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的收集(精選14篇)
數據的收集 篇1
(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讓學生會采取合理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能對數據加工、整理。進一步了解、掌握抽樣調查的優缺點。2)能力目標:初步經歷數據的收集、加工與整理過程,發展學生的統計意識和數據處理的能力。通過調查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對真實的素材的調查培養學生的求真的科學態度。通過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大家的團結合作精神。(二)重點、難點:重點是怎樣采取合理的方法調查收集數據。難點是抽樣調查的時候如何確定調查對象和范圍,使收集的數據具有代表性和廣泛性。(三)教具準備:自制課件備用。(四)教學過程:一.引入:1。讓學生欣賞音樂《發如雪》問:你能寫出歌名嗎?讓學生在同學和聽課老師中分別開展調查,把調查數據在課件上展示。學生調查表 老師調查表
回答情況
人數
百分比
答對
答錯
回答情況
人數
百分比
答對
答錯2。在全班學生中開展調查,每個同學每年去肯德基(或麥當勞)消費的次數。并把調查結果和老師在課前在郊區中學的同年級的學生中的調查結果做對比。學生調查表 某郊區中學八年級某班學生調查表一年中消費的次數人數從來不去1—6次6次以上一年中消費的次數人數從來不去371—6次116次以上2問題:1)同樣的調查,為什么有不同的統計結果?答:調查的對象不同,也就是我們抽取的樣本不同,他們的情況就有所不同。2)上面兩個調查結果能否反映在全體師生中調查同樣問題的情況?答:不能,因為他們不具有代表性和廣泛性.3)下面的表格能反映全國所有的八年級學生進入肯德基(或麥當勞)消費的情況嗎?4)簡單分析一下以上兩個問題的原因。二.新課:為了了解你所在地區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你準備怎樣收集數據?學生答:抽樣調查.下面分別是小明和小穎的調查結果:小明在公園調查了1000名老年人,他們一年中生病的次數如圖:
小穎在醫院調查了1000名老年人,他們一年中生病的次數如圖:
提問:比較一下兩個人的數據的差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是小華調查了10名老年鄰居,他們一年中生病的次數在下表:
你同意他的做法嗎?學生:他調查的人數太少,不能用來推斷全地區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你對他們三個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說說你的理由.(讓學生討論交流,給出自己的理由,老師給予鼓勵.)結論:上面三個同學的做法都沒有注意到抽樣是樣本的代表性和廣泛性.那么我們在抽樣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樣本的代表性和廣泛性你怎么理解?(讓學生繼續討論交流,老師引導)議一議:為了了解你所在地區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你認為該怎樣收集數據?(分組討論,合作完成,老師引導學生從調查目的,總體,個體,樣本幾個方面來思考,讓學生自己想出抽樣的方法.)如果沒有討論出類似的方案,就提問:小華利用派出所的戶籍網隨即調查了該地區的10%的老年人,發現他們一年中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認為他的調查方式如何?想一想:(學生邊討論邊讓他們小結)你能舉例說明什么時候應該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收集數據嗎?(讓學生能說出抽樣調查的優點和缺點.)就你舉的例子說說抽樣時應該注意什么?做一做:在你們舉的例子中選一個例子,設計一個方案來調查它.在上面的過程中,如果有人提出抽樣只要樣本的數量大就能保證結果的準確這種觀點,就給出下面的閱讀材料:(或者作為欣賞)
大樣本一定能保證調查結論的準確嗎?1936年,美國<<文學文摘>>雜志根據1000萬戶電話用戶和從該雜志訂戶所收回的意見,斷言蘭登將以370:161的優勢在總統選舉中擊敗羅斯福,但結果是羅斯福當選了,<<文學文摘>>大丟面子,原因和在呢?原來,1936年能裝上電話或訂閱<<文學文摘>>的人,在經濟上都相對富裕,而收入不太高的大多數選民選擇了羅斯福.<<文學文摘>>的教訓表明,抽樣調查時,既要關注樣本的大小,又要關注樣本的代表性.作業:1.為了完成任務,你認為采用什么樣的調查方式更合適? (1)了解你們班的同學周末時間是如何安排的 ;(2)了解一批圓珠筆芯的使用壽命;(3)了解我過八年級學生的視力情況.2.電視臺需要在本市調查節目的收視率,每個看電視的人都要被問到嗎?對一所中學學生的調查結果能否作為該節目的收視率?你認為對不同的地區,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人所做的調查結果會一樣嗎?
