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八年級歷史教案 > 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通用6篇)

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

發布時間:2023-01-05

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通用6篇)

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19世紀中后期中國出現邊疆危機;美日對中國臺灣的侵略;沙俄對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復新疆;英國對西藏的侵略;中法戰爭。

  2.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左宗棠在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中的活動,聯系他在邊疆危機中的表現,培養學生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對19世紀中后期我國邊疆出現危機的教學,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中法戰爭經過及其結果("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國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原因,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3.通過分析我國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認識到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更加瘋狂的對外侵略,加深學生對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本質的認識。通過學習中法戰爭中我國軍民英勇抵抗外國侵略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通過對左宗棠收復新疆相關史實的講解,讓學生明?quot;弱國無外交"的道理,激勵學生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教學建議

  學法指導

  1 學習有關邊疆危機的內容,指導學生用列表或方位圖示的方式使知識結構化。

  2 指導學生依據原始資料分析歷史問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

  教法建議

  1.如何認識中國邊疆危機的歷史背景及表現。

  中國邊疆危機產生的歷史背景是比較復雜的,結合本課知識,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敘述:第一從西方國家的貪欲看,通過兩次鴉片戰爭,英法俄美等國通過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了許多侵略的權益,但這些列強仍不滿足他們既得的侵略利益;第二從國際環境看,19世紀70年代以后,世界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殖民地和分割世界領土的斗爭更加尖銳,遠東就是列強激烈爭奪的場所。70年代特別是80年代列強加強了對我國邊疆和鄰近國家的侵略;第三、從清政府方面來看,當時統治者更加腐敗,慈禧太后、李鴻章不顧民族利益,一味對侵略者妥協退讓,加劇了邊疆危機的嚴重性。中國邊疆的危機主要體現在中國東部、南部、西南、西北等地區。東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美國和日本先后派兵侵略中國臺灣,遭到中國臺灣人民的堅決抗擊。西北部,阿古柏侵入新疆,悍然宣布成立了"哲德沙爾國"。俄英兩國也無視中國主權,竟承認阿古柏偽政權。70年代,俄國直接出兵侵占伊犁地區。西南部,英軍入侵西藏,遇到藏族軍民英勇抵抗。但是由于清政府急于求和,英軍取得了進一步侵略西藏的有利條件。南部,法國侵略越南,攻擊駐越清軍,發動了中法戰爭,這是一?quot;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戰爭

  2.如何正確看待左宗棠收復新疆。

  對于左宗棠收復新疆,首先我們要明白這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的戰爭。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就是為了收復新疆。由于左宗棠戰略方針正確,并且做好了充分準備,所以很快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并為中俄伊犁談判提供了軍事保證,使伊犁回到祖國懷抱。左宗棠收復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祖國西北領土的陰謀,對鞏固西北邊防、開發新疆都有積極囊庖濉?/p>

  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

  19世紀中后期中國邊疆危機是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后,帝國主義瓜分世界領土的組成部分,它開啟了帝國主義侵華高潮的序幕。在此之后帝國主義對中國又發動了一系列侵略戰爭,獲得更多侵略權益,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是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半殖民地過程中的重大事件,所以是本課重點。

  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

  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之一。這階段學生尚無世界史和政治理論的相關知識,很難理解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為何更具侵略性,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幫助學生跨越這一學習難關。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的過程既體現了中國軍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也暴露了投降派的丑惡嘴臉。中法戰爭也可以看成是對洋務運動成效的初步檢驗,其結果是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中國邊疆危機的原因,英俄對新疆的侵略及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斗爭、中法戰爭。

  教學難點 :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局面的形成。

  教學方法:閱讀指導、看課件、討論。

  教學過程 :

  1、復習提問:19世紀60年代初,清朝政局有哪些變動?

  2、導入  新課(幻燈)"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是一首贊頌清代一位西行將軍的詩,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在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中涌現出來的一位民族英雄左宗棠!那么,19世紀中后期為什么會出現邊疆危機?危機的表現是什么?后果如何?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新的一課。

  3、講授新課:自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通過兩次鴉片戰爭,不僅侵占了我國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且還攫取了許多特權。然而這并沒有滿足他們的擴張掠奪的欲望。相反,由于在戰爭中,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屢戰屢敗,侵略者的野心更大了。特別是進入19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它們更加瘋狂地向外侵略擴張。地大物博而又積貧積弱的中國必然成為他們侵略的重要目標,它們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的邊疆地區,于是中國邊疆地區一再出現危機。

  一、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

  1、 美國對中國臺灣的侵略

  19世紀60年代 瑯嶠 被擊退

  2、 日本對中國臺灣的侵略

  19世紀70年代 日本(美支持)打瑯嶠(抗擊)臺軍民

  清政府賠款50萬兩

  3、 俄英入侵新疆

  19世紀60年代 阿古柏 喀什噶爾 "哲德沙爾國"(俄英承認)

  70年代初 俄出兵占領伊犁

  4、 英對西藏的侵略

  1888年 西藏南部、西藏地方反擊、清政府求和

  二、左宗棠收復新疆

  70年代中期 左宗棠

  評價左宗棠(學生討論)

  1881年 《伊犁條約》

  三、中法戰爭

  1.爆發原因:法――越――中國

  2.時間:1883年12月-1885年3月

  3.戰役 馬尾海戰(1884)

  中國臺灣之戰斗(1884)劉銘傳

  鎮南關大捷(1885)馮子材

  4.結局

  鎮南關大捷后,形勢對中國非常有利,可清政府卻"乘勝即收"下令停戰、撤軍,急忙同法國代表簽訂了《中法新約》使法國在戰爭失利的情況下仍然達到了預期的侵略目的,中國"不敗而敗",法國的"不勝而勝"。

  5. 戰爭這種結局的形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實行的是一條妥協賣國的路線,正所謂"和者朝廷之本心"。這樣,"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結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附:中法戰爭大事記

  1、1882.4.2 攻占越南河內

  2、1883.2 法攻占越南南定

  3、1883.5.19 劉永福率黑旗軍于河內近郊紙橋擊敗法軍

  4、1883.8 法軍攻占越南順化,強迫越南政府簽訂《順化條約》,變越南為其保護國

  5、1883.12.14 法進攻清政府在越駐軍地區(山西),挑起中越戰爭

  6、1884.3.12 清軍于北寧失守,不久,法軍又占領諒江、太原等地,迅速控制了整個紅河三角洲。1884年5月11日,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與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中法會議簡明條款》,承認法國完全占領越南,同意撤回全部駐越清軍。

