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教案(精選5篇)
《紅軍不怕遠征難》教案 篇1
第14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教案
學習目標:
1.掌握長征的原因、經過及歷史意義;遵義會議及歷史意義。
2.討論長征精神,學習紅軍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養我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軍隊、熱愛祖國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學習重點:長征的開始,遵義會議,長征的經過,長征的意義,長征精神。
學習難點:遵義會議的意義,長征的歷史意義
二、前置自學:(自主學習,充分準備,牢固記憶)
1.原因:紅軍 失敗,被迫進行 。
2.開始: 年 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 ,從 出發開始長征。
紅 ①紅軍向湘西前進,沖破了敵人的 ,渡過湘江,損失過半。
、诩t軍改向貴州前進,渡過 奪取 。
軍 時間: 年 月,
2.經 ③遵義 內容:解決了 ,取消了 。
不 會議 肯定了 , 增選 。
過 意義:遵義會議確立了 ,
怕 這次會議挽救了 。
、茏窳x會議以后,紅軍四渡 ,打亂了 。
遠 ⑤紅軍巧渡 ,跳出了 。
、藜t軍強渡 ,飛奪 。
征 ⑦紅軍又翻過大 ,通過 ,進入甘肅。
、 年 月,黨中央和 方面軍 到達 革命根據地的 。
難 3.勝利 ② 年 月, 方面軍和 方面軍,到達 ,同前來的
方面軍會師.紅三大主 力回師,標志著 。
4.長征的意義: ,
。
三、展示交流(對桌相互檢查)
四、合作探究
1.今年是紀念長征勝利74周年,請回答有關長征的問題:
(1)紅軍長征的原因是什么?
。2)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的時間和地點。
[來源:第一范文網]
(3)長征途中,黨中央在1935年1月召開了什么會議?
(4)紅軍長征兩次會師的時間、地點、和主要部隊。
(5)簡述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
2.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資源,積極發展紅色旅游,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XX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指出在今后5年內,我國將在全國范圍內重點建設12個大紅色旅游區,30條精品路線和100多個經典景區。
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
(1)井岡山、遵義被國務院定為紅色旅游景區的歷史依據是什么?
。2)發展紅色旅游,從發展經濟角度看有何意義?
。3)發展紅色旅游,有利于培育偉大民族精神。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今年是長征勝利多少周年,請你談談對長征精神的認識。
五 、當 堂測試
。ㄒ唬┻x擇題:
1.某校歷史興趣小組利用假期要實地考察紅軍長征的出發地,他們應該去 ( )
a.江西瑞金 b.貴州遵義 c.陜北吳起鎮 d.甘肅會寧
2.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的事件是( )
a.八七會議 b.中共二大 c.遵義會議 d.三灣改編
3.長征紅軍跳出敵人包圍圈是在( )
a.四渡赤水河 b.渡過金沙江 c.強度大渡河 d.翻越大雪山
4.紅軍長征中發生的下列事件,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偎亩沙嗨 ②奪取遵義 ③翻越大雪山 ④飛奪瀘定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5.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是( )
a.遵義會議 b. 中央紅軍到達陜甘 c.飛奪滬定 橋 d.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6.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主要理由是( )
a.結束了王 明“左”傾 錯誤在中央的統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來源:第一范文網]
c.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并將軍事指揮權交給他 d.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最高負責人
。ǘ┎牧: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請回答:(1)詩中提到的“紅軍遠征”開始于那一年?這次遠征在歷史上被稱為什么事件?
(2)后四句詩反映了這一歷史事件發展過程中哪些重大的軍事行動? [來源:學#科#網]
(3)詩詞中“漏”了一個重大事件,根據你的知識,應該是哪個大事?
