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上冊全冊復習提綱(二)
36、蛾蝶類昆蟲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向空氣中釋放性外激素。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7、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維持生態平衡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③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38、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39、物質循環:在生態系統中,物質不斷地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體內,又從生物體內回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40、對自然界的物質循環起作用的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即在生態系統中,能把有機物變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無機環境中的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41、動物幫助植物傳粉能使植物順利地繁殖后代,動物幫助植物傳播果實和種子,有利于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動物有些行為也對植物不利,比如:蝗蟲啃食玉米葉片。
42、仿生:是指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儀器設備。仿生的例子有:抗荷服(長頸鹿),人造地球衛星的控溫系統(蝴蝶),蠅眼照相機(蠅的復眼),雷達(蝙蝠),薄殼建筑(蛋殼),潛水艇(鯨魚)等。
第四章 細菌和真菌
43、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饅頭上長出的一個個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44、細菌菌落與真菌菌落的區別是:
大小
形態
顏色
細菌
小
表面或粗糙干燥或光滑粘稠
無色或黃白色
真菌
大
絨毛狀、絮狀、蜘蛛網狀
紅、褐、綠、黑等
45、培養細菌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養基 →高溫滅菌冷卻 →接種 →恒溫培養。
高溫滅菌的目的是:殺死培養皿和培養基內原有的菌。
接種前冷卻的目的是:以免高溫殺死要接種的菌。
46、細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條件是: 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有機物。有的細菌并不需要氧,這樣的菌叫做厭氧菌(如乳酸菌、破傷風桿菌)。
47、發現細菌的是列文虎克。“微生物學之父”是巴斯德,他通過“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他還發現了乳酸菌、酵母菌,發明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
48、細菌:(1)觀察工具:個體十分小,必須用高倍顯微鏡或者電鏡觀察。
(2)根據形態分為:球菌、桿菌、螺旋菌。細菌都是單細胞的。
(3)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特殊結構:鞭毛(運動)和莢膜(保護)。
(4)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是: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這樣的生物是原核生物。(5)營養方式:其體內沒有葉綠體,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大多數是異養。
(6)生殖:細菌的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7)細菌分布廣泛的原因:①分裂生殖②利用芽孢度過不良時期③個體微小易擴散。細菌會形成休眠體芽孢度過不良環境。所以我們平時的殺菌應該以殺死芽孢為原則。
49、常見真菌:多細胞真菌:大型真菌(蘑菇)、霉菌;單細胞真菌:酵母菌。
50、真菌共同特點有:①細胞都有真正的細胞核,是真核生物。②與植物細胞相比依然沒有葉綠體,因而營養方式為異養。③生殖方式為孢子生殖。
xx版全新八年級生物上冊復習提綱(2)51、青霉孢子是青綠色,著生在直立菌絲上,呈掃帚狀。
第四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