  7、1884.7 法艦強行闖入馬尾軍港

  8、1884.8月上旬 法派3艘軍艦進犯中國臺灣基隆,被守軍擊退。

  9、1884.8.23下午 事先駛進福州馬尾軍港的法國遠東艦隊主力突襲中國福建海軍,清政府被迫于8月26日正式向法宣戰。

  10、1884.10月初 法遠東艦隊主力撲向臺北部的基隆、滬尾(今淡水),被擊退。

  11、1884.12-1885.3 再度入越的西線清軍在云貴總督岑毓英指揮下,發動宣光之戰。

  12、1885.2-3 法艦為追殲中國援臺艦只,侵入鎮海(今屬寧波)海面,浙江提督歐陽利見率守軍利用預設海防工事頑強抗擊,擊退法敵,取得鎮海之戰的勝利。

  13、1885.3 法占領澎湖

  14、1885.3.23 滇軍和黑旗軍于臨洮附近大敗法軍。

  15、1885.3.23-24 東線清軍在老將馮子材的正確指揮下,取得鎮南關大捷,扭轉了戰局。

  16、1885.3.29 清軍收復諒山,進逼郎甲。

  17、1885.6.9 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德諾于天津簽訂屈辱的《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

  板書設計 

  一、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

  1、美日侵略中國臺灣

  2、俄英侵略新疆及左宗棠收復新疆

  3、英國入侵西藏

  二、中法戰爭

  1、結果

  2、法國的企圖及戰爭爆發

  3、中法戰爭中中國軍民英勇抵抗的感人事跡

  4、為什么會出現那樣的結果?

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19世紀中后期中國出現邊疆危機;美日對中國臺灣的侵略;沙俄對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復新疆;英國對西藏的侵略;中法戰爭。

  2.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左宗棠在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中的活動,聯系他在邊疆危機中的表現,培養學生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對19世紀中后期我國邊疆出現危機的教學,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中法戰爭經過及其結果("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國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原因,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3.通過分析我國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認識到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更加瘋狂的對外侵略,加深學生對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本質的認識。通過學習中法戰爭中我國軍民英勇抵抗外國侵略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通過對左宗棠收復新疆相關史實的講解,讓學生明?quot;弱國無外交"的道理,激勵學生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教學建議

  學法指導

  1 學習有關邊疆危機的內容,指導學生用列表或方位圖示的方式使知識結構化。

  2 指導學生依據原始資料分析歷史問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

  教法建議

  1.如何認識中國邊疆危機的歷史背景及表現。

  中國邊疆危機產生的歷史背景是比較復雜的,結合本課知識,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敘述:第一從西方國家的貪欲看,通過兩次鴉片戰爭,英法俄美等國通過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了許多侵略的權益,但這些列強仍不滿足他們既得的侵略利益;第二從國際環境看,19世紀70年代以后,世界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殖民地和分割世界領土的斗爭更加尖銳,遠東就是列強激烈爭奪的場所。70年代特別是80年代列強加強了對我國邊疆和鄰近國家的侵略;第三、從清政府方面來看,當時統治者更加腐敗,慈禧太后、李鴻章不顧民族利益,一味對侵略者妥協退讓,加劇了邊疆危機的嚴重性。中國邊疆的危機主要體現在中國東部、南部、西南、西北等地區。東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美國和日本先后派兵侵略中國臺灣,遭到中國臺灣人民的堅決抗擊。西北部,阿古柏侵入新疆,悍然宣布成立了"哲德沙爾國"。俄英兩國也無視中國主權,竟承認阿古柏偽政權。70年代,俄國直接出兵侵占伊犁地區。西南部,英軍入侵西藏,遇到藏族軍民英勇抵抗。但是由于清政府急于求和,英軍取得了進一步侵略西藏的有利條件。南部,法國侵略越南,攻擊駐越清軍,發動了中法戰爭,這是一?quot;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戰爭

  2.如何正確看待左宗棠收復新疆。

  對于左宗棠收復新疆,首先我們要明白這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的戰爭。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就是為了收復新疆。由于左宗棠戰略方針正確,并且做好了充分準備,所以很快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并為中俄伊犁談判提供了軍事保證,使伊犁回到祖國懷抱。左宗棠收復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祖國西北領土的陰謀,對鞏固西北邊防、開發新疆都有積極囊庖濉?/p>

  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

  19世紀中后期中國邊疆危機是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后,帝國主義瓜分世界領土的組成部分,它開啟了帝國主義侵華高潮的序幕。在此之后帝國主義對中國又發動了一系列侵略戰爭,獲得更多侵略權益,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是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半殖民地過程中的重大事件,所以是本課重點。

  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

  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之一。這階段學生尚無世界史和政治理論的相關知識,很難理解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為何更具侵略性,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幫助學生跨越這一學習難關。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的過程既體現了中國軍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也暴露了投降派的丑惡嘴臉。中法戰爭也可以看成是對洋務運動成效的初步檢驗,其結果是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中國邊疆危機的原因,英俄對新疆的侵略及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斗爭、中法戰爭。

  教學難點 :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局面的形成。

  教學方法:閱讀指導、看課件、討論。

  教學過程 :

  1、復習提問:19世紀60年代初,清朝政局有哪些變動?

  2、導入  新課(幻燈)"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是一首贊頌清代一位西行將軍的詩,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在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中涌現出來的一位民族英雄左宗棠!那么,19世紀中后期為什么會出現邊疆危機?危機的表現是什么?后果如何?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新的一課。

  3、講授新課:自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通過兩次鴉片戰爭,不僅侵占了我國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且還攫取了許多特權。然而這并沒有滿足他們的擴張掠奪的欲望。相反,由于在戰爭中,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屢戰屢敗,侵略者的野心更大了。特別是進入19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它們更加瘋狂地向外侵略擴張。地大物博而又積貧積弱的中國必然成為他們侵略的重要目標,它們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的邊疆地區,于是中國邊疆地區一再出現危機。

  一、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

  1、 美國對中國臺灣的侵略

  19世紀60年代 瑯嶠 被擊退

  2、 日本對中國臺灣的侵略

  19世紀70年代 日本(美支持)打瑯嶠(抗擊)臺軍民

  清政府賠款50萬兩

  3、 俄英入侵新疆

  19世紀60年代 阿古柏 喀什噶爾 "哲德沙爾國"(俄英承認)