。4)紅軍在這次“遠征”事件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六、教(學)后記
《紅軍不怕遠征難》教案 篇2
第14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學習目標】:1、使學生掌握紅軍長征的路線、遵義會議及其意義。2、指導學生探究紅軍被迫長征和長征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3、引導學生學習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培養學生愛黨、愛軍隊、愛國家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學習重難點】:重點:中央紅軍的長征、遵義會議難點:無【教法、學法】:【新課導入】:【自學指導】一、長征的開始和遵義會議1、長征開始的原因:(仔細閱讀第一段,用一句話概括)2、認真閱讀課文,仔細觀察長征示意圖,寫出紅軍渡過了哪幾條江河,在這些河上發生過什么事?3、請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示意圖》上,數數中央紅軍長征走過哪些省,并找到瑞金、遵義、吳起鎮的位置。4、遵義會議(1)時間: (2)地點:(3)內容:(4)歷史意義:二、長征的勝利1、________年_____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________,與陜北的紅軍勝利會師。2、_______年_____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甘肅,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3、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二次備課二次備課【思維拓展】下面是紅軍長征途中的經歷,按長征路線的先后順序設計一個示意圖1、湘江戰役2、遵義會議3、渡過烏江4、翻雪山,過草地5、四渡赤水河6、飛奪瀘定橋7、渡過金沙江【當堂訓練】同步訓練【學(教)后心得】班級: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第14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學習目標】:1、使學生掌握紅軍長征的路線、遵義會議及其意義。2、指導學生探究紅軍被迫長征和長征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3、引導學生學習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培養學生愛黨、愛軍隊、愛國家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學習重、難點】:重點::中央紅軍的長征、遵義會議難點:無【自學指導】一、長征的開始和遵義會議1、長征開始的原因:(仔細閱讀第一段,用一句話概括)2、認真閱讀課文,仔細觀察長征示意圖,寫出紅軍渡過了哪幾條江河,在這些河上發生過什么事?3、請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示意圖》上,數數中央紅軍長征走過哪些省,并找到瑞金、遵義、吳起鎮的位置。4、遵義會議(1)時間: (2)地點:(3)內容:(4)歷史意義:二、長征的勝利1、________年_____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________,與陜北的紅軍勝利會師。2、_______年_____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甘肅,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3、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課堂記錄課堂記錄【思維拓展】下面是紅軍長征途中的經歷,按長征路線的先后順序設計一個示意圖1、湘江戰役2、遵義會議3、渡過烏江4、翻雪山,過草地5、四渡赤水河6、飛奪瀘定橋7、渡過金沙江【當堂訓練】同步訓練【學有所得】
《紅軍不怕遠征難》教案 篇3
一、設計目標
運用信息技術再現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歷史場景,突出“活動”、“探究”、“生成”的新課改理念;從歷史學科的課程特點出發,有效地實施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不斷優化教學和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紅軍長征的原因、經過與結果;理解長征精神。
能力目標:從紅軍勝利──失敗──勝利的史實中培養學生找出因果關系。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人民軍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崇高情感,學習人民軍隊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與樂觀主義精神。
三、教學重點
了解紅軍長征的艱苦歷程;理解長征精神。
四、教學方法
本課--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借助計算機多媒體提供的教學資源優勢來突破重點、難點,體現了參與式學習,構建學生充分參與和自主學習的環境等現代教育思想。
在--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講所熟悉的故事,加入吸引學生的電影片段,不僅增強他們對長征的感官認識,同時也使他們理解并掌握了長征的相關知識,并通過談體會、模擬導游等學生活動來鞏固升華,從而完成對知識的“發現”和“接受”,真正理解長征精神。
五、教學準備
本課課件主要使用powerpoint、frontpage和flash等軟件制作。
六、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插入ppt課件的視頻片段:電視劇《長征》的片頭,以毛澤東《七律·長征》作搭配。同時,教師用飽含激情的語言加上電腦顯示的特定聲色效果,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激發了他們的情感,從而成功導入新課。
1、了解紅軍長征的原因、過程。
[多媒體投影顯示]flash課件“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
教師提問:長征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在問:請大家看屏幕,紅軍突破了敵人設下的幾道封鎖線?學生回答后,教師根據flash講解紅軍長征的過程。
反思:巧妙地將flash動畫游戲引入教學,充分挖掘信息技術形象化的優勢,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講述紅軍長征故事,領悟長征精神。
[多媒體投影顯示] 留在雪山草地的故事
教師提問:我們在語文課上學過哪些紅軍長征的故事?學生回答并簡述后,教師引入下一個環節:大家的故事講得很精彩,下面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一個故事。
