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精選16篇)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1
生物污染的全球化(胡定金)
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已成不可阻擋之勢。往日濃陰蔽日、綠樹搖曳的島上,長滿了薇甘菊。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為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蛻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于一旦。
這個令人恐怖的“植物殺手”原產于中、南美洲。80年代,薇甘菊傳到東南亞,給種植香蕉、茶葉、可可、水稻等經濟作物的農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90年代初,薇甘菊的魔腳踏上了我國海南島的土地。幾年后到達了深圳,在深圳寶安一片4000畝的人工山林里,幾乎80%的山林遭到了薇甘菊的蹂躪。一些杉樹林已被薇甘菊封殺,一些山頂已被薇甘菊完全覆蓋。
科學家把這種類似薇甘菊的事件,稱為“生物污染”。它指某種有害的外來生物侵入并造成原有生態的破壞。與化學污染不同,外來生物可以不斷地增殖并擴散到新的地方,還能逐步適應新的環境并占據優勢,從而危及本土物種。
人們對這些有害外來生物的侵入往往簡單地當作偶發事件,對它的威脅的認識也很不夠。其實地球上這種侵入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而且隨著交通的全球化,世界貿易的不斷增加,這種侵入的頻率和范圍還在不斷擴大,且有全球化發展的趨勢。
目前,外來生物在地球上大部分湖泊和河流系統中、大部分海岸和主要島嶼上都可發現,并擴散到所有大陸,有的已經形成了污染。
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地蝦,造成當地蝦在許多河流中消失。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在南歐、尼日利亞、南非、新西蘭、澳大利亞、巴西和美國東南部,ASIAN TIGER MOSQUITO蚊可能會增加傳播許多種危險疾病的風險。這種進攻型叮咬蚊子能攜帶至少17種病毒,包括登革熱、黃熱病和其他多種腦炎。從東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區,一種來源于南亞的ALANG草侵入了數百萬公頃的熱帶森林,嚴重地影響了當地樹木的自然更新。澳大利亞的一種可能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來,導致了數千公頃的森林被毀。這種真菌對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樹種和矮小的灌木。在新西蘭,一種來源于澳大利亞的夜間活動的袋鼠,估計每晚可吃掉21噸當地的森林(樹皮、樹芽、樹葉等)。來源于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的棕色樹蛇,使太平洋關島上11種鳥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絕跡。科學家擔心這種蛇會擴散到整個太平洋地區。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地的氣候明顯變得比較干燥,湖中的68種魚有38種已不復存在。
除了主動蔓延之外,人為的盲目引進物種也是造成生物污染的原因之一。在非洲維多利亞湖,尼羅河鱸魚的引進導致200多種地方魚種的滅絕,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次脊椎動物的滅絕。水松樹和金合歡屬樹種的引進本來是用于植樹造林,現在卻消耗了用于供應開普敦的地下水。
盡管人類對生物污染進行了長達40年的研究,但生態學家仍未發現生物污染過程的自然規律。
首先,對“入侵者”知之甚少。雜草可以說是最通常的入侵者,但也有很特別的入侵者。我們對入侵者的“家族”了解甚少,不知道何種生物將是成功的“入侵者”。
其次,對入侵的地點、時間無法預測。一般來說,失衡的生態系統通常要比完整的生態系統更易受到影響。EURASIAN CHEAT GRASS能在美國西北部2500萬公頃的土地上占居優勢,其原因之一就是當地牧民過度放牧所致。但也有很多例外的情況。例如在現存的未受干擾的夏威夷雨林中,占優勢的昆蟲常常是外來的。在五大湖中,水質的改善可能幫助了SEA LAMPREY,因為這種食肉魚種幼體對污染相當敏感。一種外來生物侵入后,可以潛伏幾十年,生態平衡的改變可導致爆發性侵入。植物侵入的這種潛伏期更為普遍,幾乎可以肯定許多外來生物的存在,只不過我們沒有覺察到,根據美國一名研究雜草侵入的專家的看法,外來雜草通常在侵入30年或擴散到4000公頃后才被發現。
此外,我們對生物侵入的危害程度無法估計。因為外來生物侵入的危害不僅是取代當地物種,而且會有驚人的后果。讓我們來看看蒙大拿FLATHEAD河流中細小糠蝦引進事件。野生動物保護人員為了增加另一種引進的KOKANEE鮭的餌料數量,在1970年前后引進了糠蝦。然而鮭魚的習性是在表面捕食,糠蝦只在晚上升到表面,鮭在晚上又看不見糠蝦,反過來糠蝦還吃掉了鮭魚魚苗依賴的浮游生物。結果蛙魚數量下降,導致熊、捕食鳥和其他依賴鮭魚的動物的滅絕,致使許多鷹餓死。
生物污染的危害遠非如此,它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潛藏著巨大的威脅。
威脅生物的多樣性。山脈、沙漠和海流等作為自然邊界將不同生態系統分隔開來。人類貿易、旅行和其他活動造成的生物污染破壞了這些自然邊界的作用。外來生物威脅著本土物種,造成本土物種數量減少乃至滅絕。生物污染極大地威脅著生物的多樣性。美國一項試驗表明,新的基因工程植物將所含耐除草劑的基因傳給雜草的速度比人們預期的要快得多。Bt植物不僅會殺死目標害蟲,還會殺死一些益蟲,而且威脅到這些昆蟲的天敵。因此,對基因植物在批準進行大田種植前,必須進行大量的試驗和嚴格的審定。
威脅人類的健康。各種途徑造成外來病菌在全球的傳播和流行。全球的艾滋病、英國的瘋牛病、日本的“0157細菌”、香港的禽流感、中國臺灣地區的腸病毒等都極大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美國近年來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強化食品衛生管理,實施“危險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計劃,1998年更投入4300萬美元用于食品安全的監測、研究與教育。
威脅經濟的發展。外來病蟲害的侵入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在美國,外來害蟲對森林的損失每年高達40億美元。最近,美國發現光肩星天牛(Asian Longhorned Beetle)對一些樹木造成破壞。美方認為是通過木質包裝材料從中國傳入的,擬對中國實施更嚴厲的措施,包括要求中方出口商提供有關部門出具的木質包裝材料處理(加熱、熏蒸等)證明。美方的新規定估計將影響到30%—50%的中國對美出口,對我國的經濟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盡管許多科學家和土地管理者對生物污染憂心忡忡,但卻很少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重視。最近,美國政府正在著手制定一項戰略,以協調三十多個聯邦機構應付外來生物的入侵。西歐一些發達國家也在積極尋求應對措施,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完善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等相關國際條約,減少漏洞;切斷外來生物的侵入通道;建立國際生物監控體系和數據庫,克服侵害物種信息的零散;結束自然資源管理者對外來物種的引進,如牧區外來飼料植物、用作土壤保護的外來草種;提高人口整體生態意識,使人們了解當地自然風景的價值,抵抗外來生物的侵入。
(選自2000年6月12日《光明日報》)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2.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學習重點:學習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初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藩籬河蚌歸咎棕樹蒲公英
2.解釋下列詞語:
歸咎:
束手無策:
物競天擇:
3.說明文是______________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常見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常見的說明順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語言的_________與__________,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
4.整體感知:
本文是一篇關于________的說明文,文章采用_______,條理清晰地介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對待它的態度和所采取的措施。
二、學習研討
1.本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2.“生物入侵者“的含義是什么?
