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學唱兩首黃自創作的歌曲
第七課 學唱兩首黃自創作的歌曲
教學目標:
一、了解我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黃自,并能從他的作品中獲得美的享受。
二、學唱歌曲《西風的話》,能用優美連貫的聲音歌唱秋天的美景,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間。
三、學唱歌曲《采蓮謠》,感受樂曲清新典雅的情緒,并能用活潑、愉快的心情來歌唱。
四、建立“我的小音庫”,認識和唱準唱名5、6、7;學習新拍號 ;在鍵盤樂上學會“玩”換指與轉指的演奏方法。
教學內容:
一、學唱歌曲《西風的話》、《采蓮謠》,整理“我的小音庫”。
二、介紹作曲家黃自,玩樂器。
教材分析:略
教學重點:通過歌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和喜愛黃自的代表作品。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整理我的小音庫。
2、學唱歌曲《西風的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略)
二、新授課:
1、打開我的小音庫。
1)憶一憶:復習整理“我的小音庫”。教師引導學生對學過的八個音的唱名和音名進行整體的復習和認知。a、隨老師的手號準確回憶演唱自己小音庫里的音;b、讓學生找一找其中最高的音是誰,最低的音又是誰?c、請學生按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在黑板的臺階上,即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或c、d、e、f、g、a、b、c。
2)認一認:學認新唱名。認識帶低音點的“sol la si ”
3)找一找:老師播放歌曲《西風的話》,要求學生邊聽邊找,哪幾個樂句是用上了新的唱名的?哪幾個沒有?自然進入歌曲的教學環節。
4)唱一唱:打手號變化速度和力度來唱音階;視唱新唱名,讓學生嘗試看著課本第53頁的歌譜來唱一唱,用手指點唱歌曲第二段。
2、學唱《西風的話》
1)聽中議:以歌曲音樂為背景,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著一年四季的景色變化。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設問:作者借“西風”的“嘴”向我們表白了什么?
2)聽中讀“老師輕輕地彈奏歌曲的優美旋律,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將學生帶入歌詞描繪的美麗意境中。
3)聽中唱:老師彈奏旋律,學生先用“lu ”跟唱,再唱第二段的唱名,旋律熟悉后最后才唱歌詞。
4)唱后評:讓學生邊唱邊議歌曲中的力度記號、圓滑線、漸慢等標記的運用是否準確到位,怎么樣才能唱出歌曲的意境等等歌曲處理。分組表現,互相評價、改正。
三、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采蓮謠》。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略)
二、導入新課:
1、對話游戲:換沒有寫出拍號的節奏對話譜放大在屏幕上,引導學生齊讀,再分師生對話、兩個學生對話、兩組學生對話等形式熟悉節拍的動感,并說出這首歌曲的拍子,引出新課。
2、讓學生感受完后再配上拍號。講解新拍號 的含義和強弱規律,并讓學生邊按節奏拍手邊搖身體來感受 的節拍韻律。
3、合唱練習:學唱一首 拍的歌曲《采蓮謠》。分聲部采用聽唱和視唱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
1)初聽,隨音樂搖擺身體,感受歌曲的搖蕩感。
2)分聲部練習旋律,難點是第三句,先放慢速度,再回原速。能和諧地唱準二聲部歌譜是合唱的關鍵。
3)二聲部合唱時先用輕聲,彼此傾聽是否和諧,還應該注意每句旋律線條的起伏和重音。比如一、二樂句節奏舒展,旋律流暢,要唱得抒情優美,三、四樂句節奏緊湊,旋律跳動,要唱得輕快活潑,使音樂內涵能充分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