[多媒體投影顯示]電視劇《長征》中過草地時老紅軍勇救小紅軍的視頻片段。
影片放完,全班同學為之動容,氣氛達到了高潮。教師適時小結:正是由于紅軍身上所具有的精神,他們才能翻越雪山,才能走過草地,才能完成二萬五千里的長征。
反思:播放視頻片段,借助多媒體技術凝聚學生情感,形成了強烈共鳴,改變了傳統的生硬說教。
3、模擬導游帶領大家進行“紅色之旅”。
[多媒體投影顯示]
場景一:遵義會議的舊址圖片
場景二:飛奪瀘定橋的視頻片段和油畫圖片
場景三:過雪山草地的圖片
教師穿針引線,分別請上三位學生以“導游”的身份走到屏幕前為大家講解了紅軍長征的三個重要場景。
反思:借助多媒體技術提供學生活動的場景,讓學生走上講臺,使課堂氣氛活起來,改變了老師一講到底、干癟說教的弊病,體現了關注學生主體性的新課改精神。
4、我的長征印象。
[多媒體投影顯示]長征的幾組數據
毛澤東《七律·長征》的書法
活動:談談我的長征印象
教師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對長征的感悟和啟示,然后問到:大家都提到一個詞語,那就是紅軍在長征中的精神,那么長征精神包括哪些內容呢?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總結:長征精神就是: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紅軍的長征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長征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最后教師將這節課升華:人生也好比長征,人生就是一次一次的突圍,我們要心懷自己的夢想,勇敢,堅韌的走下去……
反思:喚起學生的情感,加深教學目標的落實,并總結長征精神,通過學生活動升華這節課的主旨。
《紅軍不怕遠征難》教案 篇4
教學重點 中央紅軍的長征、遵義會議
教學難點 分析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到紅軍取得長征勝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國民革命失敗后,共產黨人為了反抗國民黨的屠殺,發動了哪些武裝起義(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等。)
2、這些起義的目的有沒有完全達到?(沒能直接占領大城市,還遭到嚴重挫折。但是,起義的部隊轉向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革命武裝和革命根據地,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勢。)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后來,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進行戰略轉移,從江西、福建交界處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遠征二萬五千多里到達陜北。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長征。(布置學生集體朗讀“導入框•長征” 一詩,帶著問題進入情境,閱讀60——64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長征的開始和遵義會議
1、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為什么要進行戰略轉移?(星火燎原之勢形成后,國民黨對革命根據地發動“圍剿”。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人的正確指揮下,紅軍粉碎了敵人前四次“圍剿”。但是,后來黨內又錯誤地排斥了毛澤東等人的正確領導,由李德、博古等人實施錯誤指揮,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黨中央和中央紅軍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被迫實施戰略轉移。
2、遵義會議有什么歷史意義?可按下列提示,分層啟發:
a. 遵義會議在哪一年召開?(1935年)如何記住這一年?(從1921年黨的誕生到1935年,經過了xx年,從1935年到1949年新中國誕生,也經過了xx年。)
b. 比較這前xx年與后xx年黨的歷史,有什么重要變化?(前xx年里,黨的主要領導換了幾任,先后出現了重大的失誤,經受了國民大革命的失敗和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后xx年,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c. 由此可見遵義會議有什么歷史意義?(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紅軍和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悠關的轉折點。)
長征的勝利
1、指導學生完成63頁“練一練”(教師在黑板上依據長征路線畫示意圖,突出瑞金、遵義、吳起鎮三個地點,組織學生對照著課本標注出來。)
a. 紅軍經過哪些省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西康、甘肅、陜西等)
b. 請對號入座地說出黑板上這三點的地名。(瑞金、遵義、吳起鎮)
2、“活動與探究1•想一想”,(提醒同桌學生要互相配合,一個找課文,一個找圖例,共同完成任務,然后在教師主持下進行“接龍”游戲:
a. 湘江 紅軍在那里與敵人打過一場硬仗,損失慘重。
b. 烏江 紅軍強渡烏江,解放遵義。
c. 赤水河 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
d. 金沙江 紅軍渡過金沙江,從此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e. 大渡河 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3、“動腦筋”:紅軍長征途中,除敵人圍追堵截外,還遇到哪些 困難和問題?(惡劣的自然環境,如終年積雪的雪山,一望無際的草原;還缺少糧食給養等。)
布置活動,鞏固新課
1、根據65——67頁活動課三《模擬導游——重走長征路》選題、選材,組內協作完成一篇導游詞,通過網站《史海擷珠》的留言板上傳,老師從中選出優秀的文章予以發表。
2、提醒學生預習第14課《難忘九一八》。
《紅軍不怕遠征難》教案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上冊第13課《紅軍不怕遠征難》。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四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主要講述了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即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1)他在國共十年對峙的歷史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特殊地位。(長征為后人留下的長征精神,直到現在仍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因此,)