數據的收集 篇2
教 學 設 計
教 學 后 記
課 題
數 據 的 收 集(2)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調查與收集數據的過程,從中體會到數據在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中是有用的,學會收集數據,掌握收集數據的方法,利用數據解決問題。
過程和方法
組織學生開展調查,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數據,課堂上集體討論,在合作探究活動中獲取知識,感受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興趣于探究活動,愿意和他人交流,學會表達,學會質疑,逐步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數據的重要性,掌握數據收集的方法。
難點:如何收集數據,利用數據來解決問題。
教
學
策
略
教法選擇
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開展課堂活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參與交流,發表意見。
學法引導
通過詳細閱讀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親身實踐、自主探索,了解收集數據的過程、方法和用途并收集數據。
課堂組織形式
課堂活動課: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學生參與辯論,課堂展開調查,師生共同小結。
教
學
過
程
一、課堂導入
寓言小故事:通過寓言小故事引入教學,使學生的注意力進入到課堂的活動中,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認識到數據的收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二、分組討論
分小組討論:把學生分成六個討論小組,每位同學把自己經歷調查所收集到的數據,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在小組中闡述自己的想法,介紹收集數據的過程和方法,選出有代表性的數據,進行修改認證。
三、集體分享
選派代表發言:每一個討論小組派一至三位代表把本組有代表性的數據收集公布,闡述調查的問題,數據收集的對象、方法和過程,和同學們一起探討數據的作用,分享調查的成果。學生或老師提出質疑,共同評價,達成共識。
四、課堂調查
課堂開展調查研究:在分享學生數據收集的基礎上,師生合作交流,通過課堂調查,用唱票的方法,了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用數據說話。
五、反思提高
活動過程 小結:對整個數據收集的過程做一個小結,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總結數據收集的方法,了解到實驗次數增多對結果產生的影響,明白數據在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是有用的這個道理。
六、課后作業
1、把收集的數據加以整理,寫出一份報告。
2、課本第188頁習題5.1 第1、2題,可以到其它班級收集數據。
3、閱讀課本第189~192頁
備注:
數據的收集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學會把一些原始數據進行分類和整理,填寫完成簡單的統計表.
2.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
3.培養學生觀察、整理、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對原始數據進行分組整理,制作統計表.
教學難點
制作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課前要求學生測量自己的身高,上課時學生報數據,教師填到表格上.
五年級一班女同學測量身高記錄單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錢秀英
130
蔡雅平
141
馮淑慧
138
王 華
140
秦 玲
152
杜小芳
154
李娟娟
131
顧偉芳
137
許 陽
134
張 紅
142
牛愛珍
151
朱 麗
144
李靜華
145
錢 霞
138
劉競蔚
145
宋 莉
144
陸 莎
144
楊寧一
139
朱桂芬
140
朱 彥
143
夏 萍
146
王麗琴
142
陸小梅
144
武星云
148
二、學習新課.
(一)教師提問:
1、根據這張身高記錄單能不能很快看出我們班同學的身高大多數在什么范圍內?
2、要想看出同學身高分布情況,應該怎么辦?(分類整理)
3、如何進行分類整理呢,學生分組討論并試分類.
(二)在學生討論分類的基礎上,總結出整理數據的方法:
1、先從記錄單上找出所有數據的分布范圍.(最矮的,最高的.)
2、先確定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再根據找出的數據范圍,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畫出表格,填寫欄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數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填入“身高”一欄內;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寫明統計表的名稱和日期.
3、統計各段中原始數據的數目.統計時可以按照原始數據記錄單上順序,用劃“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數目;最后核對一下各段人數有沒有錯誤.
五年級一班女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表
1999年3月
身高
(厘米)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計
人數
教師提問:這個統計表除了橫著設計,還可以怎樣設計?