3.理出文章層次
4.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介紹說明對象的?
5.文中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6.學習說明文簡明,準確,周密的特點。
示例:它們不僅會破壞某個地區原油的生態系統,而且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方法指導:“不僅……而且……”表示遞進關系,揭示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也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周密性。
學生合作交流以下各題:
①如果一個物種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它很可能會無節制地繁衍。
②關島本地的11中鳥類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
三、拓展延伸
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植物的生存防御戰》
為了生存,植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也逐漸具備了防御敵害的本領,這些技術各有其獨特之處,下面我們就來見識一下它們的防御戰吧。
植物物理防衛包括尖刺、荊棘和皮刺這樣的武器。這些結構改變了葉片或者樹枝形態,阻止大型動物的踐踏掠食。厚厚的表皮蠟脂層或者葉和莖上的密集堅硬的絨毛可以逐退較小的動物,特別是昆蟲。一些植物,包括一些草本植物,其葉片上積聚了堅硬的硅礦物質,使得動物咀嚼葉片的時候非常困難,并且容易磨損牙齒。
植物還可以使用多種多樣的化學防衛措施——“生化武器”。柑橘樹的葉片和果實產生的粘稠油脂有濃重味道,許多昆蟲都被熏得避之唯恐不及。還有許多這樣的植物含有令人不愉快的味道或有毒的化合物,例如:龍葵、毛地黃、紫杉和許多雜草。
昆蟲能對植物產生的化合物快速形成免疫能力。某些種類的昆蟲逐漸生成了一種降解植物產生有毒化合物的方法,面對昆蟲的對策,植物通過變換已有的化合物,不斷地發展新化合物。一些科學家把這個過程描述為植物和素食動物之間的生物學“軍備競賽”。
有時候,這種“軍備競賽”可構造出一種獨特的關系鏈。例如:乳草科植物的乳狀樹液含有有毒化合物,多數昆蟲不敢食用它,但是王蝶的幼蟲能夠吃乳草植物,并把毒物儲存在它們的身體中,毒物使王蝶味道欠佳,王蝶又因此逃避了許多食肉動物的攻擊。
通過互利共生的關系,某些植物種類得到動物天敵的保護。在這種關系里,植物為特別類群的昆蟲提供專門的食物。反過來,這種昆蟲保護植物免遭其他動物的危害。植物和昆蟲互利共生的典型例子是螞蟻和洋槐之間的相互關系。螞蟻居住在洋槐樹上的刺洞中,洋槐樹葉片分泌蔗糖溶液供螞蟻飲食。作為回報,螞蟻將每個樹周圍的地面清掃干凈,并且攻擊進入清掃區域或降落在洋槐樹上的其他任何動物。
通過調節適時開花和提高果實產量,許多植物盡力確保種子的生存。有的植物開花和結果的時期很早,那時昆蟲種類少,危害能力也不大。有的植物一次產生大量種子,動物不可能全部吃掉。例如:橡樹每隔幾年就產生大量的`橡子,松鼠等動物不吃不完的橡子存活下來,生長成新的橡樹。接下來的幾年里,橡樹就不再生產這么多橡子,從而防止動物依賴橡子為食。
1.縱觀全文,本文向我們介紹了植物的哪幾種防御本領?
2.第二段介紹植物的物理防衛時介紹到了哪些具體的武器?
3.請聯系第四段內容,寫出“軍備競賽”在文中的含義。
參考答案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Fānbàngjiùzōngpú
2.歸咎:歸罪。
束手無策:比喻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物競天擇:生物相互競爭,能適應者生存下來。
3.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作引用、作假設等。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語言的準確性與科學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
4.整體感知:
本文是一篇關于生態問題的說明文,文章采用邏輯順序,條理清晰地介紹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它有什么危害,以及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徑,對待它的態度和所采取的措施。
三、學習研討
1.生物入侵者
2.“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
3.(1)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4)“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5)“生物入侵者”的原因及途徑
(6、7)寫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
(8)寫世界各國采取的對策
4.邏輯順序。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說明的。
5.文中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1)舉例子:如文中介紹的“斑貝、天牛、紅螞蟻、棕樹蛇”的例子。
表達效果:使說明的中心有事實支撐,可信。
(2)。列數字:如第三段“到目前為止,人們為了清理和更換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第四段“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中鳥類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
表達效果:說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大
(3)打比方:如文中將“生物入侵者”稱為“移民”。
表達效果:更形象地說明事物的特征。
6.“很可能”說明不排除有些不會繁衍的情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周密性。
數字“11”、“9”說明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大,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三、拓展延伸
1.(1)植物的物理防衛本領;
(2)植物的化學防衛措施;
(3)通過互利共生的關系,某些植物種類得到天敵的保護;
(4)許多植物通過適時開花和提高果實質量的方式盡力確保種子的生存。
2.尖刺、荊棘和皮刺這樣的武器。
3.某些種類的昆蟲逐漸生成了一種降解植物產生有毒化合物的方法,面對昆蟲的對策,植物通過變換已有的化合物,不斷地發展新化合物。一些科學家把這個過程描述為植物和素食動物之間的生物學“軍備競賽”。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3
【教學設想】:
自讀課文,做些預設,指導學生自讀,幫助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認識說明方法。
【學習目標】
1.把握主要內容,篩選“生物入侵者”的有效信息。
2.學習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篩選獲取主要信息,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教學難點】:對待“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為干預”。
【教法學法】:
1、板塊教學法
2、學法指導:篩選、勾劃中心句關鍵句及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入侵”導入,做好鋪墊——我的課前在準備。
一說到入侵,我們就會想到銷煙彌漫的戰爭,同學們應該聽過這個地名吧?(找學生說說,師追問:誰是入侵者?)其實,生物界也存在著“入侵”,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19課的學習《生物入侵者》。
二、自讀課文,篩選問題——我的地盤我做主。
1、自讀課文,篩選主要信息。盡量提出一個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自讀,教師巡回視察閱讀情況。點撥:注意抓中心句、關鍵句)
要求:閱讀時間大約為6分鐘。
2、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
請同學們談一談讀過課文后,你希望提出的問題是什么?
3、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預設)——
A、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B、這一句是什么說明方法、什么作用?C、我們身邊的“生物入侵者”D、對于“生物入侵者”持什么態度?
三、合作探究、精彩研討——我的力量有多大。
分組探究有關問題(課堂隨機調控)
教師相機加入關于說明方法的引導內容。
四、拓展延伸、關注生態——我的家園我有責。
以“對‘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為干預”為辯題,組織一次小型的辯論會。基本觀點:
(1)人類不應該過多地干預生物物種的遷移過程,失衡是暫時的,“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終會得以實現。
(2)人類必須干預“生物入侵者”,如果聽任其發展,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會受到嚴重破壞,人類社會將會有巨大的經濟損失。
(說明:辯論問題本身并沒有是與非的定論,但在辯論、求證的過程中,盡量讓學生能結合文本、言之有物。也想使學生處于亢奮的學習狀態,使語文課堂充滿著智慧的交融,表現出個性的張揚,成為學生成長的沃土、精神的棲息地。)作者的觀點傾向是什么?