  70年代初 俄出兵占領伊犁

  4、 英對西藏的侵略

  1888年 西藏南部、西藏地方反擊、清政府求和

  二、左宗棠收復新疆

  70年代中期 左宗棠

  評價左宗棠(學生討論)

  1881年 《伊犁條約》

  三、中法戰爭

  1.爆發原因:法――越――中國

  2.時間:1883年12月-1885年3月

  3.戰役 馬尾海戰(1884)

  中國臺灣之戰斗(1884)劉銘傳

  鎮南關大捷(1885)馮子材

  4.結局

  鎮南關大捷后,形勢對中國非常有利,可清政府卻"乘勝即收"下令停戰、撤軍,急忙同法國代表簽訂了《中法新約》使法國在戰爭失利的情況下仍然達到了預期的侵略目的,中國"不敗而敗",法國的"不勝而勝"。

  5. 戰爭這種結局的形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實行的是一條妥協賣國的路線,正所謂"和者朝廷之本心"。這樣,"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結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附:中法戰爭大事記

  1、1882.4.2 攻占越南河內

  2、1883.2 法攻占越南南定

  3、1883.5.19 劉永福率黑旗軍于河內近郊紙橋擊敗法軍

  4、1883.8 法軍攻占越南順化,強迫越南政府簽訂《順化條約》,變越南為其保護國

  5、1883.12.14 法進攻清政府在越駐軍地區(山西),挑起中越戰爭

  6、1884.3.12 清軍于北寧失守,不久,法軍又占領諒江、太原等地,迅速控制了整個紅河三角洲。1884年5月11日,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與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中法會議簡明條款》,承認法國完全占領越南,同意撤回全部駐越清軍。

  7、1884.7 法艦強行闖入馬尾軍港

  8、1884.8月上旬 法派3艘軍艦進犯中國臺灣基隆,被守軍擊退。

  9、1884.8.23下午 事先駛進福州馬尾軍港的法國遠東艦隊主力突襲中國福建海軍,清政府被迫于8月26日正式向法宣戰。

  10、1884.10月初 法遠東艦隊主力撲向臺北部的基隆、滬尾(今淡水),被擊退。

  11、1884.12-1885.3 再度入越的西線清軍在云貴總督岑毓英指揮下,發動宣光之戰。

  12、1885.2-3 法艦為追殲中國援臺艦只,侵入鎮海(今屬寧波)海面,浙江提督歐陽利見率守軍利用預設海防工事頑強抗擊,擊退法敵,取得鎮海之戰的勝利。

  13、1885.3 法占領澎湖

  14、1885.3.23 滇軍和黑旗軍于臨洮附近大敗法軍。

  15、1885.3.23-24 東線清軍在老將馮子材的正確指揮下,取得鎮南關大捷,扭轉了戰局。

  16、1885.3.29 清軍收復諒山,進逼郎甲。

  17、1885.6.9 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德諾于天津簽訂屈辱的《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

  板書設計 

  一、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

  1、美日侵略中國臺灣

  2、俄英侵略新疆及左宗棠收復新疆

  3、英國入侵西藏

  二、中法戰爭

  1、結果

  2、法國的企圖及戰爭爆發

  3、中法戰爭中中國軍民英勇抵抗的感人事跡

  4、為什么會出現那樣的結果?

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19世紀中后期中國出現邊疆危機;美日對中國臺灣的侵略;沙俄對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復新疆;英國對西藏的侵略;中法戰爭。

  2.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左宗棠在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中的活動,聯系他在邊疆危機中的表現,培養學生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對19世紀中后期我國邊疆出現危機的教學,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中法戰爭經過及其結果("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國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原因,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3.通過分析我國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認識到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更加瘋狂的對外侵略,加深學生對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本質的認識。通過學習中法戰爭中我國軍民英勇抵抗外國侵略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通過對左宗棠收復新疆相關史實的講解,讓學生明?quot;弱國無外交"的道理,激勵學生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教學建議

  學法指導

  1 學習有關邊疆危機的內容,指導學生用列表或方位圖示的方式使知識結構化。

  2 指導學生依據原始資料分析歷史問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

  教法建議

  1.如何認識中國邊疆危機的歷史背景及表現。

  中國邊疆危機產生的歷史背景是比較復雜的,結合本課知識,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敘述:第一從西方國家的貪欲看,通過兩次鴉片戰爭,英法俄美等國通過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了許多侵略的權益,但這些列強仍不滿足他們既得的侵略利益;第二從國際環境看,19世紀70年代以后,世界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殖民地和分割世界領土的斗爭更加尖銳,遠東就是列強激烈爭奪的場所。70年代特別是80年代列強加強了對我國邊疆和鄰近國家的侵略;第三、從清政府方面來看,當時統治者更加腐敗,慈禧太后、李鴻章不顧民族利益,一味對侵略者妥協退讓,加劇了邊疆危機的嚴重性。中國邊疆的危機主要體現在中國東部、南部、西南、西北等地區。東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美國和日本先后派兵侵略中國臺灣,遭到中國臺灣人民的堅決抗擊。西北部,阿古柏侵入新疆,悍然宣布成立了"哲德沙爾國"。俄英兩國也無視中國主權,竟承認阿古柏偽政權。70年代,俄國直接出兵侵占伊犁地區。西南部,英軍入侵西藏,遇到藏族軍民英勇抵抗。但是由于清政府急于求和,英軍取得了進一步侵略西藏的有利條件。南部,法國侵略越南,攻擊駐越清軍,發動了中法戰爭,這是一?quot;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戰爭

  2.如何正確看待左宗棠收復新疆。

  對于左宗棠收復新疆,首先我們要明白這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的戰爭。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就是為了收復新疆。由于左宗棠戰略方針正確,并且做好了充分準備,所以很快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并為中俄伊犁談判提供了軍事保證,使伊犁回到祖國懷抱。左宗棠收復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祖國西北領土的陰謀,對鞏固西北邊防、開發新疆都有積極囊庖濉?/p>

  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

  19世紀中后期中國邊疆危機是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后,帝國主義瓜分世界領土的組成部分,它開啟了帝國主義侵華高潮的序幕。在此之后帝國主義對中國又發動了一系列侵略戰爭,獲得更多侵略權益,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是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半殖民地過程中的重大事件,所以是本課重點。

  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

  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之一。這階段學生尚無世界史和政治理論的相關知識,很難理解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為何更具侵略性,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幫助學生跨越這一學習難關。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的過程既體現了中國軍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也暴露了投降派的丑惡嘴臉。中法戰爭也可以看成是對洋務運動成效的初步檢驗,其結果是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中國邊疆危機的原因,英俄對新疆的侵略及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斗爭、中法戰爭。

  教學難點 :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局面的形成。

  教學方法:閱讀指導、看課件、討論。

  教學過程 :

  1、復習提問:19世紀60年代初,清朝政局有哪些變動?

