行,反映了在群眾歌詠活動廣泛普及并提高的基礎上,大眾由習慣于傳統的單音音樂的審美趣味開始向復音音樂轉移的客觀現實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