觀點2所需材料備注:抓住“來自異國他鄉,喧賓奪主,鳩占鵲巢,使得本土生物紛紛凋零甚至滅絕”等特征思考。(口蹄疫、瘋牛病、禽流感、艾滋病、“松樹癌癥”——松材線蟲病等)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生物入侵被稱為“生物界的世界大戰!生態系統的癌變!”它的危害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我們萬不可掉以輕心。《生物入侵者》這節課要結束了,但對“生物入侵”的思考和關注永遠也不會停止!讓我們從小樹立起“科學發展”的意識和環保意識,關注自然,為保護生態環境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
六、布置作業。
1、請從課文中任意選擇三個成語造一個句子。
2、以〈〈生物入侵要不要人為干預〉〉為題寫一篇小作文。(不少于400字)
【板書設計】
入侵
問題
干預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4
教學目標
一、了解與生物入侵者相關的知識。
二、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說明要點,體會文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揣摩語言。
三、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防范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環境而努力。
教學重點
一, 說明順序和方法
二, 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
“生物入侵者”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和為人類造成的損失兩段順序安排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有關資
教學步驟
一、 情境導入
1、學生齊讀詩歌《不第后賦菊》,猜花名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師:“我花開后百花殺”一句,把菊花獨立寒秋、傲然綻放的高潔展示得淋漓盡致。“沖天的香陣”早已彌散在歷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開后百花殺”的情形卻再現于現代的都市。請聽今日新聞。)
2、新聞報道:《黃花開后百花殺》----加拿大一枝黃花驚現長沙
二、 整體感知:
認真閱讀課文,獲取相關信息:
1、 通過剛才的閱讀,你獲得了哪些關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識?
2、 作者按什么思路來告訴我們這些知識的?
開篇:假設情境,引出話題,作出解釋
第2-4段:具體寫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
第6-7段;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對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態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采取相應措施。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邏輯順序
三、 局部揣摩:
本文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請用簡要的語言分析其表達效果。
1、 列數字:
① “十一種鳥類有九種被趕盡殺絕”------數字的變化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危害之大。
②耗資數十億美元------說明生物入侵者對人類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
(補充強調:數字的運用,使語言十分準確,符合說明文的科學性特點。此外副詞的恰當選用也增強了文章的準確性。如“僅”“就”等詞。)
2、 舉例子:
①舉蒲公英等為例------說明生物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條件下進行的遷徙不會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太大破壞。
②斑貝、天牛、紅螞蟻等------說明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寵物等------說明生物入侵是人為原因造成的。
3、 打比方:
①課題“生物入侵者”就是一個比喻,說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為;
b生物入會對人類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貝比喻成“偷渡者”,說明它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登上北美大陸,并悄悄給人類造成危害的。
(強調:生物入侵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語言更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淺出,達到推廣科普知識的目的。此外還有詞語的運用也有類似效果。如“嘯聚山林”等)
四、 合作探究
1、以組為單位,根據已有資料,簡介一種生物入侵者(姓名、來源、特點、危害等)并針對其特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學習成果。教師啟發思考: 預防、治理、利用。
五、 總結提升:
一枝黃花有可能讓我們的省城“盡帶黃金甲”,薇甘菊將吞掉伶仃島,水葫蘆欲死云南滇池,飛機草要霸占西雙版納,大米草在毀掉海邊灘涂……據統計,我國已有外來雜草107種,外來害蟲32種,病原菌23種,每年造成農林業經濟損失達574億之多。
以前提到環保,人們頭腦中閃現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濁水橫流、亂砍濫伐等情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又一嚴峻課題。保護環境的警鐘再次有我們耳畔敲響。希望同學們繼續對這一現象予以關注,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貢獻我們的 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 作業 :
從課后附錄中選四個你認為用得好的詞,揣摩其情味和作用。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5
一、教學設計
1、了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2、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三、教學對象及課時
初中二年級、一課時
四、教學手段
實物投影、學生自由討論發言,教師講解總結
五、教學方法
激趣法
六、教學步驟
(一)課文導入
向學生介紹古希臘特洛伊木馬的故事,了解什么是入侵者進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正字音
(三)轉入正文學習,主要通過以下問題的解決來完成教學重點。(問題由實物投影展出)
形式:學生自由討論找出問題答案,教師加以總結歸納。
問題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課文第一段。
問題二:本文向我們還介紹了哪些內容?
答案: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者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應措施。
(四)了解課文內容后,進而探究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明確:1、使用了邏輯順序作用: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2、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五)教師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于生態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帶來的
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生態現象的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僅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提高我們的環保意識以及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六)板書設計
引出話題: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第一段
擺出現象:生物入侵者與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紹。第24段
《生物入侵者》探究原因:新鮮水果、蔬菜貿易,跨國寵物貿易。第5段揭示態度:兩種不同態度(截然相反)。第6、7段采取措施:通過議案、成立部門。
(七)作業
抄寫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積累詞語,學會運用;閱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環境而努力。
教學重點: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生物入侵者”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和對人類造成的損失。
教學方法:朗讀法、質疑法、多媒體演示法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資源準備:學生---搜集生物入侵的相關資料;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筆記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老師---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用一則生物入侵的消息(多媒體投放巴西龜的圖片、資料)
教師明確:這就是生物入侵啊!這是人類自己挑起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生物入侵者》,進入這一特殊的“戰場”,做一番詳細地考察。希望通過此文的學習,能夠提高大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解釋題目
學生從書中勾畫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三、閱讀感知
1、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問題,學生閱讀思考:
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外,還講了哪些內容?