  2、導入  新課(幻燈)"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是一首贊頌清代一位西行將軍的詩,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在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中涌現出來的一位民族英雄左宗棠!那么,19世紀中后期為什么會出現邊疆危機?危機的表現是什么?后果如何?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新的一課。

  3、講授新課:自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通過兩次鴉片戰爭,不僅侵占了我國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且還攫取了許多特權。然而這并沒有滿足他們的擴張掠奪的欲望。相反,由于在戰爭中,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屢戰屢敗,侵略者的野心更大了。特別是進入19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它們更加瘋狂地向外侵略擴張。地大物博而又積貧積弱的中國必然成為他們侵略的重要目標,它們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的邊疆地區,于是中國邊疆地區一再出現危機。

  一、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

  1、 美國對中國臺灣的侵略

  19世紀60年代 瑯嶠 被擊退

  2、 日本對中國臺灣的侵略

  19世紀70年代 日本(美支持)打瑯嶠(抗擊)臺軍民

  清政府賠款50萬兩

  3、 俄英入侵新疆

  19世紀60年代 阿古柏 喀什噶爾 "哲德沙爾國"(俄英承認)

  70年代初 俄出兵占領伊犁

  4、 英對西藏的侵略

  1888年 西藏南部、西藏地方反擊、清政府求和

  二、左宗棠收復新疆

  70年代中期 左宗棠

  評價左宗棠(學生討論)

  1881年 《伊犁條約》

  三、中法戰爭

  1.爆發原因:法――越――中國

  2.時間:1883年12月-1885年3月

  3.戰役 馬尾海戰(1884)

  中國臺灣之戰斗(1884)劉銘傳

  鎮南關大捷(1885)馮子材

  4.結局

  鎮南關大捷后,形勢對中國非常有利,可清政府卻"乘勝即收"下令停戰、撤軍,急忙同法國代表簽訂了《中法新約》使法國在戰爭失利的情況下仍然達到了預期的侵略目的,中國"不敗而敗",法國的"不勝而勝"。

  5. 戰爭這種結局的形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實行的是一條妥協賣國的路線,正所謂"和者朝廷之本心"。這樣,"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結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附:中法戰爭大事記

  1、1882.4.2 攻占越南河內

  2、1883.2 法攻占越南南定

  3、1883.5.19 劉永福率黑旗軍于河內近郊紙橋擊敗法軍

  4、1883.8 法軍攻占越南順化,強迫越南政府簽訂《順化條約》,變越南為其保護國

  5、1883.12.14 法進攻清政府在越駐軍地區(山西),挑起中越戰爭

  6、1884.3.12 清軍于北寧失守,不久,法軍又占領諒江、太原等地,迅速控制了整個紅河三角洲。1884年5月11日,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與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中法會議簡明條款》,承認法國完全占領越南,同意撤回全部駐越清軍。

  7、1884.7 法艦強行闖入馬尾軍港

  8、1884.8月上旬 法派3艘軍艦進犯中國臺灣基隆,被守軍擊退。

  9、1884.8.23下午 事先駛進福州馬尾軍港的法國遠東艦隊主力突襲中國福建海軍,清政府被迫于8月26日正式向法宣戰。

  10、1884.10月初 法遠東艦隊主力撲向臺北部的基隆、滬尾(今淡水),被擊退。

  11、1884.12-1885.3 再度入越的西線清軍在云貴總督岑毓英指揮下,發動宣光之戰。

  12、1885.2-3 法艦為追殲中國援臺艦只,侵入鎮海(今屬寧波)海面,浙江提督歐陽利見率守軍利用預設海防工事頑強抗擊,擊退法敵,取得鎮海之戰的勝利。

  13、1885.3 法占領澎湖

  14、1885.3.23 滇軍和黑旗軍于臨洮附近大敗法軍。

  15、1885.3.23-24 東線清軍在老將馮子材的正確指揮下,取得鎮南關大捷,扭轉了戰局。

  16、1885.3.29 清軍收復諒山,進逼郎甲。

  17、1885.6.9 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德諾于天津簽訂屈辱的《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

  板書設計 

  一、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

  1、美日侵略中國臺灣

  2、俄英侵略新疆及左宗棠收復新疆

  3、英國入侵西藏

  二、中法戰爭

  1、結果

  2、法國的企圖及戰爭爆發

  3、中法戰爭中中國軍民英勇抵抗的感人事跡

  4、為什么會出現那樣的結果?

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19世紀中后期中國出現邊疆危機;美日對中國臺灣的侵略;沙俄對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復新疆;英國對西藏的侵略;中法戰爭。

  2.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左宗棠在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中的活動,聯系他在邊疆危機中的表現,培養學生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對19世紀中后期我國邊疆出現危機的教學,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中法戰爭經過及其結果("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國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原因,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3.通過分析我國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認識到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更加瘋狂的對外侵略,加深學生對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本質的認識。通過學習中法戰爭中我國軍民英勇抵抗外國侵略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通過對左宗棠收復新疆相關史實的講解,讓學生明?quot;弱國無外交"的道理,激勵學生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教學建議

  學法指導

  1 學習有關邊疆危機的內容,指導學生用列表或方位圖示的方式使知識結構化。

  2 指導學生依據原始資料分析歷史問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

  教法建議

  1.如何認識中國邊疆危機的歷史背景及表現。

  中國邊疆危機產生的歷史背景是比較復雜的,結合本課知識,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敘述:第一從西方國家的貪欲看,通過兩次鴉片戰爭,英法俄美等國通過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了許多侵略的權益,但這些列強仍不滿足他們既得的侵略利益;第二從國際環境看,19世紀70年代以后,世界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殖民地和分割世界領土的斗爭更加尖銳,遠東就是列強激烈爭奪的場所。70年代特別是80年代列強加強了對我國邊疆和鄰近國家的侵略;第三、從清政府方面來看,當時統治者更加腐敗,慈禧太后、李鴻章不顧民族利益,一味對侵略者妥協退讓,加劇了邊疆危機的嚴重性。中國邊疆的危機主要體現在中國東部、南部、西南、西北等地區。東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美國和日本先后派兵侵略中國臺灣,遭到中國臺灣人民的堅決抗擊。西北部,阿古柏侵入新疆,悍然宣布成立了"哲德沙爾國"。俄英兩國也無視中國主權,竟承認阿古柏偽政權。70年代,俄國直接出兵侵占伊犁地區。西南部,英軍入侵西藏,遇到藏族軍民英勇抵抗。但是由于清政府急于求和,英軍取得了進一步侵略西藏的有利條件。南部,法國侵略越南,攻擊駐越清軍,發動了中法戰爭,這是一?quot;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戰爭

