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九一八》教案(精選4篇)
《難忘九一八》教案 篇1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教案
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西安事變的背景、經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
通過引導學生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培養他們運用史料分析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過程與方法:充分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感染力。
采用講述法與討論探究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有效地開展師生雙邊活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九一八事變,激發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仇恨和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義憤,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
通過對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向學生進行熱愛共產黨的教育教學重點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教學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課時1課時教具多媒體課件
板書設計
第14課難忘九一八
時間 1931、9、18 時間1936、12、12
地點 沈陽 人物 張學良、楊虎城
一、九一八事變 借口 柳條湖事件 二、西安事變 經過
經過 目的 逼蔣抗日
結果 東北三省淪亡 結果 和平解決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演練與提高
課前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嗎?誰能告訴大家這首歌所反映的歷史背景嗎?一首悲愴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東北人民趕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園的渴望。今天,讓我們一起重溫那段苦難的歷史。學習第14課,難忘九一八(板書)
二、講授新課:1、九一八事變
師: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中國近代史前期,日本曾經發動或參與過哪兩次侵華戰爭? 師: 自近代以來,日本始終沒有停止侵略中國的戰爭。19xx年,日本從沙俄手中奪取了遼東半島和南滿鐵路,1931年,趁蔣介石正全力“剿共”之機,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事變——九一八事變(板書)師:九一八事變是怎樣爆發的呢?下面我們來看一段幾紀錄片,注意思考兩個問題:師:面對日本的侵略,假如你是當時國家的最高決策者,你會怎樣做? 當時的中國還處在國民政府統治之下,因此,作為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有義務領導全國人民一起抗戰,他又是怎樣做的呢?(請看蔣介石給張學良的密電)由于蔣介石下達了不抵抗命令,軍令如山,擔任東北軍總司令的張學良只好帶領十幾萬大軍撤入關內,日軍如入無人之境。結果,離九一八事變僅四個多月的時間,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全部淪于日本的鐵蹄之下。富有民族感和愛國心的全國人民忍無可忍,紛紛起來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甘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更是同仇敵愾,奮起殺敵,中國的局部抗戰開始了。(師組織小組活動):淪陷敵手的東北大地上,發現了哪兩支主要的抗日隊伍?抗日義勇軍是由哪些人組成的?抗日游擊隊是中共派誰組織的?(師總結其斗爭揭開了東北抗日斗爭的序幕,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東北抗日游擊隊逐漸成為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主力。)師: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是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他們在極為險惡的環境里英勇抗敵,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日本侵略者占領東北三省以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國的華北地區,妄圖占領整個中國。國難當頭,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顯示出博大的胸襟,放下與國民黨的歷史恩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在這一主張的感召下,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了學生欣賞歌曲 學生翻開課本 生: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生思考:九一八事變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什么事件?2、九一八事變爆發的時間、地點?)生回答并一起讀蔣介石的密電兩遍 生組織小組活動并回答: (抗日義勇軍和抗日游擊隊)(抗日義勇軍主要是指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自發組織的抗日武裝的總稱。)(東北抗日游擊隊是由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領導的抗日武裝,)生記筆記:中國的矛盾是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
1、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中國軍民的亡國之痛和期盼光復故地的思鄉之情。它出現的背景是( )
a “九一八”事變 b. “一•二八”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 “.八 •一三”事變
2、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全部淪入日寇之手。其根本原因是( )
a、日軍攻勢太猛b、東北軍防守不力 c、蔣介石命令張學良不予抵抗d、張學良為了保全東北軍的實力
3、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于( )a、七七事變b、八 •一三事變c、柳條湖事件d、九一八事變
5、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過程中,其主導作用的是( )
a、中共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和周恩來等人的努力
b、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的愛國熱情和行動
c、國民黨內親英美派積極奔走營救蔣介石
d、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
2、西安事變
播放錄像《西安事變》思考問題:1、西安事變發生于什么時候?發動者是誰? 2、作為蔣介石的部下,張、楊為什么要“以下犯上”扣押蔣介石?蔣介石被扣押了,但如何處置蔣介石卻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西安事變后,有人主張殺蔣,有人主張放蔣,你同意哪種主張?請簡單陳述理由。 師: 這個問題上,中國共產黨采取什么態度呢?有什么具體行動?十年內戰期間,蔣介石屠殺了大批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不趁機殺了他,反而要和平解決呢? 師:于是張學良釋放了蔣介石,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有什么重大意義?為什么說是扭轉時局的關鍵?
小結:
九一八事變 蔣介石不抵抗政策 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 西安事變(中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生組織小組活動并回答:如果殺掉蔣介石,會爆發新的內戰,日本會乘機擴大侵略,而釋放蔣介石,更有利于爭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生回答: 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讀一讀你有何收獲
材料一 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
材料二 中國亡于帝國主義,我們還能當亡國奴,尚可茍延殘喘;若亡于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
回答:
(1)材料一是出現在哪一重大事件前后? 材料一的態度如何?
