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教學設計(精選3篇)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教學設計 篇1
點擊::第一范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一國兩制”的含義,掌握中國政府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時間;探討香港、澳門回歸的原因,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師生互動引領學生從回顧香港、澳門的過去,了解香港澳門的現在,展望香港澳門的未來三方面完成學習任務。
通過播放《七子之歌》音樂及《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的視頻,讓學生體會香港、澳門回歸的喜悅之情,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通過中國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門的討論,讓學生體會祖國的強大,從而激勵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創造性發展;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香港的回歸。香港是“一國兩制”最早得以實現的地區,具有代表性。本課的難點是“一國兩制”的含義。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七子之歌》(通過歌曲渲染氣氛,引起學生興趣)
教學內容
或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導入
出示問題: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當時還有哪些地區沒有進入祖國的懷抱?
這一節課讓我們踏著歷史的足跡探尋香港、澳門是如何回到祖國懷抱的。板書課題: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回憶回答:
香港、澳門(回歸問題)中國臺灣(統一問題)
一、香港、澳門問題的由來(問題)
要探尋香港、澳門的回歸,首先要了解她們是怎樣離開祖國懷抱的。
1、她們是怎樣離開祖國懷抱的。大家還記得嗎?
假如你是當地居民,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
。úシ拧镀咦又琛蜂秩練夥眨
歷史回顧:結合地圖討論香港、澳門問題的由來。
步入歷史、感悟歷史:盼望國家富強,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
二、“一國兩制”的構想(解決方案)
2、在外國長期的殖民統治下,香港與澳門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和大陸有哪些不同?
3、結合香港和澳門的歷史和實際情況,你能為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提出合適的方案嗎?
教師總結:香港與澳門的發展是他們發揮其自由港的優勢,在中國大陸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香港在長期的資本主義制度統治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梢圆扇 耙粐鴥芍啤狈结。
4、這一方針是誰完整提出來的?你知道它的含義嗎?港澳臺回歸后,享有哪些自治權,它和深圳經濟特區有什么不同?
“一國兩制”的創舉最早在什么地方得以實現?
設身處地、探尋方案: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一方面香港與澳門發展起來,香港成為國際貿易與金融中心,是亞洲四小龍之一。
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依據:從歷史來看,大陸與港澳臺長期處于分裂狀態,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從現實來看,港澳臺的人民和大陸人民都希望有一個安定團結的局面。
三、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問題解決)
閱讀61頁回答問題:
5、簡述香港、澳門回歸的經過。
播放視頻
6、假如你是中央電視臺駐香港記者,報道香港政權交接儀式。香港、澳門回歸的有什么重大歷史意義?
7、觀察解說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
8、分組討論:16世紀中葉,葡萄牙侵占了澳門,100多年前,英國侵占了香港。為什么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能夠收回香港和澳門?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啟示?
分組比賽:
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觀看香港回歸視頻,做模擬報道,交流感受。
分組討論:
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的神圣領土,收回香港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
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課堂練習
《“伴你學”新課程》
做《“伴你學”新課程》
板書提綱: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一、香港、澳門問題的由來(問題)
二、“一國兩制”的構想(解決方案)
三、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問題解決)
承上啟下
小結
中國臺灣有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何時回到祖國懷抱的?她又何時離開祖國的懷抱?中國臺灣問題與香港澳門的情況又有什么區別呢?