介紹另一種制表方法:
身高(厘米)
人數
合計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三)出示思考題,學生分組討論:
1、這個班同學身高在哪個范圍內的人數最多?
2、這個班同學一共有多少人?
3、你還能從這個統計表中觀察出哪些內容?
4、整理后的統計表和原始數據記錄單相比,有哪些優點?
教師提問:
1、既然整理后的統計表比原始數據記錄單有優越性,那么原始數據經過整理以后,原始數據是不是就可以丟棄不要了呢?
2、如果要計算這個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應該怎樣計算?需要怎樣計算?需要根據哪個表計算?(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統計中原始數據非常重要,不能隨便丟失.)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1
優
9
達標
17
優
25
優
2
優☆
10
達標
18
優☆
26
優
3
達標
11
良
19
優
27
優
4
良
12
良
20
優
28
待達標
5
優
13
優
21
達標
29
優
6
優
14
優
22
良
30
優☆
7
達標
15
優
23
達標
31
達標
8
優
16
達標
24
良
32
良
請你把這次考試的成績按分數高低整理填入下表.
成績
優☆
優
良
達標
待達標
人數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題:
1、在哪個分數段的人數最多?優以上的有多少人?
2、要想從表中反映出總人數應加哪一項統計內容?
(二)音樂老師記錄下來五年級二班的音樂成績,請同學們幫助音樂教師統計一下這個班的優、良、達標、待達標的人數,看哪個同學統計得快?
五年級二班上學期音樂成績記錄單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1
良
7
達標
13
待達標
19
優
25
良
31
待達標
2
優
8
優
14
良
20
達標
26
達標
32
良
3
優
9
優
15
達標
21
良
27
良
33
達標
4
優
10
良
16
優
22
良
28
優
34
優
5
良
11
良
17
優
23
優
29
良
35
良
6
達標
12
優
18
良
24
優
30
優
36
優
根據上面的原始數據填寫下表,然后說一說每個等級的學生各有多少人.
五年級二班上學期音樂評定成績統計表
1997年7月
成績
優
良
達標
待達標
人數
(三)下面是五年級二班男同學的體重紀錄單.
根據記錄單上的數據填寫下表.填完表后說出這個班男同學體重在哪個范圍內的人數最多.
體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四、課堂總結.
制作統計表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數據的范圍,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據統計的需要和數據范圍的具體情況,把數據范圍劃分成幾組,并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編制成表.
3、統計各組中原始數據的數目,填寫統計表.
五、布置作業 .
下面記錄的是某班同學有課外書的數量(單位:冊).
27 13 25 16 28 17 26 18 19 9 11 7 27
30 23 6 29 19 16 11 18 21 17 33 29 17
9 17 28 5 15 19 14 22 16 5 15 14
根據這些數量填寫下表.填完表后再說一說,課外書的冊數在哪個范圍內的人數最多,并算出全班平均每人有多少冊課外書.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石頭剪子布
游戲目的
使學生學會統計的方法,并能夠制作簡單的統計圖表.
游戲人數
多于三人.
游戲規則
1.讓兩位小朋友面對面站好,將手藏在后面,在喊完“石頭剪子布”后,同時出示“石頭”、“剪刀”或者“布”,看看誰的大(石頭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布大于石頭).為了讓其他小朋友都知道比賽的結果,每贏一次都得大聲地叫一下:“啊,我贏啦!”這樣玩6次.
2.其他小朋友記下他們每人贏的次數,看看最后到底誰贏,并用不同的統計表或統計圖來表示最后的結果.