  2.如何正確看待左宗棠收復新疆。

  對于左宗棠收復新疆,首先我們要明白這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的戰爭。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就是為了收復新疆。由于左宗棠戰略方針正確,并且做好了充分準備,所以很快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并為中俄伊犁談判提供了軍事保證,使伊犁回到祖國懷抱。左宗棠收復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祖國西北領土的陰謀,對鞏固西北邊防、開發新疆都有積極囊庖濉?/p>

  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

  19世紀中后期中國邊疆危機是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后,帝國主義瓜分世界領土的組成部分,它開啟了帝國主義侵華高潮的序幕。在此之后帝國主義對中國又發動了一系列侵略戰爭,獲得更多侵略權益,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是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半殖民地過程中的重大事件,所以是本課重點。

  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

  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之一。這階段學生尚無世界史和政治理論的相關知識,很難理解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為何更具侵略性,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幫助學生跨越這一學習難關。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的過程既體現了中國軍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也暴露了投降派的丑惡嘴臉。中法戰爭也可以看成是對洋務運動成效的初步檢驗,其結果是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中國邊疆危機的原因,英俄對新疆的侵略及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斗爭、中法戰爭。

  教學難點 :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局面的形成。

  教學方法:閱讀指導、看課件、討論。

  教學過程 :

  1、復習提問:19世紀60年代初,清朝政局有哪些變動?

  2、導入  新課(幻燈)"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是一首贊頌清代一位西行將軍的詩,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在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中涌現出來的一位民族英雄左宗棠!那么,19世紀中后期為什么會出現邊疆危機?危機的表現是什么?后果如何?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新的一課。

  3、講授新課:自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通過兩次鴉片戰爭,不僅侵占了我國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且還攫取了許多特權。然而這并沒有滿足他們的擴張掠奪的欲望。相反,由于在戰爭中,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屢戰屢敗,侵略者的野心更大了。特別是進入19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它們更加瘋狂地向外侵略擴張。地大物博而又積貧積弱的中國必然成為他們侵略的重要目標,它們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的邊疆地區,于是中國邊疆地區一再出現危機。

  一、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

  1、 美國對中國臺灣的侵略

  19世紀60年代 瑯嶠 被擊退

  2、 日本對中國臺灣的侵略

  19世紀70年代 日本(美支持)打瑯嶠(抗擊)臺軍民

  清政府賠款50萬兩

  3、 俄英入侵新疆

  19世紀60年代 阿古柏 喀什噶爾 "哲德沙爾國"(俄英承認)

  70年代初 俄出兵占領伊犁

  4、 英對西藏的侵略

  1888年 西藏南部、西藏地方反擊、清政府求和

  二、左宗棠收復新疆

  70年代中期 左宗棠

  評價左宗棠(學生討論)

  1881年 《伊犁條約》

  三、中法戰爭

  1.爆發原因:法――越――中國

  2.時間:1883年12月-1885年3月

  3.戰役 馬尾海戰(1884)

  中國臺灣之戰斗(1884)劉銘傳

  鎮南關大捷(1885)馮子材

  4.結局

  鎮南關大捷后,形勢對中國非常有利,可清政府卻"乘勝即收"下令停戰、撤軍,急忙同法國代表簽訂了《中法新約》使法國在戰爭失利的情況下仍然達到了預期的侵略目的,中國"不敗而敗",法國的"不勝而勝"。

  5. 戰爭這種結局的形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實行的是一條妥協賣國的路線,正所謂"和者朝廷之本心"。這樣,"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結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附:中法戰爭大事記

  1、1882.4.2 攻占越南河內

  2、1883.2 法攻占越南南定

  3、1883.5.19 劉永福率黑旗軍于河內近郊紙橋擊敗法軍

  4、1883.8 法軍攻占越南順化,強迫越南政府簽訂《順化條約》,變越南為其保護國

  5、1883.12.14 法進攻清政府在越駐軍地區(山西),挑起中越戰爭

  6、1884.3.12 清軍于北寧失守,不久,法軍又占領諒江、太原等地,迅速控制了整個紅河三角洲。1884年5月11日,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與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中法會議簡明條款》,承認法國完全占領越南,同意撤回全部駐越清軍。

  7、1884.7 法艦強行闖入馬尾軍港

  8、1884.8月上旬 法派3艘軍艦進犯中國臺灣基隆,被守軍擊退。

  9、1884.8.23下午 事先駛進福州馬尾軍港的法國遠東艦隊主力突襲中國福建海軍,清政府被迫于8月26日正式向法宣戰。

  10、1884.10月初 法遠東艦隊主力撲向臺北部的基隆、滬尾(今淡水),被擊退。

  11、1884.12-1885.3 再度入越的西線清軍在云貴總督岑毓英指揮下,發動宣光之戰。

  12、1885.2-3 法艦為追殲中國援臺艦只,侵入鎮海(今屬寧波)海面,浙江提督歐陽利見率守軍利用預設海防工事頑強抗擊,擊退法敵,取得鎮海之戰的勝利。

  13、1885.3 法占領澎湖

  14、1885.3.23 滇軍和黑旗軍于臨洮附近大敗法軍。

  15、1885.3.23-24 東線清軍在老將馮子材的正確指揮下,取得鎮南關大捷,扭轉了戰局。

  16、1885.3.29 清軍收復諒山,進逼郎甲。

  17、1885.6.9 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德諾于天津簽訂屈辱的《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

  板書設計 

  一、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

  1、美日侵略中國臺灣

  2、俄英侵略新疆及左宗棠收復新疆

  3、英國入侵西藏

  二、中法戰爭

  1、結果

  2、法國的企圖及戰爭爆發

  3、中法戰爭中中國軍民英勇抵抗的感人事跡

  4、為什么會出現那樣的結果?