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已經在香港和澳門變成現實,香港和澳門終于回到祖國懷抱,我們祝愿香港和澳門的明天更加美好!我們相信在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指引下,必將最終解決中國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
課下預習《海峽兩岸的交往》,把你預習的收獲與困惑,你希望老師提供的資料或講解的內容發給老師。
&nbs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香港和澳門回歸。
2.能力培養: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香港、澳門的回歸,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學習過的內容,總結出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培養學生初步的歷史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香港、澳門的回歸,深刻體會香港、澳門與祖國大家庭的血緣關系所筑就的愛國情感;只有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中國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中國才可能真正地實現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香港和澳門回歸,洗雪了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將開創祖國內地和香港及澳門共同繁榮發展的新未來。
【教學重點】香港和澳門回歸。
【教學難點】“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含義。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制作。
【教學方法】多媒體展示法、縱向聯系法、討論探究法、情境再現法。
【學法指導】
1.通過多種途徑查詢相關資料、圖片。
2.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演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過程,并培養學生掌握運用地圖,形成形象的歷史概念,識記歷史知識的基本能力。
3.通過指導學生討論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使學生養成自己分析問題、歸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初步的能力。
4.通過再現中英談判、香港澳門回歸的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多媒體片斷:“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教師:這首歌曲與什么事件有關?
學生:澳門回歸。
教師: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就是──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二、合作探究
歷史
教師出示:香港、澳門區域圖
教師 :香港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它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學生:由香港島、九龍司地方一區和“新界”三個部分組成。
教師:請同學們結合已學過的知識,想一想香港問題的由來?
學生:1841年英軍占領香港島。(教師出示右圖)
學生: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
學生: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強迫清政府簽定中英《北京條約》,割九龍司地方一區。
學生:1898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新界”地區99年,從而實現了對整個香港地區的占領。
教師:下面哪位學生能夠演示一下香港的組成部分及不同時期強占的地方?
學生:利用多媒體演示。
教師:澳門歷來是中國領土。1535年,葡萄牙人賄賂廣東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門碼頭?看昂瓦M行貿易的權利。1553年,葡人以曝曬水浸貨物為由上岸居住,并于1557年起在澳門定居。鴉片戰爭后,葡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凼仔島和路環島。1887年葡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北京條約》,其中塞進了葡“永駐管理澳門”的條款。
教師:19xx年,中國發生辛亥革命后的歷屆中國政府都沒有承認過這些不平等條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和平解決。
構想
教師:實現祖國統一,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強烈愿望。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是誰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學生: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教師: “一國兩制”的含義是什么?
學生: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中國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教師:它的提出有何偉大意義?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為解決中國臺灣問題,恢復行使香港、澳門主權,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祖國統一而制定的一項重要戰略方針。它的提出,為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隨后有關雙方進行了多輪艱辛談判。
談判
時間:1982年9月24日
地點:人民大會堂福建廳
中心:中英雙方關于香港問題
代表:鄧小平、撒切爾夫人
內容:
學生(鄧小平):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
學生(撒切爾夫人):根據國際公例,1997年中國收回的是“新界”。
學生(鄧小平):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島、九龍。如果中國在1997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8年后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
學生(撒切爾夫人):如果這樣,將會導致香港的崩潰。
學生(鄧小平):所以,現在,當然不是今天,但也不遲于一、二年的時間,中國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這個決策!拔覀冞考慮了我們不愿意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怎么辦?那時,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如果說宣布要收回香港就會像夫人說的‘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那我們要勇敢地面對這個災難,做出決策。中國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談判收回。如果談不成,中國也要收回。
學生(撒切爾夫人):我們可以讓出主權,但未來香港應為“完全自治”和“最大限度的自治”,英國人員可以在未來特區政府中“擔任文職中最高職位”等等。
學生(鄧小平):你們所謂的“完全自治”,實質上就是把香港變成“第二個新加坡”,或搞“國際共管”。 我們理解港人希望生活方式不變,而且,這種不變,還要有保證。我們多次講過,我國政府在1997年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后,香港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基本法律不變,生活方式不變,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國際貿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變,除了派軍隊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干部,這也是不會改變的。