2、學生小組內交流
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弄清楚文章內容:
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者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徑、科學界對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
四、編寫提綱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要求學生在空缺處填寫相關內容。
引出話題: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第段)
段)
《生物入侵者》探究原因:生物入侵者形成、增多的原因、途徑(第5段)段)采取措施:各國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第8段)
五、寫法探究
1、探究本文所用的說明順序
(1)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2)探究本文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好處。
(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并且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2、探究學習本文所用的說明方法
(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哪些?請找出文中用有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
(將學生分成三大組,每一組找一種與說明方法相關的語句,看哪一組找得又快又好)
(2)本文所用這些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學生討論后,老師板書:列數字---使讀者獲得對說明對象的準確了解;舉例子---有力支撐觀點,增加文章的可信度;打比方---使說明對象更加形象可感。)
六、延伸拓展
先多媒體展示課文中介紹到的生物入侵者的圖片,然后提問:
你知道的生物入侵者還有哪些?(學生再各抒己見,教師最后展示自己搜集的我國的生物入侵者資料---水葫蘆、薇甘菊、松材線蟲及關于生物入侵的統計資料)
七、課堂小結
1、學生小結本堂所得;
2、老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總結全文:
這是一篇關于生態問題的事理說明文,很好地培養了我們的社會責任感。文章先從解釋“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入手,接著擺出現象,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又探究原因,分析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徑;再揭示人們的態度;最后討論對策。基本上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展開的。本文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八、布置作業
1、課外了解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理論;
2、請以“水”、“野生動物”、“森林”、“土地”為對象各擬一則環保話題的公益廣告詞,每則不超過15個字。
作業示例:
1、地球的皮膚,請溫柔地呵護。
2、保護水資源,生命真永遠。
3、今天不節水,明天無淚流。
4、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館里才見到今天的動物。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7
一、導入;
上一個月,我在溫州新聞里看到一則新聞,報道我們溫州某些鄉鎮的山頭被一種叫一枝黃花的植物占滿,鎮里派出了大量的人員上山清除,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種植物,原本產自加拿大,來到我國后,迅速占據了山野田間,它們“砍頭不要緊,只要留住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要想消滅它們,必須挖地三尺,去年,焦點訪談對一枝黃花這種外來移民也進行了報道。為什么一株小草會引起中央媒體的刻度關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科普作家梅濤,走進這篇《生物入侵者》。
二、閱讀說明文的要領。
一要把握文章介紹的知識要點。
二要掌握科普說明文的說明方法。科普說明文通常采用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方法向讀者介紹。
三要琢磨文章的詞句怎樣把科學知識介紹得準確、生動。
三、朗讀課文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本文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不少于五點)
1)生物入侵者的定義;
2)能給人類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3)能其他物種以及特種多樣性構成威脅;
4)生物入侵者的途徑;
5)生物學家與生態學家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
6)世界各國都生物入侵者采取相應的措施。
2、理清說明順序。
引出話題——擺出現象——探究原因——揭示態度——采取措施
邏輯順序。
3、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列數字:
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這個數字的變化清楚地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的危害。
再如:“僅在美國,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兩千多億美元”,這個數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對人類危害之大。
舉例子:
舉出蒲公英和山間溪水中的魚蝦的繁殖時間和空間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
舉出歐洲斑貝、亞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紅螞蟻對北美洲的入侵
舉出棕樹蛇幾乎滅絕關島鳥類的例子。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8
一、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入侵( ) 歸咎( ) 厄運( ) 醞釀( )( )
二、在括號內填上恰當的字,并解釋這個詞語和括號內的字
1.無動于( ):
2.( )所欲( ):
3.束手無( ):
三、為下列語句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
1.它們( )會破壞某個地區原有的生態系統,( )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2.( )各國海關動植物檢疫中心對這些害蟲嚴加防范,但( )進出口貨物量極大,很難保證漏網之“蟲”。
四、指出下列語句的說明方法,寫在括號內
1.近年來,由于引進五彩斑斕的觀賞魚而給某些地區帶來霍亂病源的消息時常見諸報端。
( )
2.專家們把這種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稱為“生物入侵者”。
( )
3.在自然條件卞,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可能隨風飄蕩幾十千米后才會落地。
( )
4.事實上許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達到“偷渡”目的的。
( )
五、閱讀
(一)
如果一個物種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它很可能會無節制地繁衍。1988年,幾只原本生活在歐洲大陸的斑貝(一種類似河蚌的軟體動物)被一艘貨船帶到北美大陸。當時,這些混雜在倉底貨物中的“偷渡者”并沒有引起當地人的注意,它們被隨便丟棄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里竟成了斑貝的“天堂”。由于沒有天敵的制約,斑貝的數童便急劇增加,五大湖內的疏水管道幾乎全被它們“占領”了。到目前為止,人們為了清理和更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來自亞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紅螞蟻是另外兩種困擾美國人的“入侵者”,前者瘋狂破壞芝加哥和紐約的樹木,后者則專門叮咬人畜,傳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二戰期間,棕樹蛇隨一艘軍用貨船落戶關島,這種棲息在樹上的爬行動物專門( )鳥類,( )鳥巢,( )鳥蛋。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中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一些生物學家在乘坐由關島飛往夏威夷的飛機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樹蛇的身影。他們警告說,夏威夷島上沒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樹蛇繁衍的天敵,一旦棕樹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戶,該島的鳥類將在劫難逃。
1.請在括號內填上恰當的動詞。
2.如何理解“這里竟成了斑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段中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呢?
4.第一段中用兩處事例來說明其危害,請說說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5.“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是否重復,能否去掉?為什么?
(二)天使也會變魔鬼
①引種外來植物,豐富本地物種,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進外來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會破壞生態環境平衡,甚至帶來生態災難。
②美國引種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種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國。它不但是貧瘠地區綠化先鋒,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優良植物,而且因其莖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飼料;也可作為輕紡工業以及造紙業的原料;葛根、葛種還有醫療價值。1930年美國引種葛藤后,使許多被破壞的農地和山坡,成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譽為“大地的醫生”。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萬株以上,真是誰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樂極生悲。在人們的贊揚聲中,葛藤像瘋狂的野獸一樣狂長不息,將當地的許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領了密西西比、佐治亞、亞拉巴馬等州283萬公項的土地,演變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對這個“綠怪”,亞拉巴馬州宣布葛藤為“非法移民”,然而其結果卻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災難。
④在我國,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從花園中“逃”出來的水生觀賞植物水葫蘆。水葫蘆原產南美洲,有著紫色美麗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塊藍色的扇形斑塊,中央點綴著一個桃形鮮艷黃斑,實在惹人憐愛。不過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狀的綠葉,葉莖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夠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這種看似纖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統美麗的云南滇池,使人們不得不花巨資予以鏟除。水葫蘆長長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過根塊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城,只要條件適合,即以勢不可當之勢覆蓋整個水面。它擋住了陽光,吸盡了營養,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壞水下動物的食物鏈,導致水生動物無法生存,生態系統完全失去平衡。同時,任何大小船只也別想在水葫蘆的領地里來去自由。在國外和國內,水葫蘆都被認定為目前最令人頭痛的水草,也是讓人類為控制其數量花錢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過去曾是阻止物種擴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隨著貿易、旅游和其他人類活動的加劇,越來越多的物種正在跨越屏障做環球“旅行”,只要條件適宜,這些物種就有可能大規模擴張,搶奪“殖民地”。有科學家認為,生物污染比化學污染的影響更甚,化學污染是惰性的,不會再生和繁殖,而且會隨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失;但是當外來物種入侵以后就會扎根繁殖和不斷擴張,甚至對本地物種的生存構成長久的威脅。地球上大多數的湖泊和江河系統、大多數沿海地區、幾乎所有的島嶼甚至南極都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
⑥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變化形成的,系統中的物種經過上百年、上千年的競爭、排斥、適應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現在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的密切關系。一個外來物種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適應新環境而被排斥在系統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環境中沒有與它相抗衡或制約它的生物,使它成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變或破壞當地大生態環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類敲響的又一警鐘;在樹種、種花成為新時尚的今天,我們在引進外地或國外物種的時候,務須慎重,謹防“生物入侵”造成的嚴重后果,那將是又一個難以收拾的環境殘局!