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19世紀中后期中國出現邊疆危機;美日對中國臺灣的侵略;沙俄對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復新疆;英國對西藏的侵略;中法戰爭。

  2.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左宗棠在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中的活動,聯系他在邊疆危機中的表現,培養學生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對19世紀中后期我國邊疆出現危機的教學,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中法戰爭經過及其結果(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國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原因,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3.通過分析我國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認識到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更加瘋狂的對外侵略,加深學生對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本質的認識。通過學習中法戰爭中我國軍民英勇抵抗外國侵略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通過對左宗棠收復新疆相關史實的講解,讓學生明?quot;弱國無外交的道理,激勵學生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教學建議

  學法指導

  1 學習有關邊疆危機的內容,指導學生用列表或方位圖示的方式使知識結構化。

  2 指導學生依據原始資料分析歷史問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

  教法建議

  1.如何認識中國邊疆危機的歷史背景及表現。

  中國邊疆危機產生的歷史背景是比較復雜的,結合本課知識,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敘述:第一從西方國家的貪欲看,通過兩次鴉片戰爭,英法俄美等國通過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了許多侵略的權益,但這些列強仍不滿足他們既得的侵略利益;第二從國際環境看,19世紀70年代以后,世界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殖民地和分割世界領土的斗爭更加尖銳,遠東就是列強激烈爭奪的場所。70年代特別是80年代列強加強了對我國邊疆和鄰近國家的侵略;第三、從清政府方面來看,當時統治者更加腐敗,慈禧太后、李鴻章不顧民族利益,一味對侵略者妥協退讓,加劇了邊疆危機的嚴重性。中國邊疆的危機主要體現在中國東部、南部、西南、西北等地區。東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美國和日本先后派兵侵略中國臺灣,遭到中國臺灣人民的堅決抗擊。西北部,阿古柏侵入新疆,悍然宣布成立了哲德沙爾國。俄英兩國也無視中國主權,竟承認阿古柏偽政權。70年代,俄國直接出兵侵占伊犁地區。西南部,英軍入侵西藏,遇到藏族軍民英勇抵抗。但是由于清政府急于求和,英軍取得了進一步侵略西藏的有利條件。南部,法國侵略越南,攻擊駐越清軍,發動了中法戰爭,這是一?quot;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戰爭

  2.如何正確看待左宗棠收復新疆。

  對于左宗棠收復新疆,首先我們要明白這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的戰爭。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就是為了收復新疆。由于左宗棠戰略方針正確,并且做好了充分準備,所以很快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并為中俄伊犁談判提供了軍事保證,使伊犁回到祖國懷抱。左宗棠收復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祖國西北領土的陰謀,對鞏固西北邊防、開發新疆都有積極囊庖濉?/p>

  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

  19世紀中后期中國邊疆危機是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后,帝國主義瓜分世界領土的組成部分,它開啟了帝國主義侵華高潮的序幕。在此之后帝國主義對中國又發動了一系列侵略戰爭,獲得更多侵略權益,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是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半殖民地過程中的重大事件,所以是本課重點。

  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

  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之一。這階段學生尚無世界史和政治理論的相關知識,很難理解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為何更具侵略性,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幫助學生跨越這一學習難關。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的過程既體現了中國軍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也暴露了投降派的丑惡嘴臉。中法戰爭也可以看成是對洋務運動成效的初步檢驗,其結果是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中國邊疆危機的原因,英俄對新疆的侵略及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斗爭、中法戰爭。

  教學難點 :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局面的形成。

  教學方法:閱讀指導、看課件、討論。

  教學過程 :

  1、復習提問:19世紀60年代初,清朝政局有哪些變動?

  2、導入  新課(幻燈)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是一首贊頌清代一位西行將軍的詩,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在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中涌現出來的一位民族英雄左宗棠!那么,19世紀中后期為什么會出現邊疆危機?危機的表現是什么?后果如何?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新的一課。

  3、講授新課:自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通過兩次鴉片戰爭,不僅侵占了我國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且還攫取了許多特權。然而這并沒有滿足他們的擴張掠奪的欲望。相反,由于在戰爭中,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屢戰屢敗,侵略者的野心更大了。特別是進入19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它們更加瘋狂地向外侵略擴張。地大物博而又積貧積弱的中國必然成為他們侵略的重要目標,它們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的邊疆地區,于是中國邊疆地區一再出現危機。

  一、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

  1、 美國對中國臺灣的侵略

  19世紀60年代 瑯嶠 被擊退

  2、 日本對中國臺灣的侵略

  19世紀70年代 日本(美支持)打瑯嶠(抗擊)臺軍民

  清政府賠款50萬兩

  3、 俄英入侵新疆

  19世紀60年代 阿古柏 喀什噶爾 哲德沙爾國(俄英承認)

  70年代初 俄出兵占領伊犁

  4、 英對西藏的侵略

  1888年 西藏南部、西藏地方反擊、清政府求和

  二、左宗棠收復新疆

  70年代中期 左宗棠

  評價左宗棠(學生討論)

  1881年 《伊犁條約》

  三、中法戰爭

  1.爆發原因:法――越――中國

  2.時間:1883年12月-1885年3月

  3.戰役 馬尾海戰(1884)

  中國臺灣之戰斗(1884)劉銘傳

  鎮南關大捷(1885)馮子材

  4.結局

  鎮南關大捷后,形勢對中國非常有利,可清政府卻乘勝即收下令停戰、撤軍,急忙同法國代表簽訂了《中法新約》使法國在戰爭失利的情況下仍然達到了預期的侵略目的,中國不敗而敗,法國的不勝而勝。

  5. 戰爭這種結局的形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實行的是一條妥協賣國的路線,正所謂和者朝廷之本心。這樣,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結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附:中法戰爭大事記

  1、1882.4.2 攻占越南河內

  2、1883.2 法攻占越南南定

  3、1883.5.19 劉永福率黑旗軍于河內近郊紙橋擊敗法軍

  4、1883.8 法軍攻占越南順化,強迫越南政府簽訂《順化條約》,變越南為其保護國

  5、1883.12.14 法進攻清政府在越駐軍地區(山西),挑起中越戰爭

  6、1884.3.12 清軍于北寧失守,不久,法軍又占領諒江、太原等地,迅速控制了整個紅河三角洲。1884年5月11日,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與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中法會議簡明條款》,承認法國完全占領越南,同意撤回全部駐越清軍。