(2)本課也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素材。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紅軍長征的路線、遵義會議及其偉大意義。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閱讀長征示意圖,培養學生讀圖,填圖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示意圖的學習和運用,了解地圖所示語言;利用多媒體資料,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將課外知識與課內知識有機結合的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學習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發揚長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 八年級的學生對紅軍的長征應該說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同學對長征的了解是通過文學作品而缺乏對長征艱苦歷程的完整學習,根據學生這一情況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1)教學重點:中央紅軍的長征,遵義會議極其偉大意義。
2) 教學難點:遵義會議的意義
二、教法學法
1、教法(有三)
1)、問題導學法——我使用這一教法的目的是力求使課堂教學實現由重“講”到重“學”的轉變;
2)、探究討論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放在過程中)
3)、講授法、多媒體演示法——(目的是)突破重難點。
2、學法(有二)
(1)聯系比較法 通過前后知識的聯系,分析比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小組討論法 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我從4方面來說明,導入新課,學習新課,思維拓展,鞏固練習。
情景導入(大約3分鐘)
1、導入新課,我采用情景導入法,播放《我的長征》電影片斷,(播放)播放中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這一電影片斷展現了我國歷史上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學生回答后,教師設問:紅軍為什么要進行長征?紅軍長征過程中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為什么能取得長征的勝利?從而導入新課。設計意圖是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2、 學習新課
我設計了兩個環節:
(1)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首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進入此環節后出示導學提綱,導學提綱的運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這些問題的提出是教師完成本節課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設計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分為三個步驟:
a 閱讀課文——自主學習、以學為主
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結合地圖自學教材。邊掌握教材,邊列出長征的路線,教師做隨堂指導。
b 提出問題——獨立思考、發現問題
要求學生在初步掌握了長征概況后,針對閱讀中遇到的無法解決的疑問,提出問題,以紙條的形式,送遞老師。
c 探究討論——合作探究、競爭意識
教師將學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遍問題交由學生,組內合作交流,探究解決,小組再以成果的形式連同導學問題向全班展示。這一步驟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的能力。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是以問題為主線,以學生自學為主設計活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整體感知、建構體系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教師和學生一起做一個知識性的總結,并進一步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和難點:
a、讀圖添圖——突破重點
對中央紅軍長征這一重點的解決,我采用讀圖填圖的方法,出示長征動態路線圖,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立體、動態的概念并培養學生讀圖填圖的能力。
b、比較分析——突破難點
對遵義會議這一難點的處理,我選用了對比分析和出示材料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比遵義會議前后,中央紅軍遭遇的結局的不同,得出結論。然后出示材料,從另一個角度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分析正確評價遵義會議,理解遵義會議的意義。
3、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環節,思維拓展。
出示紀念長征的圖片,提出問題,我設計的意圖是貼近學生生活,點名紀念長征的現實意義,從而進一步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
4、鞏固練習
練習題我節選了影視資料《長征七律》。選擇這一材料有三點好處(1)渲染氣氛,升華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2)這段材料的歌詞既是鞏固練習的材料,真實材料的應用,可以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加以鞏固,培養靈活運用的能力;(3)可以作為本節課的結束語。
總之,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教改精神;明確教師的職責和學生的任務,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所有問題都力爭在課堂上解決,達到“教得輕松”,“學得愉快”的教學效果。
四、板書設計
板書形式的設計,清晰明了,重點突出,對紛繁復雜的知識體系作了整理概括,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條理的理解這段歷史。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