1.用簡潔的語言說說題目的含義。
2.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的加粗詞“吃”和“旅行”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作者為什么把葛藤比喻為“大地的醫生”?
4.第④段哪個詞把水葫蘆逐漸覆蓋整個水面的情況概括了出來?
5.水葫蘆入侵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6.第⑤段中畫線語句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說明了什么?
7.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是________。
8.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誰將成為新的殺手?
①就在我們不斷攻克現有的疾病時,將在21世紀時刻陪伴我們左右的一顆顆新定時炸彈已經悄然準備就緒,它們就是天然或者人造的新型病菌。
②我們面臨的21世紀無疑將是一場血腥的捉蟲大賽。可以肯定的是,各種古怪恐怖的新傳染病將此起彼伏,針對這些新病魔的戰斗將令我們今日與艾滋病所作的艱難斗爭顯得微不足道。屆時,我們手中早已有了艾滋病疫苗,人們只需花幾美元或者根本不用付錢就可以得到疫苗。
③今天,新病毒正走出大自然,“發現”人類。在醫院和叢林診所里,異常強大的變異細菌不斷出現,人類根本來不及找出對付它們的抗生素。僅從1994年以來,已有30多種新病毒現身,它們之中像艾博拉出血熱、f和g型肝炎、安第斯病毒、法基病毒、比利多病毒、白水旱谷病毒等等已經令醫學界一籌莫展。而2003年春季出現的sars冠狀病毒,由于易于傳播,嚴重的威脅著我們的健康和生活。
④病毒越來越易于侵入人體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脹。在病毒看來,我們人類無異于一頓越來越豐盛的午餐。在自然界,當某種生物種群的數量過高、并且過于集中時,由病菌引發的疾病勢必爆發,有效地減少該種群的數量。沒有理由認為,我們人類就可以逃過這條自然法則。
⑤推動大自然著手實施這項法則的因素之一便是我們正在興建的超級城市,它們通常都建立在熱帶地區的發展中國家。聯合國的一項調查表明,到公元2015年,地球上將有26個這樣的超級城市,其中的22個將出現在并不發達的地域。到2030年,世界上60%的人口都將住進城市,屆時,一些巨型城市的固定人口將超過3000萬。可以設想一下,把所有這些人都塞入一座城市,撤走絕大部分醫生,只留下幾座醫院,而且連最基本的衛生設施也不復存在。這樣你得到的就是一顆隨時都可能發作的生物炸彈。現在你要復制8到10枚這樣的炸彈,然后把它們分別安放在世界各地。
⑥更糟糕的是,這些炸彈之間是有導火索相連的。人們乘坐飛機四處旅行,把病毒迅速有效地帶往世界各地。人類已經結成了一個高速嚴密的生物互聯網,下個世紀,這個生物互聯網的運行速度只會更快。越來越多的人口日益頻繁地外出旅行,結果自然加快了疾病的傳播。
⑦除此之外,令人心悸的還有生物武器。20世紀80年代,原蘇聯曾運用最基本的基因工程技術制造了可以抵抗一切傳統藥物的黑死病系列病毒,并將這種病毒裝入導彈彈頭。隨著生物技術日臻完善,人類將解開越來越多的生物基因密碼,生物學家們也將學會怎樣混合不同病毒的基因,從而制造出致命的、非天然的病毒系列,最終用于彈無虛發的新式武器。
⑧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種堅不可摧的細菌,它被稱作“能夠抵御輻射的惡魔細菌”。這種細菌在受到伽馬射線的轟擊后依然故我,同樣劑量的射線是人體承受量的數千倍,它足以粉碎玻璃。科學家們在南極純潔的冰山里發現了惡魔細菌的“死孢子”,它們已經被紫外線灼烤了100多年。這些孢子被放入營養液后,它們的dna發生重組,再次大量繁殖。如果科學家們成功地將惡魔細菌植入炭疸桿菌,其結果將是一種誰也無法消滅的新病毒。從生物武器的制造、販賣和使用者的角度來說,未來真是一片光明。
⑨不過我們還是平安度過了20世紀,突飛猛進的經濟和科技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歡樂。同樣的局面也可能出現在21世紀。我們對付疾病的手段層出不窮,可以在幾秒鐘內隔離出病毒的新設備也有望研制成功。
⑩不論我們的技術多么先進,我們還得踏踏實實地與細菌做斗爭。我們也許贏不了21世紀與細菌展開的大戰,但我們也不一定就會輸掉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1.結合第④段內容,你認為“我們人類就可以逃過這條自然法則”中的“這條自然法則”指什么?
2.第⑥段中的“人類已經結成了一個高速嚴密的生物互聯網”一句中的“生物互聯網”指什么?
3.第②③⑤段分別采用什么說明方法來說明不同內容的。
4.新病毒產生的淵源有哪兩方面?
5.第④⑤⑥段分別從什么角度進行說明的?