  7、1884.7 法艦強行闖入馬尾軍港

  8、1884.8月上旬 法派3艘軍艦進犯中國臺灣基隆,被守軍擊退。

  9、1884.8.23下午 事先駛進福州馬尾軍港的法國遠東艦隊主力突襲中國福建海軍,清政府被迫于8月26日正式向法宣戰。

  10、1884.10月初 法遠東艦隊主力撲向臺北部的基隆、滬尾(今淡水),被擊退。

  11、1884.12-1885.3 再度入越的西線清軍在云貴總督岑毓英指揮下,發動宣光之戰。

  12、1885.2-3 法艦為追殲中國援臺艦只,侵入鎮海(今屬寧波)海面,浙江提督歐陽利見率守軍利用預設海防工事頑強抗擊,擊退法敵,取得鎮海之戰的勝利。

  13、1885.3 法占領澎湖

  14、1885.3.23 滇軍和黑旗軍于臨洮附近大敗法軍。

  15、1885.3.23-24 東線清軍在老將馮子材的正確指揮下,取得鎮南關大捷,扭轉了戰局。

  16、1885.3.29 清軍收復諒山,進逼郎甲。

  17、1885.6.9 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德諾于天津簽訂屈辱的《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

  板書設計 

  一、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

  1、美日侵略中國臺灣

  2、俄英侵略新疆及左宗棠收復新疆

  3、英國入侵西藏

  二、中法戰爭

  1、結果

  2、法國的企圖及戰爭爆發

  3、中法戰爭中中國軍民英勇抵抗的感人事跡

  4、為什么會出現那樣的結果?

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19世紀中后期中國出現邊疆危機;美日對中國臺灣的侵略;沙俄對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復新疆;英國對西藏的侵略;中法戰爭。

  2.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左宗棠在太平天國、洋務運動中的活動,聯系他在邊疆危機中的表現,培養學生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對19世紀中后期我國邊疆出現危機的教學,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中法戰爭經過及其結果("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國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原因,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3.通過分析我國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認識到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更加瘋狂的對外侵略,加深學生對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本質的認識。通過學習中法戰爭中我國軍民英勇抵抗外國侵略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通過對左宗棠收復新疆相關史實的講解,讓學生明?quot;弱國無外交"的道理,激勵學生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教學建議

  學法指導

  1 學習有關邊疆危機的內容,指導學生用列表或方位圖示的方式使知識結構化。

  2 指導學生依據原始資料分析歷史問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

  教法建議

  1.如何認識中國邊疆危機的歷史背景及表現。

  中國邊疆危機產生的歷史背景是比較復雜的,結合本課知識,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敘述:第一從西方國家的貪欲看,通過兩次鴉片戰爭,英法俄美等國通過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了許多侵略的權益,但這些列強仍不滿足他們既得的侵略利益;第二從國際環境看,19世紀70年代以后,世界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各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殖民地和分割世界領土的斗爭更加尖銳,遠東就是列強激烈爭奪的場所。70年代特別是80年代列強加強了對我國邊疆和鄰近國家的侵略;第三、從清政府方面來看,當時統治者更加腐敗,慈禧太后、李鴻章不顧民族利益,一味對侵略者妥協退讓,加劇了邊疆危機的嚴重性。中國邊疆的危機主要體現在中國東部、南部、西南、西北等地區。東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美國和日本先后派兵侵略中國臺灣,遭到中國臺灣人民的堅決抗擊。西北部,阿古柏侵入新疆,悍然宣布成立了"哲德沙爾國"。俄英兩國也無視中國主權,竟承認阿古柏偽政權。70年代,俄國直接出兵侵占伊犁地區。西南部,英軍入侵西藏,遇到藏族軍民英勇抵抗。但是由于清政府急于求和,英軍取得了進一步侵略西藏的有利條件。南部,法國侵略越南,攻擊駐越清軍,發動了中法戰爭,這是一?quot;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戰爭

  2.如何正確看待左宗棠收復新疆。

  對于左宗棠收復新疆,首先我們要明白這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的戰爭。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就是為了收復新疆。由于左宗棠戰略方針正確,并且做好了充分準備,所以很快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并為中俄伊犁談判提供了軍事保證,使伊犁回到祖國懷抱。左宗棠收復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祖國西北領土的陰謀,對鞏固西北邊防、開發新疆都有積極囊庖濉?/p>

  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

  19世紀中后期中國邊疆危機是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后,帝國主義瓜分世界領土的組成部分,它開啟了帝國主義侵華高潮的序幕。在此之后帝國主義對中國又發動了一系列侵略戰爭,獲得更多侵略權益,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是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半殖民地過程中的重大事件,所以是本課重點。

  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

  邊疆危機出現的原因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之一。這階段學生尚無世界史和政治理論的相關知識,很難理解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為何更具侵略性,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幫助學生跨越這一學習難關。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的過程既體現了中國軍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也暴露了投降派的丑惡嘴臉。中法戰爭也可以看成是對洋務運動成效的初步檢驗,其結果是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中國邊疆危機的原因,英俄對新疆的侵略及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斗爭、中法戰爭。

  教學難點 :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局面的形成。

  教學方法:閱讀指導、看課件、討論。

  教學過程 :

  1、復習提問:19世紀60年代初,清朝政局有哪些變動?

  2、導入  新課(幻燈)"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是一首贊頌清代一位西行將軍的詩,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在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中涌現出來的一位民族英雄左宗棠!那么,19世紀中后期為什么會出現邊疆危機?危機的表現是什么?后果如何?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新的一課。

  3、講授新課:自1840年以來,西方列強通過兩次鴉片戰爭,不僅侵占了我國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且還攫取了許多特權。然而這并沒有滿足他們的擴張掠奪的欲望。相反,由于在戰爭中,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屢戰屢敗,侵略者的野心更大了。特別是進入19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它們更加瘋狂地向外侵略擴張。地大物博而又積貧積弱的中國必然成為他們侵略的重要目標,它們把侵略矛頭對準了中國的邊疆地區,于是中國邊疆地區一再出現危機。

  一、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

  1、 美國對中國臺灣的侵略

  19世紀60年代 瑯嶠 被擊退

  2、 日本對中國臺灣的侵略

  19世紀70年代 日本(美支持)打瑯嶠(抗擊)臺軍民

  清政府賠款50萬兩

  3、 俄英入侵新疆

  19世紀60年代 阿古柏 喀什噶爾 "哲德沙爾國"(俄英承認)