(3)根據材料二說明采取材料一中態度的真實意圖。 (4)此態度造成了怎樣嚴重的惡果?作業:課堂達標練習教學反思:本節課容量較大,情景教學和圖片演示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合作式探究幫助學生理解深層含義,學生基本掌握了本課的內容。
《難忘九一八》教案 篇2
一、設計理念
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倡導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養成自覺的探究性自主學習習慣。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等史實;知道九一八事變后隨著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國人民開始了局部抗戰;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整理相關信息資料。學會從復雜的歷史現象中分析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預習和搜集相關信息資料,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通過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的學習,訓練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通過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史實,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具有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
三、重點、難點
重點: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
難點: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準備
1.提前安排預習課文、搜集和整理相關信息資料。
2.準備好必需的相關圖片、地圖、錄音機、投影儀等。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方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問:你想知道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嗎?誰知道我國的國恥日是哪一天?有什么來歷?……我們要學好歷史不忘國恥警鐘長鳴。
學習新課:
投影(或掛圖):東北三省淪亡示意圖
讓學生在圖上找出九一八事變發生的地點,并說出時間和大體經過。
板書:
一、九一八事變 1931.9.18
師生互動:以對話方式解決下列問題
1.分組回顧列舉出歷史上日本侵華的主要史實,并選一名代表口述出來(認識日本侵華蓄謀已久)
2.討論:日本為什么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又一次侵略中國?(探究九一八事變的背景)
3.思考:日本侵略中國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呢?(制造借口)
4.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國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態度?哪些史料說明了這種政策?這一政策帶來了什么嚴重后果?
5.面對日本的侵略全國人民是什么態度?采取了什么行動?請舉例說明。
6.最后,教師強調:這些事例說明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已經開始了。
過渡到第二目:投影: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日本侵華步驟
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三省
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變,進占上海
1932年扶植溥儀在沈陽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1933年侵占熱河省和河北東部,威脅平津
過渡語:1935年,日軍又大舉南下把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提出了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但是,蔣介石卻繼續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一心只想剿滅紅軍。他的做法遭到了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也引起了一些國民黨愛國將領的不滿。接下來發生的西安事變震驚了中外。
二、西安事變 1936.12.12
師生互動:以對話方式解決下列問題
1.說說西安事變是怎么回事?
2.發動事變的是誰?事變前他們被蔣介石派去執行什么任務?后來為什么與紅軍停了戰?
3.“兵諫”是什么意思?張、楊發動“兵諫”的目的是什么?
4.分組討論:(1)抓住了蔣介石以后該怎么辦?如何處置他呢?
(2)西安事變最后是用什么方式解決的?在十年內戰中蔣介石殺害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現在抓住了蔣介石,中國共產黨不僅主張不殺他,反而主張和平解決,釋放他。這是為了什么?
(3)你認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有什么意義?
課堂小結:投影:
鞏固練習:
1.“九一八”事變發生在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是
a、“九一八”事變 b、《八一宣言》發表
c、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d、瓦窯堡會議召開
3.中國共產黨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要原因是
a、國民黨內部出現分化 b、中國共產黨的武裝力量相對弱小
c、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d、全國人民要求和平解決
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無論日本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
──蔣介石給張學良的密電
(1)以上密電是在什么背景下發出的?
(2)從電文看,蔣介石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持什么態度?
(3)張學良采取了什么行動?導致了什么后果?
5.思考題:如果西安事變不和平解決,可能會出現什么后果?
《難忘九一八》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西安事變的背景、經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描述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探討東北迅速淪亡的原因,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材料的能力;通過討論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歷史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介紹九一八事變,使學生認識到九一八事變使中國陷入嚴重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從而激發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仇恨和對蔣介石“絕對不抵抗”政策的義憤,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通過對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向學生進行熱愛共產黨的教育,同時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歷史的意識。
教學的重點難點
1、重點: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
2、難點:西安事變如何解決。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啟發引導
教學準備 《松花江上》歌曲、《西安事變》片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課前我先播放一首歌曲《松花江上》,聽后想想:這首歌反映的歷史背景是什么?(一曲悲愴的《松花江上》,當年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到處傳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國人民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懣。九一八事變這一國恥,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沒齒難忘。)下面我們來學習第14課“難忘九一八”。
二、教師出示“學習目標”。
三、學生預習。
(出示預習要求:預習時,請認真捕捉有效地歷史信息: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意義、原因(背景)等。)
四、學生根據預習情況自主完成“導學案”的“獨立試航”。——然后請一個同學在全班交流答案。
五、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內交流自學成果(我找到了哪些歷史知識點、提出了哪些歷史問題)。
2、思考:動腦筋(第70頁: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呢?)、活動與探究(第73頁)
六、班內小組交流
1、小組搶答: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為什么要先制造柳條湖事件?(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出示“九一八事變”地圖,引導學生分析原因。)
師:“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蔣介石對待日本的侵略是什么態度?(不抵抗)。我們可以從他發給張學良的密電可以看出:(出示蔣介石給張學良的密電:“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并分析)
2、蔣介石為什么要實行“不抵抗政策”?給中國帶來什么危害?