6.用豎線給文章劃分層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第⑧段末句“從生物武器的制造、販賣和使用的角度來說,未來真是一片光明”。反其意,模仿該句,將下句填充完整。
從________角度來說,未來確實充滿危險。
【參考答案】
一、qīn jiù è yùn niàng
二、1.衷;一點也不動心,不為感情所動;衷,內心。 2.為;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貶義);為,做。 3.策;像手被捆住一樣,一點辦法都沒有;策,計謀。
三、1.不僅;而且 2.盡管;由于
四、1.舉例子 2.下定義、打比方 3.舉例子、列數字 4.打比方
五、(一)1.捕食;偷襲;吞食 2.“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示由于人們的疏忽,幾只斑貝的數量急劇增長,幾乎“占領”了五大湖內的全部疏水管道,這是人們始料未及的。 3.生物的自然存在和發展,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這種規律就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總結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如果“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那么“生物入侵者”就可以毫無節制地繁衍,肆意泛濫,就會對人類造成嚴重的危害及威脅。 4.作者在這兩處事例的安排上注意了詳略處理。第一個“斑貝”事例說明得較為詳細,其中運用了“幾只”與“數十億美元”進行對比,說明其危害之大;第二個“天牛和紅螞蟻”事例,說明得較為簡略,主要說明了它的危害。 5.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不是重復,不能去掉。這句話是說“生物入侵者”不僅對入侵地的其他物種構成威脅,而且對“物種的多樣性”也造成威脅,使生物界的物種種類日趨減少。 (二)1.外來物種的引入雖然一時給新環境帶來某些好處,但最終卻會破壞那里的生態環境平衡,甚至帶來生態災難。 2.“吃”的意思是纏繞、擠壓至死。“旅行”的意思是入侵。 3.因為它是貧瘠地區綠化先鋒,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優良植物。1930年美國引種葛藤后,使許多被破壞的農地和山坡,成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 4.一統 5.第一,破壞水下動物的食物鏈,導致水生動物無法生存,生態系統失去平衡。第二,阻塞航道,影響船只航行。 6.作比較。說明生物污染比化學污染危害更大。 7.總分總 8.新環境中沒有與它抗衡或制約它的生物。
(三)1.這條自然法則是指某種生物種群的數量過高并且過于集中,由病菌引發的疾病勢必爆發,有效地減少該種群的數量。 2.指人類相互交往。3.第②段:作比較,說明與新病菌作斗爭之艱難;第③段:舉例子,說明新病毒出現之多;第⑤段:列數字,說明人口過于集中。 4.自然界自生的新病菌和人類制造的新病菌。 5.第④段:病毒越來越易于侵入人體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脹;第⑤段:人口的集中也會導致病毒的大量侵入;第⑥段:從人類的交往來說明人類易于新病菌的產生與傳播。 6.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新病菌的產生、傳播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9
●教學目標
閱讀課文,了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
危害。(至少搜集一種生物入侵者的資料)
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記在卡片上。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一則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體播放生物入侵的相關資料)。
教師講完后,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
明確:科技高度發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
戰,環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境
問題的中心議題。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生物入侵者》,希望學習此文能促使我們提高保
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師板書課題)
■題解
要求學生合上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義。
要求學生從文中勾畫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教師用多媒體(或幻燈)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閱讀思考。
a.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
b.你覺得學習本文應從哪些方面人手?試擬出本文的學習目標。
質疑問難、交流互動。
a.小組內交流:
◆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弄清文章內容,并共同擬定學習目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并共同解決,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課下與老師、
b.班上交流:明確本文學習目標及主要內容。
明確學習目標(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主要內容: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
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采取的相應措施。
編寫提綱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示,要求學生在空缺處填上相關內容。
引出話題: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擺出現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揭示態度:——(段)
采取措施:——(段)
■寫法探究
O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順序
a.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b.探究本文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明確: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且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學生討論后教師板書: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運用上述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
(將學生分成三大組,每一組找一種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看哪一組找得又快又好)
C.說說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作用,并從文中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可安排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結
要求學生從主要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對全文作一個小結。
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于生態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
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借鑒。
延伸拓展
教師出示一只彩色粉筆,要求學生從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說明方法中至少選兩種方法對其作簡要說明。(每一小組推薦一個同學,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
自然界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現實生活中如果發現生物入侵者我們該怎么做?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生物入侵的資料,然后各小組推薦1~2份到班上展覽。(展覽安排在課后)
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業
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并從中任選五個詞語寫一段話。(不超過150字)
查閱資料,了解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的理論。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10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使我校的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12月13日至15日,我校進行了每年一度的課堂教學大比賽,在此次比賽中,我執教了科技工作者梅濤的說明文《生物入侵者》。
根據新課改的精神,不但要注意培養學生能力,而且也要重視基礎教學方針,結合本課特點,我為本堂課制定了幾個學習目標:
1、閱讀課文,了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積累詞語。
2、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教學時,由學生根據事例給“生物入侵者”定義入手,學生初讀課文積累詞語并了解文章大意,在具體分析文章內容時,注意體現教師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深入掌握說明文章的寫作說明順序及說明方法,最后聯系實際,請學生出謀劃策提出可行性對策,在此環節,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并通過此環節,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環保意識。
授課后,我認為此堂課基本實現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學生參與面較廣,調動了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輕松、民主、主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在學習課文內容時,讓學生把三、四自然段連讀后再分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會更好;由于時間較緊張,一些環節處理不夠到位;分析說明順序時,品味說明文的語言特點特別是關于最后一個環節“出謀劃策”,在課堂上時間緊張,我想充分利用好時間,教學效果會更好些。
通過這次聽課、評課,獲益匪淺。我相信,只要付出一定會有收獲。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11
●教學目標
閱讀課文,了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種生物入侵者的資料)
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記在卡片上。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一則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體播放生物入侵的相關資料)。
教師講完后,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
明確:科技高度發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環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境問題的中心議題。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生物入侵者》,希望學習此文能促使我們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師板書課題)
■題解
要求學生合上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義。
要求學生從文中勾畫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自主閱讀、整體感知。教師用多媒體(或幻燈)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閱讀思考。
a.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
b.你覺得學習本文應從哪些方面人手?試擬出本文的學習目標。
質疑問難、交流互動。
a.小組內交流:
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弄清文章內容,并共同擬定學習目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并共同解決,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課下與老師
b.班上交流:明確本文學習目標及主要內容。
明確學習目標(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主要內容: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采取的相應措施。
●編寫提綱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示,要求學生在空缺處填上相關內容。
引出話題: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擺出現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揭示態度:(段)
采取措施:(段)
■寫法探究
O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順序
a.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b.探究本文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明確: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且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學生討論后教師板書: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運用上述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
(將學生分成三大組,每一組找一種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看哪一組找得又快又好)
C.說說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作用,并從文中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可安排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結
要求學生從主要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對全文作一個小結。
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于生態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借鑒。
延伸拓展
教師出示一只彩色粉筆,要求學生從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說明方法中至少選兩種方法對其作簡要說明。(每一小組推薦一個同學,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最好。)
自然界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現實生活中如果發現生物入侵者我們該怎么做?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生物入侵的資料,然后各小組推薦1~2份到班上展覽。(展覽安排在課后)