學生(撒切爾夫人):香港自治后,中國軍隊不應進駐香港,此時談論中國在港駐軍問題為時尚早。
學生(鄧小平):為什么英國可以在香港駐軍,香港回歸后中國反而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駐軍?駐軍是主權的象征!如果這點權力都沒有,還講什么恢復行使主權?我們完全可以跟你們談判,前提是香港1997年一定回歸。
教師小結:小平同志的這番話高屋建瓴,擲地有聲,句句有千鈞之重,充分體現了站立起來的十億中國人民滌雪國恥收復失地的志氣與決心。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體現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高度統一。1983年,撒切爾夫人致函我國領導人,表示:只要英國政府和中國政府之間能夠就香港的行政管理安排達成協議……我就準備向議會建議,使整個香港的主權回歸中國。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一靠政策的正確,二靠祖國實力的強大。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中國人民洗刷了百年恥辱,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回歸
教師出示:中英香港、中葡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圖
。ㄅ园滓唬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燈火輝煌,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這里的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
歷史的時鐘指在1997年7月1日零點那一刻,大會堂全場肅立,幾千雙眼睛向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行注目禮。這是中華民族長久期盼的一個瞬間,這是永載世界史冊的一個瞬間。零時4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在這里莊嚴宣告:根據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歸祖國,標志著香港同胞從此成為祖國這塊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發展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旁白二):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樂曲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莊嚴升起。從此,澳門回到祖國的懷報,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中又邁出重要的一步。
在雷鳴般的掌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宣告: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從這一刻起,澳門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從這一刻起,中葡兩國人民的友誼和兩國的友好合作也將在新的起點上向前發展。
23時42分,澳門政權交接儀式開始。23時55分,降旗、升旗儀式開始,中葡雙方護旗手入場。23時58分,在葡萄牙國歌聲中,葡萄牙國旗和澳門市政廳旗開始緩緩降下。
零時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奏響雄壯激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46秒后,兩面旗幟同時升到旗桿頂端,獵獵飄揚。至此,中葡兩國政府完成了澳門政權的交接儀式。
三、實踐創新
感想
教師:下面是關于喜慶香港、澳門回歸的組圖,請你根據圖中的內容,結合學過的知識,寫一篇關于香港或澳門回歸祖國的感想。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教學設計 篇3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關于《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
《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教學反思
在科研處組織的教學開放周活動中,我上了一節精品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總體上感覺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等方面有長足的進步。
課上,我首先播放動畫視頻《七子之歌·澳門》,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歌詞中的“媽港”指的是哪里?母親又是指什么?引出愛國詩人聞一多筆下的“七子”是指哪七個地方,繼而引出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利用動畫視頻導入抓住學生的視聽感官,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問題的設置及回答使學生調動思維,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的導言可以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為學習新知服務。
教學過程中,我多處利用多媒體,生動直觀的展示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實效性。如利用多媒體,展示香港地區示意圖以及香港被英國侵占或強行租借的過程,然后展示澳門被葡萄牙侵占的過程。學生邊看圖邊回答問題,直觀高效,印象深刻。然后提問:港澳淪喪說明了什么問題?從而引發學生對近代屈辱史的思考,為之后的港澳回歸做好情感鋪墊。又如利用多媒體出示1984年和1987年中英、中葡簽署聯合聲明的圖片以及1997年7月1日香港、1999年12月20日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的圖片。再如通過播放香港回歸視頻,讓學生能對當時的盛況有一個直觀的了解,重溫香港回歸時的輝煌時刻。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多說、多練。在介紹到鄧小平與撒切爾談判的過程時讓兩位學生來演繹,其效果要比教師講述好得多,讓學生親自來表演,既能讓學生對這個事件有更深的體會,也能活躍整個班級的氣氛。再者,在學習完港澳回歸后,讓學生以香港回歸或澳門回歸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寫完之后上臺演講,在這個過程中既考查了學生對這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從而完成這節課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學習任務;此外,在這個過程也能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符合新課改下增強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
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如,這節課給學生練習的機會不太多,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可以從不同方面用多種方式來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讓學生既不會感到枯燥,又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其次,課堂討論時留給學生的時間不足,討論得不夠充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自然不夠踴躍。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在提高課堂掌控能力上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