數據的收集 篇4
第四章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4.1 喜愛哪種動物的同學最多——全面調查舉例(第1課時)
課題:§4.1 喜愛哪種動物的同學最多——全面調查舉例(第1課時)教材: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上冊第154~158頁授課教師:臨川四中萬梅秀[教材分析]1、本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喜愛哪種動物的同學最多——全面調查舉例》是第三學段統計部分的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這是在前兩個學段已有數據處理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是從一個較高的層面來系統整理前兩個學段的相關的內容.本節教材通過一個實際例子介紹全面調查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數據處理的全過程,使學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活動過程中,逐步學會用數據說話,自覺地想到用統計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2、教學重點(1)會設計簡單的調查問卷,收集數據.(2)會用表格整理數據.3、教學難點(1)根據具體情況,設計調查問卷(2)用表格整理數據4、教學關鍵得出全面調查的基本過程[教學目標]基于上述對教材地位與作用的分析,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的年齡特征,制定本節如下的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目標:(1) 經歷數據處理的全過程,培養學生運用數據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2) 能根據具體情景,設計問卷收集數據.(3) 會用表格整理數據.2、過程與方法目標:(1) 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讓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學習統計內容,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數據說理”的方法.(2) 通過對全班吃洋快餐情況的調查和吃洋快餐危害的了解,培養學生科學合理的飲食觀念.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經歷全面調查的過程,體驗統計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樂于接觸社會環境中的數學信息,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但數據處理技能仍不強,尤其對根據調查目的設計調查問卷和用表格整理數據不習慣,所以對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教學設計中,通過搭設臺階,設計提問來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過程]本節課按照“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
——“描述、分析數據”——“歸納小結”的流程展開.
教學環節
教 學 內 容
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播放動畫,六種動物展示各自的才藝.2、提出問題(1)這些動物中,你最喜愛哪種動物?(2)我們班,喜愛哪種動物的同學最多?3、引出課題提高學習內容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求知.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為引出課題,作好鋪墊二、提出問題,引發思考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來調查全班喜愛哪種動物的同學最多?給學生一個自由發言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預計學生可能會想到舉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收集數據的必要性.
教學環節
教 學 內 容設計意圖三、設計問卷,收集數據1、收集數據設計調查問卷,對全班同學進行問卷調查來收集數據.2、議一議設計一張調查問卷,用它可以調查喜愛哪種動物的同學最多.(1)請問:設計這張調查問卷時,應向每位學生提出什么問題?(2)請設計一張符合要求的調查問卷.使學生從事收集數據的活動,培養學生用數據說話的意識.為學生自己設計問卷,作好鋪墊.讓學生積極合作動手設計問卷,學會設計簡單的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 年 月 日
姓名
你最喜愛的動物的編號(只寫一種)
三、設計問卷,收集數據3、教師展示學生設計的調查問卷.4、教師給出一種調查問卷的樣式,并作出說明.如果把這些動物編號,統計起來會方便些.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讓全班學生都會設計調查問卷.給動物編號只是為了統計方便,編號本身沒有數量意義.
表4-1 全班同學最喜愛某種動物的人數分布表
動物編號
動物名稱
劃記
人數
百分比
1
兔子
2
小鴨
3
公雞
4
企鵝
5
烏龜
6
老虎
合計
四、利用表格,整理數據1、整理數據為了更清楚地了解調查結果,需要對數據進行整理,一般可用表格整理數據.表格通常由行和列組成.表格上方一般要有表頭.劃記:用“正”字的每一劃(筆畫)代表一個數據,該數據每出現一次記一劃.讓學生從事整理數據的活動,感受表格的作用.讓學生掌握統計表的結構.