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業
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并從中任選五個詞語寫一段話。(不超過150字)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12
《生物入侵者》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篇課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介紹的是關于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說明對象,然后具體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后寫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采取的相應的措施。這是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根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于衷”等詞語的意思,并學會運用。
2、了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了解生物“污染”,增強防范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重點: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前準備:搜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種生物入侵者的資料)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記在卡片上。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教師講述一則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體播放生物入侵的相關資料)。
教師講完后,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
明確:科技高度發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環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境
問題的中心議題。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生物入侵者》,希望學習此文能促使我們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師板書課題)
二:題解
1、要求學生合上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義。
2、要求學生從文中勾畫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三: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教師用多媒體(或幻燈)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閱讀思考。
a.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
b.你覺得學習本文應從哪些方面人手試擬出本文的學習目標。
2、質疑問難、交流互動。
a.小組內交流:
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弄清文章內容,并共同擬定學習目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并共同解決,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課下與老師、
b.班上交流:明確本文學習目標及主要內容。
3、明確學習目標(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主要內容: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采取的相應措施。
4、編寫提綱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示,要求學生在空缺處填上相關內容。
引出話題: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擺出現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揭示態度:——(段)
采取措施:——(段)
四:寫法探究
1、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順序
a.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b.探究本文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明確: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且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2、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學生討論后教師板書: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運用上述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
(將學生分成三大組,每一組找一種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看哪一組找得又快又好)
C.說說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作用,并從文中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可安排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3、小結:要求學生從主要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對全文作一個小結。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于生態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借鑒。
五:延伸拓展
1、教師出示一只彩色粉筆,要求學生從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說明方法中至少選兩種方法對其作簡要說明。(每一小組推薦一個同學,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最好。)
2、自然界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現實生活中如果發現生物入侵者我們該怎么做
3、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生物入侵的資料,然后各小組推薦1~2份到班上展覽。(展覽安排在課后)
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班上交流。
六:布置作業
1、選定身邊的一種生物入侵者,按照新聞體裁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消息,呼吁人們關注生態平衡。
2、查閱資料,了解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的理論。
教后反思:,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一、由于時間關系,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的感覺,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同學們的討論可以更充分些,另外我還準備了一則名人名言作為課外積累,這個教學環節沒有實現,到下一節課時才補上的。
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很差。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或表達看法時,出現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繪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對生物入侵者缺乏了解,二是學生語言比較蒼白。這也是今后教學應該努力的方向。
三、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表現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說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13
達標訓練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1)歸咎 (2)五色斑斕 (3)失衡(4)監控 (5)劫掠 (6)藩籬2.解釋詞語。(1)棲息: (2)劫掠:(3)無動于衷: (4)在劫難逃:(5)束手無策: (6)五色斑斕:(7)嘯聚山林: (8)歸咎:3.用文中的話說說什么是“生物入侵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閱讀下面的說明文,回答問題。沙塵暴十襲京城(1)暮春時節,理應鶯飛草長,風和日麗,卻得知京城再遭風沙襲擊。一則來自北京的消息是這樣描述的:(25日)凌晨,一陣小雨夾著泥沙從天而降。泥漿附著在露天停放的車輛、嫩綠的樹葉和草坪上,污跡斑斑。泥漿雨過后,大風呼呼,塵沙滾滾,整個北京城漫天昏黃……這是今春北京第十次出現浮塵揚沙天氣。(2)短短幾個月。類似的報道一再見諸報端,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十年前的一則新聞所發出的“風沙緊逼北京城”的警報,那篇報道好像當時也很讓大家警覺了一下,議論了一番。但是,漸漸地,這事便不再為公眾關注了。(3)可以想見,北方各地居民在奮力與沙災搏斗的同時,也一定會痛定思痛。與此同時,我更希望大家把視線南移。北京的“痛”決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它理應是大家共同的教訓。北方沙災固然與當地的地質水文特征不無關系,可是,長江水網地區同樣難保無虞,因為沙災在本質上與人對自然“大不敬”相依相隨,而同樣的“大不敬”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似乎暫無荒漠化之憂的長江南北。其中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對水資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蠻汲采。(4)有一個道理,理解它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知識:缺水會加劇旱情,干旱會使植被受損,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結果就是荒漠化。可以說,對缺水的嚴重程度估計不足、對水的消耗計劃不周,客觀上使北方土地荒漠化加劇。如今,類似問題正在長江南北重演。就在歷來被稱為“水網”的長江三角洲,人們不愛護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從地下找水喝。十幾年光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劇下降數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大面積沉降,建筑物傾斜、開裂,凡此種種,正與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轍。(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很多人至今仍對水資源“大不敬”,無非是覺得守著長江,何憂之有?殊不知,黃河兩岸也曾有濃陰蔽日的年代,滄海桑田、人沙進退只在庭步之間。(6)據悉,水利部初步決定,今后幾年內將在西部修建微型集雨工程1 700萬處,用以解決或減少人畜飲水困難,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補水面積。這個決定讓人看到一種希望——集雨之類的節約水、利用水的辦法,不但適用于西部,從某種意義上說更適用于東部。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產生的效益必定更為可觀。去過悉尼奧運村的人一定會注意到,主運動場的頂部,特意安裝了集雨設施,所集雨水足以澆灌場內草坪,既節水又省錢,可謂“雙贏”。作為一個資源富國,其做法不無借鑒意義。在這方面,我們一向關注不夠,研究不夠,是該奮起直追了。(7)通過對沙塵暴與水、與植被之間關系的追蹤,我們受到的觸動應當是多方面的。比如,漸進的環境污染會帶來人無立錐之地的惡果,計劃不周的山水開發會給大地留下永難消失的傷疤,等等。在這些方面,警鐘已經一敲再敲,但愿我們不要愚蠢行動在前,苦果難咽隨后。事到如今,我們已經交不起如此昂貴的“學費”了。1.文章第(1)段為什么要詳細轉述一則描繪沙塵暴十襲京城的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文章內容,完成下列圖。3.為什么北方發生了沙塵暴,作者卻“更希望大家把視線南移”?選出下列四個原因中最根本的一項( )a.因為北方的“痛”絕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南方水網地區也有這樣類似的“痛”。b.很多人覺得南方守著長江,無沙塵暴的憂慮,因而至今仍對水資源“大不敬”。c.南方的水污染,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地面大面積沉降,建筑物傾斜、開裂等現象與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轍。d.南方地區雨水充沛,在南方地區修建集雨工程,必定會產生更為可觀的效益。4.文章結尾處加粗的“警鐘”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7)段中說“通過對沙塵暴與水,與植被之間關系的追蹤,我們受到的觸動應當是多方面的。”讀了本文之后,你一定也感觸頗深。試舉出你周圍發生的人對自然“大不敬”的一則事例,并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具體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放探究1.查閱資料或實地調查一下,你身邊有這樣的“生物入侵者”嗎?如果有,請舉一例;如沒有,請談談你所了解的除課文涉及到的以外的其他“生物入侵者”的情況。2.你認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生物入侵者”?參考答案【達標訓練】1.①jiù②bān lán③héng④jiān⑤lǜe⑥fán2.①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②用武力掠奪。 ③心里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為之動心。 ④命中注定要遭受禍害,逃也逃不脫(迷信);現指壞事情一定要發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⑤顏色燦爛多彩 ⑥互相招呼著聚合起來,舊指盜賊盤踞山村。 ⑦歸罪,把罪過歸于某個人或集體。3.原來生活在別的地方,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 【能力提高】1.讓讀者具體了解沙塵暴的危害,以引起對這個問題的重視;引起下文(對下文起鋪墊作用)。2.不珍惜水資源 產生沙塵暴 3.b4.不重視保護自然環境,不重視珍惜水資源,人類就會受到大自然的嚴峻的懲罰。5.略(事例準確,提出相應措施,科學即可) 【開放探究】1.略(舉例符合要求即可)2.略(可以立法和宣傳,樹立此類意識等方面展開)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14
1_指出下列句子的說明方法。
(1)僅在美國,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兩千多億美元,面對這樣的天文數字,人們豈能無動于衷?
(2)許多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將“生物入侵者”的增多歸咎于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事實上許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達到“偷渡”目的 的。
(3)一些產自他鄉的寵物,如蛇、蜥蜴、山貓等,往往會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遺棄而逃出藩籬,嘯聚山林,為害一方。
2.下面加點的詞可否換成括號內的詞? 為什么?