(引導學生分析:當時國共兩黨正在內戰,蔣介石提出“先剿共、后抗日”的主張。)危害:只有四個多月,東三省全部淪于敵手。
師:東北淪陷后,在日寇的鐵蹄下,東北三千萬同胞過著恥辱的亡國奴生活。同時日本在東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下面看一組照片。(出示日軍殺害中國東北人民的照片)。
師:面對日本的侵略屠殺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東北人民和中國共產黨是怎樣做的呢?(學生根據p70-71頁的內容回答)
過渡: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并不滿足于在東北的既得利益,接著把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下面先看一段視頻,請結合教材的內容分析:
3、張學良楊虎城為什么要對蔣介石實行“兵諫”?事變的時間、地點?你如何看待?
學生看視頻后回答、分析。
師:蔣介石被捉到了,究竟怎樣處置蔣介石呢?請同學們分析。
4、西安事變發生后,全國各界有什么反應?
教師出示提示:從日本、美英、何應欽、宋美齡、中共等角度去考慮。
師:西安事變的最終結果是得到和平解決。請同學們討論:(活動與探究題)(出示題目:在十年內戰中,蔣介石殺害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西安事變捉住了蔣介石,中國共產黨不僅主張不殺他,反而主張和平解決,釋放他。說說這是為什么?)
七、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那些歷史知識?“兩大事件——兩個時間——兩種政策—五個人物——一個開始——一個形成”這些你知道嗎?
八、課堂作業:高效課堂作業的當堂演練。
附:板書設計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變 二、西安事變
時間:1931年9月18日 背景:
經過 時間:1936年12月12日
結果 發動者:張學良 楊虎城
局部抗戰開始 結果:和平解決
意義
《難忘九一八》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掌握九一八事變的經過和結果、蔣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危害、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的開始、西安事變的背景、經過及其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
2、通過學習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的經過,培養講述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思考九一八事變的結果,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探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培養初步學會從歷史的角度、用歷史的眼光全面認識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野心,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勇于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2、探究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愛國行為和中共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選擇,進行愛國、熱愛中國共產黨教育
〔過程與方法〕
1.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如通過多媒體平臺展示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的經過,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強感性認識。
2、通過分組討論,共同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歷史探究活動的親身參與中逐步加深對歷史與現實關系的理解。
3、引導學生討論西安事變發生后,各界的態度及中共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指導學生學會從歷史角度、用歷史的眼光認識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評價張學良、楊虎城,指導學生初步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4、通過閱讀課本,獲取有效信息,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思考歷史問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九一八事變 西安事變
難點:西安事變
三、教學資源
1、多媒體展示平臺。
2、自制課件:相關圖片材料,歌曲《松花江上》,科利華備課系統的九一八事變形勢圖、剪接的記錄片等。
3、相關網站: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血鑄中華等。
四、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大屏幕出現變換的“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字樣。
1、導入新課
師:歡迎大家和我共同進入今天的歷史課堂。請看大屏幕,(展示九一八事變殘歷碑)這是沈陽的九一八事變歷史博物館的殘歷碑,每年的9月18日,沈陽市都要鳴響警報,告戒人們國恥不能忘,向我們訴說著那場74年前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課堂主題── 難忘九一八。(大屏幕由遠及進打出第14課 難忘九一八,繼續打出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
2、講授新課
師:同學們知道九一八事變是哪個國家發動的嗎?
生:日本。
師:很對。說到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可謂由來以久。同學們能舉出些歷史事實嗎?
生: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強迫中國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強占德國在我國山東的利權;19xx年,向袁世凱提出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等。
師:好,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九一八事變的經過。
(播放九一八事變經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2頁,了解九一八事變的真相。
師:九一八事變以后,當時的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卻執行不抵抗政策。(大屏幕顯現不抵抗政策,鏈接到蔣介石圖片及給張學良密電,內容: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為什么蔣介石政府執行不抵抗政策?請同學們分析。
生:蔣介石忙著圍剿紅軍呢。
師:很對。蔣介石認為他最大的敵人不是日本,而是中國共產黨。
師:在蔣介石政府執行不抵抗政策的情況下,第二天,日本占領沈陽。隨后的四個月時間里,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淪于敵手,三千萬東北同胞過著恥辱的亡國奴生活。
(大屏幕打出日軍占領沈陽,東北三省淪陷)
(伴隨著歌曲《松花江上》,展示一副副圖片,如九一八事變后日軍迅速占領沈陽、1931年日軍侵略中國東北滿洲里、日軍殘殺中國老百姓等,使學生充分感受日軍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
師:請同學們談談你們的感受。
(在聽覺視覺雙重效果的影響下,學生們情緒激動。能從日軍的殘暴、民族危機的嚴重、同情東北同胞、中華民族應奮起反抗等方面談論。)
師:面隊日軍的暴行,全國人民和大家的情緒一樣,反對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沒有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成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3頁,了解嫩江大橋之戰。
(大屏幕打出東北抗日義勇軍,鏈接到馬占山圖片及其題詞“還我河山”)
師:請看這就是當時率軍抵抗的愛國將領馬占山和他的親筆題詞,你有什么感受?