教學環節
教 學 內 容
設計意圖五、描述數據,分析數據1、描述數據為了直觀地看出表4-1中的信息,還可以用條形圖和扇形圖來描述數據.(教師根據表4-1,利用計算機制成條形圖,扇形圖)2、讀圖根據統計表,條形圖,扇形圖,你能說出全班同學喜愛六種動物的情況嗎?體會統計圖表示數據的有效性,感受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的優越性.讓學生學會分析數據.六、問題解決,及時鞏固1、全面調查通過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讀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全班同學喜愛六種動物的情況.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對全體對象進行了調查.像這樣考察全體對象的調查屬于全面調查.2、隨堂練習①展示麥當勞、肯德基的商標.②提問:你喜愛洋快餐的情況是( )1 不喜歡吃 2 一般 3 喜歡吃③收集全班同學喜愛洋快餐的情況編號④讓學生利用表格整理收集的數據.⑤播放錄像——“洋快餐之憂”中的片斷掌握全面調查的概念,了解處理數據的四個環節.調查學生身邊的事,讓學生感受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學會用表格整理數據.讓學生深思熟慮感受洋快餐的危害,培養學生科學健康的飲食觀念.七、歸納小結,布置作業課堂小結:1、這節課我們通過調查喜愛哪種動物的同學最多,學習了設計調查問卷,收集數據,利用表格整理數據.2、通過這節課,我們再次感受到了統計與現實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感受到用數據說理的好處.課外作業:習題4.1/1,3課外閱讀:“洋快餐之憂”網址:;ref=openvwmvpath_cctvcom/jingjibanxiaoshi//02/jingjibanxiaoshi_300_XX0222_3.wmv從教學目標的三個方面進行簡練的小結,幫助學生養成用數據說理的好習慣.讓學生加深對洋快餐危害的了解.教學設計的幾點說明:1、為實現課程改革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基本理念,本節課的設計不拘泥于原教材的內容安排,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遵循學生認知的心理規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和加工,從容易引起學生合情猜想的實際問題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優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2、關于教學方法,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愉快地學習,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數學教學思想,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3、在教學手段方面,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使得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4、關于教學過程,按照“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提出問題,引發思考”——“設計問卷,收集數據”——“利用表格,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問題解決,及時鞏固”——“歸納小結,布置作業”的程序展開,以趣味性較強的動畫引入課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進而水到渠成地得出數據處理的四個環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到新知識.在設計課堂練習時,以“吃洋快餐的情況”作為調查對象,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滲透了科學健康的飲食觀念.
數據的收集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能按需要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整理.
2.加深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提高學生看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小華統計一個停車場里各種機動車的數量.數出有摩托車3輛,小汽車15輛,大客車8輛,載重車6輛.請你幫助她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教師:要把題中的數據填入統計表中相應的欄目里,再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各種車輛數的多少.從題目的條件中可以看出,要統計的有幾種數量?(幾種車,每種多少輛.)
教師:制成的統計表有幾欄,每欄多少格?
教師提問:看一看條形統計圖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學習新課.
(一)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
教師:上面復習題中,統計停車場里面的車輛時,由于車輛是靜止不動的,我們可以分類數出各種車的輛數,是用逐項數出數目的方法收集的數據.如果我們要統計一個路口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的各種機動車的數量,還能用逐項數出的方法來收集數據嗎?
教師:收集數據時,根據具體條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收集.今天就來學習一種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常用方法(板書課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師:請同學們作好準備,你們收集過路口的各種機動車數量.
學生匯報收集的數據
教師提問:為什么你們收集的數據不統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進?
學生討論:小組內分工,每人記一種車的數;先把各種車的名稱寫出來排列好,過車時分別作出“正”字的記錄……
學生匯報后教師板書:
摩托車:正
小汽車: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車:正正
載重車:正正正正
(二)填統計表和統計圖.
1、教師:上面收集的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出來,要把這些數據整理,制成統計表.
機動車種類
輛數
合 計
摩 托 車
小 汽 車
大 客 車
載 重 車
教師提問:請看條形統計圖,每格表示多少?這個數能不能改變?
教師說明:條形統計圖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數量,要根據統計的數據大小而定.
2、學生練習.
把課本第2頁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補填完整.
3、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從1992年到1996年,全國每年增加的人口數依次是1348萬、1346萬、1333萬、1271萬和1268萬.完成下面的統計表.
教師:統計表要分幾欄?為什么?要分幾格?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數(萬)
三、鞏固練習.
拿一枚1角硬幣,從桌面上約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邊做邊記錄落下后的情況,然后填入下面的統計表.
四、課堂總結.
我們收集數據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課后作業 .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的數據,并進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書設計 .
數據的收集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能按需要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整理.
2.加深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提高學生看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小華統計一個停車場里各種機動車的數量.數出有摩托車3輛,小汽車15輛,大客車8輛,載重車6輛.請你幫助她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教師:要把題中的數據填入統計表中相應的欄目里,再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各種車輛數的多少.從題目的條件中可以看出,要統計的有幾種數量?(幾種車,每種多少輛.)
教師:制成的統計表有幾欄,每欄多少格?
教師提問:看一看條形統計圖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學習新課.
