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會教學設計
這一時期產生的不少抒情性歌曲同樣激發著人們愛國抗戰的熱情,像《五月的鮮花》(閻述詩)、《松花江上》(張寒暉)、《長城謠》(劉雪庵)、《故鄉》(陸華柏)、《嘉陵江上》(賀綠汀)及《思鄉曲》(夏之秋)等,都是感情真切,激動人心的優秀之作,這些歌曲往往在對烈士悼念或淪亡的家鄉的懷念中,不失憤怒和復仇的決心,通過結構、音調、節奏的對比手法,使悲傷、痛苦和激昂、仇恨的多種情感表現交織發展,從而在音樂上獲得了戲劇性的效果 。
(板書)二、抗日救亡歌曲演唱
1.《畢業歌》
(教師介紹歌曲產生背景)你們對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又了解多少呢?特別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3000萬同胞淪陷在日寇的鐵蹄之下,不久華北又告急,民族危機日益嚴重。1937年日本又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全國各界群眾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歌詠運動。一首首喚醒民眾抗日救亡的歌曲響徹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融進了人們的血脈,成為抗戰年代的進軍號角。
由陳瑜作詞,聶耳作曲。1934年為影片《桃李劫》創作的《畢業歌》以其進行曲的速度和堅毅、果敢的氣魄鮮明地反映和表達 了中國人民反帝愛國斗爭的決心和熱情。
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聽吧,滿耳是大眾的嗟傷!看吧,一年年國土的淪喪!
我們是要選擇“戰”還是“降”?我們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場,我們不愿做奴隸而青云直上!
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我們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斷地增漲!同學們!同學們!快拿出力量,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播放相關音頻)
(學生自由演唱)
2.《義勇軍進行曲》
(教師介紹歌曲產生背景)田漢詞聶耳曲誕生于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的《義勇軍進行曲》,現在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堅強斗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于1935年,為“上海電通 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云兒女》所作的主題歌。這部影片描寫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 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 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兩次出現,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又通過,《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播放相關音頻 )
(學生自由演唱)
3.《五月的鮮花》、《松花江上》
(教師介紹歌曲產生背景)這一時期產生的不少抒情性歌曲都是感情真切,激動人心的優秀之作,這些歌曲往往在對烈士悼念或淪亡的家鄉的懷念中,不失憤怒和復仇的決心,像《五月的鮮花》(閻述詩)、《松花江上》(張寒暉)、《長城謠》(劉雪庵)等等。1937年7月,張寒暉作《松花江上》于西安,詞曲均出他之手。這首歌最強烈地觸動了中國人的亡國之痛,歌聲所至,莫不唏噓,成為中國民族刻骨難忘的抗日歌曲之一。
(播放相關音頻)
(學生自由演唱)
4.《游擊隊歌》
(教師介紹歌曲產生背景)《游擊隊歌》的節奏活潑、富于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歌曲生動地刻畫了游擊戰士在敵后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刻畫了游擊戰士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群體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堅強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