(1)如果各種條件適合,它會在那里生根、發芽、成長(生長)。
(2)當時,這些混雜在倉底貨物中的“偷渡者”(斑貝)并沒有引起當地人的注意,它們被隨便拋棄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3. 你在生活中見到過“生物入侵者”嗎?請寫一則說明性文字與大家交流。
4. 學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詞序可以調整)。
始料不及 束手無策為所欲為
在劫難逃 安家落戶 物競天擇
課內精讀
如果一個物種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它很可能會無節制地繁衍。1988年,幾只原本生活在歐洲大陸的斑貝(一種類似河蚌的軟體動物)被一艘貨船帶到北美大陸。當時,這些混雜在倉底貨物中的“偷渡者”并沒有引起當地人的注意,它們被隨便丟棄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里竟成了斑貝的“天堂”。由于沒有天敵的制約,斑貝的數量便急劇增加,五大湖內的疏水管道幾乎全被它們“占領”了。到目前為止,人們為了清理和更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來自亞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紅螞蟻是另外兩種困擾美國人的“入侵者”,前者瘋狂破壞芝加哥和紐約的樹木,后者則專門叮咬人畜,傳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二戰期間,棕樹蛇隨一艘軍用貨船落戶關島,這種棲息在樹上的爬行動物專門( )鳥類,( )鳥巢,( )鳥蛋。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中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一些生物學家在乘坐由關島飛往夏威夷的飛機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樹蛇的身影。他們警告說,夏威夷島上沒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樹蛇繁衍的天敵,一旦棕樹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戶,該島的鳥類將在劫難逃。
5. 將“偷襲”“捕食”“吞食”填入文中的括號里。
6. 畫橫線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段中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
8. 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可否去掉?為什么?
(1)由于沒有天敵的制約,斑貝的數量便急劇增加,五大湖內的疏水管道幾乎全被它們“占領”了。
(2)在自然條件下,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可能隨風飄蕩幾十千米后才會落地,如果各種條件適合,它會在那里生根、發芽、成長……
9. 概述每段文字的內容。
課外選讀
奇妙的冬蟲夏草
①冬蟲夏草又叫蟲草,主要產于西藏、四川等地,是一種溫和的補藥,對肺結核、年老體衰、腰膝酸痛等有很好的療效。冬蟲夏草是不是“冬天是一條蟲,夏天變成一棵草”呢?
②冬蟲夏草實際上是由蟲草菌侵入到冬蟲夏草蛾等鱗翅目昆蟲的幼蟲體內,并且在蟲體內生長的結果。這種真菌在幼蟲生長的早期就已侵入蟲體,并且在蟲體內蔓延生長,以至最終奪去幼蟲的生命。冬天,土壤中只有死去的幼蟲,到了第二年夏天,蟲草菌才從幼蟲的頭部長出子實體來。子實體露出地面,形似野草,并且常與野草混在一起生長,所以人們將它叫做冬蟲夏草。
③最新研究發現,蟲草素有抗癌細胞增生的功能。廣州人喜愛用它燉肉、煲湯,或制“蟲草鴨”作為冬令補品。
10.第一段末尾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11.舉例說明文段使用的說明方法。
12.文段中的“生物入侵者”是:__________。
13.用一句話概括第②段的內容。
14.選文從哪三個方面說明冬蟲夏草的“奇妙”?
思考探究
15.面對“生物入侵者”,生物學和生態學界的學者出現了兩個派別:一個是非干預
派,主張人類不應該過多地干預生物物種的遷移過程;另一個是干預派,認為人類應對生物物種的遷移采取積極措施。你站在哪一邊?為什么?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15
教學目標
1、提煉關鍵信息,梳理課文結構,理解說明順序。
2、通過與所學《中國石拱橋》的比較,感知科學小品文生動說明的語言特點。
3、感悟作者情感,培養學生關注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以文章情感為線,貫穿課堂。通過語言品析,感知科學小品文生動說明的語言特點,并通過品味改寫,加深對不同風格說明文語言的認識。
課型設計
自主探究、教師點撥課——本文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篇科學小品文,在教師滲透說明文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希望學生能通過課前預習、課堂探究、教師引導將說明新知的學習深入鞏固,并拓展運用,了解常規說明文語言與科學小品文語言的差異。希望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潛能,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充分發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由課題“入侵”直接導入。(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直接入題,一方面讓學生快速理解說明對象,同時引導學生帶著作者的寫作情感去感知文章,以情為線,貫穿教學。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并提出默讀要求),篩選有用信息,說說從中獲得哪些相關知識。
2、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明確,明晰本文的說明順序。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通過默讀鍛煉學生梳理文章結構、把握文章要點的能力。問題設置較易操作,旨在面對全體學生,調動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關注文本。同時通過對學生回答的板書整理,明確本文的說明順序。
三、閱讀比較體味語言
1、比較《中國石拱橋》與本課,體悟科學小品文語言特點,結合范例引導學生掌握方法,賞讀語言,體悟情感。
2、通過將文中平實說明語言的改寫,學會運用生動說明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設計希望能切合學生的學習發現和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自主探究形式,引導學生對科學小品文語言風格的初步賞析。并能通過老
師方法的引導,品析語言,體味語言的生動性與情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品析的角度,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表達。
四、總結本課體會精神
教師小結本課所學知識基礎上,引導學生培養關注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設計意圖】由本文內容的品讀,情感的把握,啟發學生要關注自然,保護自然。
五、作業布置
請同學們嘗試運用生動說明的寫法,搜集生活中的生物入侵者相關介紹性資料,寫一段說明文字。
【設計意圖】就課堂學習重點進行課外可行性的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將感知到的說明方法在練筆中加以嘗試。學用結合。
板書設計:
生物入侵者
修辭生
成語動
說
明
科學小品文
八上第四單元《生物入侵者》參考資料 篇16
●教學目標
閱讀課文,了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
危害。(至少搜集一種生物入侵者的資料)
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記在卡片上。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教師講述一則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體播放生物入侵的相關資料)。
教師講完后,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
明確:科技高度發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
戰,環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境
問題的中心議題。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生物入侵者》,希望學習此文能促使我們提高保
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師板書課題)
■題解
要求學生合上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義。
要求學生從文中勾畫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教師用多媒體(或幻燈)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閱讀思考。
a.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
b.你覺得學習本文應從哪些方面人手?試擬出本文的學習目標。
質疑問難、交流互動。
a.小組內交流:
◆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弄清文章內容,并共同擬定學習目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并共同解決,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課下與老師、
b.班上交流:明確本文學習目標及主要內容。
明確學習目標(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
主要內容: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
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采取的相應措施。
編寫提綱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示,要求學生在空缺處填上相關內容。
引出話題: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擺出現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態度:——(段)
采取措施:——(段)
■寫法探究
O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順序
a.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b.探究本文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明確: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且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
分明。
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學生討論后教師板書: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運用上述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
(將學生分成三大組,每一組找一種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看哪一組找得又快又好)
C.說說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作用,并從文中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可安排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結
要求學生從主要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對全文作一個小結。
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于生態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
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
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借鑒。
延伸拓展
教師出示一只彩色粉筆,要求學生從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說明方法中至少選
兩種方法對其作簡要說明。(每一小組推薦一個同學,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最好。)
自然界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現實生活中如果發
現生物入侵者我們該怎么做?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生物入侵的資料,然后各小組推薦1~2份到班
上展覽。(展覽安排在課后)
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業
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并從中任選五個詞語寫一段話。(不超過150字)
查閱資料,了解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