  70年代初 俄出兵占領伊犁

  4、 英對西藏的侵略

  1888年 西藏南部、西藏地方反擊、清政府求和

  二、左宗棠收復新疆

  70年代中期 左宗棠

  評價左宗棠(學生討論)

  1881年 《伊犁條約》

  三、中法戰爭

  1.爆發原因:法――越――中國

  2.時間:1883年12月-1885年3月

  3.戰役 馬尾海戰(1884)

  中國臺灣之戰斗(1884)劉銘傳

  鎮南關大捷(1885)馮子材

  4.結局

  鎮南關大捷后,形勢對中國非常有利,可清政府卻"乘勝即收"下令停戰、撤軍,急忙同法國代表簽訂了《中法新約》使法國在戰爭失利的情況下仍然達到了預期的侵略目的,中國"不敗而敗",法國的"不勝而勝"。

  5. 戰爭這種結局的形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實行的是一條妥協賣國的路線,正所謂"和者朝廷之本心"。這樣,"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結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附:中法戰爭大事記

  1、1882.4.2 攻占越南河內

  2、1883.2 法攻占越南南定

  3、1883.5.19 劉永福率黑旗軍于河內近郊紙橋擊敗法軍

  4、1883.8 法軍攻占越南順化,強迫越南政府簽訂《順化條約》,變越南為其保護國

  5、1883.12.14 法進攻清政府在越駐軍地區(山西),挑起中越戰爭

  6、1884.3.12 清軍于北寧失守,不久,法軍又占領諒江、太原等地,迅速控制了整個紅河三角洲。1884年5月11日,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與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中法會議簡明條款》,承認法國完全占領越南,同意撤回全部駐越清軍。

  7、1884.7 法艦強行闖入馬尾軍港

  8、1884.8月上旬 法派3艘軍艦進犯中國臺灣基隆,被守軍擊退。

  9、1884.8.23下午 事先駛進福州馬尾軍港的法國遠東艦隊主力突襲中國福建海軍,清政府被迫于8月26日正式向法宣戰。

  10、1884.10月初 法遠東艦隊主力撲向臺北部的基隆、滬尾(今淡水),被擊退。

  11、1884.12-1885.3 再度入越的西線清軍在云貴總督岑毓英指揮下,發動宣光之戰。

  12、1885.2-3 法艦為追殲中國援臺艦只,侵入鎮海(今屬寧波)海面,浙江提督歐陽利見率守軍利用預設海防工事頑強抗擊,擊退法敵,取得鎮海之戰的勝利。

  13、1885.3 法占領澎湖

  14、1885.3.23 滇軍和黑旗軍于臨洮附近大敗法軍。

  15、1885.3.23-24 東線清軍在老將馮子材的正確指揮下,取得鎮南關大捷,扭轉了戰局。

  16、1885.3.29 清軍收復諒山,進逼郎甲。

  17、1885.6.9 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德諾于天津簽訂屈辱的《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

  板書設計 

  一、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

  1、美日侵略中國臺灣

  2、俄英侵略新疆及左宗棠收復新疆

  3、英國入侵西藏

  二、中法戰爭

  1、結果

  2、法國的企圖及戰爭爆發

  3、中法戰爭中中國軍民英勇抵抗的感人事跡

  4、為什么會出現那樣的結果?

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爭(通用6篇) 相關內容:
  • 義和團運動(精選16篇)

    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義和團的成員、組織形式和活動地區。平原大捷。“扶清滅洋”的斗爭口號。義和團勢力在京津地區的發展。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中外反動勢力對的鎮壓。...

  • 清政府的“新政”和各地的武裝起義(通用4篇)

    教學目標清政府的“新政”和“預備立憲”;鎮南關起義;安慶紹興起義;黃花崗起義;四川保路運動。四川保路運動是收回利權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是武昌起義的前奏。...

  • 清朝文化(通用13篇)

    教學目標清朝的小說:《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和譴責小說;清朝的詩歌:“詩界革命”及黃遵憲的詩;京劇的形成;清代的繪畫:清初朱耷、石濤的山水花鳥畫,中期的“揚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吳昌碩的仕女花鳥畫及楊柳青、...

  • 輸入和禁煙運動(精選13篇)

    教學目標清朝嘉慶帝統治時國勢衰落的具體情況;白蓮教起義;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及其危害;林則徐和中國的禁煙運動。通過了解封建的清王朝自18世紀末19世紀初逐步走向衰敗,政局動蕩,危機四伏;英國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掠奪原料,把侵略矛...

  • 土地改革(通用11篇)

    第3課 一、教學目標與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1.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義等基本史實。...

  • 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通用9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掌握文藝復興時期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進而使學生理解文藝復興的本質。掌握開辟新航路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影響。...

  • 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精選4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俄國1861年改革及其歷史意義;幕府統治危機,日本明治維新及其歷史意義等基本史實。二、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俄國1861年改革的進步性和局限性”,培養學生辯證地分析問題和全...

  • 三大改造(通用12篇)

    教師寄語:改革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學習目標:1、掌握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和缺點2、從思想上認識: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 復習教學設計 第一單元(精選2篇)

    1.隋朝大運河①了解隋朝大運河的目的和條件。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的經濟有了顯著發展,尤其是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一帶),成為江南最富庶的地區。...

  • 八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xxxx做受欧美88 | 91久久精品网 |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 亚洲龙腾成小说人网 | 特级小箩利无码毛片 | 女人被爽到高潮视频 | 狼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使用方法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 在线播放成人网站 | 午夜寂寞影院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 久久免费少妇高潮久久精品99 |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视频 | 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A片 国产精品黄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无码人妻无码色情多人 | 欧美一级三级在线观看 | 强开少妇嫩苞又嫩又紧九色 |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 | 在线观看av一区 | a级黄色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视频 | 91人人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人中文网介绍 | 日韩吃奶摸下AA片免费观看 | 色婷婷美国农夫综合激情亚洲 | 麻豆传媒免费看 | 国产精品青青 | 女人与zzzooooxxxx| 日韩不卡在线视频 | 68精品久久久久久欧美 | 亚洲精品图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缅北 | 九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 国内外成人免费视频 |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第四季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 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视频大全国语 | 里番本子库绅士ACG全彩无码 | 天天看夜夜爽 |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