生:道出了對國土淪喪的悲痛和誓死保衛祖國的愛國之情。
師: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也派楊靖宇等共產黨員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大屏幕打出東北抗日游擊隊,鏈接到楊靖宇的圖片及游擊隊隊員圖片)這樣,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日戰爭開始了。
(大屏幕由遠及近顯示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字樣)
(大屏幕顯示西安事變 背景)
師:日軍占領東北只是侵略中國計劃的一部分。很快將魔爪伸向華北。在中華民族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大屏幕打出1.日本侵略華北,民族危機嚴重;2.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師: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受到了兩位國民黨愛國將領的擁護。他們是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哪位同學給大家簡單介紹你所了解的這兩位將軍的情況。
生:他們都是東北軍將領,在蔣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迫使下,率領東北軍撤入關內。
生:張學良曾在東北易幟,服從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領導。
師:很好。張、楊兩位將軍停止向紅軍進攻,并多次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
(大屏幕打出3.張、楊接受中共主張,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
師:而蔣介石不但不接受他們的建議,反而調動大批軍隊圍攻紅軍。當他聽說張、楊二人密切和共產黨人接觸的消息后,勃然大怒,1936年12月初,他親自到西安督戰。
(大屏幕打出4.蔣介石拒絕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親臨西安督戰,鏈接到蔣、張、楊三人西安事變前合影)
師:蔣介石到達西安后,張學良、楊虎城多次勸告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甚至張學良哭著勸蔣也遭到蔣介石的怒斥。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3頁到74頁小字部分內容,體會張學良的心情。
(大屏幕打出西安事變時間:1936年12月12日 )
師:張學良、楊虎城看到蔣介石一意孤行,在多次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愛國之心使他們毅然決然地決定以下犯上,扣留蔣介石,實行兵諫,逼他抗日。
(大屏幕打出經過: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又稱“雙十二事變”),鏈接到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報》對西安事變的刊登)
師:請同學們分析西安事變發生后,全國各界會有什么反映?請同學們討論,積極發言。
(通過大屏幕顯示問題:西安事變爆發后,面臨著怎樣的形勢?各種政治勢力的態度如何?)
生甲:張學良、楊虎城做得對!殺了蔣介石。
生乙:殺了蔣介石也沒用,國民黨政府會抗日嗎?得逼蔣介石同意。
生丙:蔣介石不同意再殺他。
師:請大家考慮當時各種政治勢力的態度如何?例如日本、中國共產黨。
生甲:日本高興,趁亂要擴大對中國的侵略。
生乙:美國不希望殺蔣介石,日本在中國力量擴大對他們不利。
生丙:中國共產黨和蔣介石是對頭,他們希望殺了他。
生甲:共產黨不會那么小氣,肯定會從民族利益考慮。
師:很對!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內部也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就象教材75頁活動與探究所提出的一樣。但是最終我們的黨從民族利益出發,從全國大局考慮,認為應該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師:同學們剛才談的很好。面對復雜的形勢,張、楊兩位將軍也感到局面難以處理,于是他們誠意邀請他們信任的中國共產黨幫助解決西安事變。12月日,中共派周恩來、王若飛、秦邦憲等三人飛往西安,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大屏幕顯示周恩來、王若飛、秦邦憲當時的照片。)
師:而蔣介石在中共以大局為重的愛國感召影響下,同意停止內戰,與共產黨合作,這樣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張學良、楊虎城釋放了蔣介石,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大屏幕打出結果:中共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意義: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師:同學們如何評價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呢?
生甲:愛國將領。
生乙:沒有他們就不會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師:對!周恩來高度評價了張、楊二位將軍的歷史功績,稱他們是“千古功臣、民族英雄”。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中華民族團結一致,開始了偉大的抗日戰爭。
3、課堂小結
(大屏幕顯示,老師邊演示邊講解。具體內容: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蔣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淪陷→中國人民局部抗戰開始→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師:下面我們沿著歷史的足跡重溫當年的情形。(播放記錄片)
師:今天的作業是設計表格介紹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