(一)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
教師:上面復習題中,統計停車場里面的車輛時,由于車輛是靜止不動的,我們可以分類數出各種車的輛數,是用逐項數出數目的方法收集的數據.如果我們要統計一個路口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的各種機動車的數量,還能用逐項數出的方法來收集數據嗎?
教師:收集數據時,根據具體條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收集.今天就來學習一種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常用方法(板書課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師:請同學們作好準備,你們收集過路口的各種機動車數量.
學生匯報收集的數據
教師提問:為什么你們收集的數據不統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進?
學生討論:小組內分工,每人記一種車的數;先把各種車的名稱寫出來排列好,過車時分別作出“正”字的記錄……
學生匯報后教師板書:
摩托車:正
小汽車: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車:正正
載重車:正正正正
(二)填統計表和統計圖.
1、教師:上面收集的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出來,要把這些數據整理,制成統計表.
機動車種類
輛數
合 計
摩 托 車
小 汽 車
大 客 車
載 重 車
教師提問:請看條形統計圖,每格表示多少?這個數能不能改變?
教師說明:條形統計圖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數量,要根據統計的數據大小而定.
2、學生練習.
把課本第2頁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補填完整.
3、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從1992年到1996年,全國每年增加的人口數依次是1348萬、1346萬、1333萬、1271萬和1268萬.完成下面的統計表.
教師:統計表要分幾欄?為什么?要分幾格?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數(萬)
三、鞏固練習.
拿一枚1角硬幣,從桌面上約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邊做邊記錄落下后的情況,然后填入下面的統計表.
四、課堂總結.
我們收集數據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課后作業 .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的數據,并進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書設計 .
數據的收集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能按需要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整理.
2.加深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提高學生看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小華統計一個停車場里各種機動車的數量.數出有摩托車3輛,小汽車15輛,大客車8輛,載重車6輛.請你幫助她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教師:要把題中的數據填入統計表中相應的欄目里,再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各種車輛數的多少.從題目的條件中可以看出,要統計的有幾種數量?(幾種車,每種多少輛.)
教師:制成的統計表有幾欄,每欄多少格?
教師提問:看一看條形統計圖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學習新課.
(一)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
教師:上面復習題中,統計停車場里面的車輛時,由于車輛是靜止不動的,我們可以分類數出各種車的輛數,是用逐項數出數目的方法收集的數據.如果我們要統計一個路口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的各種機動車的數量,還能用逐項數出的方法來收集數據嗎?
教師:收集數據時,根據具體條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收集.今天就來學習一種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常用方法(板書課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師:請同學們作好準備,你們收集過路口的各種機動車數量.
學生匯報收集的數據
教師提問:為什么你們收集的數據不統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進?
學生討論:小組內分工,每人記一種車的數;先把各種車的名稱寫出來排列好,過車時分別作出“正”字的記錄……
學生匯報后教師板書:
摩托車:正
小汽車: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車:正正
載重車:正正正正
(二)填統計表和統計圖.
1、教師:上面收集的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出來,要把這些數據整理,制成統計表.
機動車種類
輛數
合 計
摩 托 車
小 汽 車
大 客 車
載 重 車
教師提問:請看條形統計圖,每格表示多少?這個數能不能改變?
教師說明:條形統計圖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數量,要根據統計的數據大小而定.
2、學生練習.
把課本第2頁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補填完整.
3、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從1992年到1996年,全國每年增加的人口數依次是1348萬、1346萬、1333萬、1271萬和1268萬.完成下面的統計表.
教師:統計表要分幾欄?為什么?要分幾格?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數(萬)
三、鞏固練習.
拿一枚1角硬幣,從桌面上約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邊做邊記錄落下后的情況,然后填入下面的統計表.
四、課堂總結.
我們收集數據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課后作業 .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的數據,并進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書設計.
數據的收集 篇8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并掌握復式統計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據統計表進行簡單的分析.
2、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做題習慣,并結合問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制作復式統計表.
教學難點
復式統計表表頭的設計.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教師提問:如何對原始數據進行分組整理?
2、請學生說一說根據每張表格,你能觀察出哪些內容?
興農小學活動課程四個小組的學生人數統計表
數學小組 生物小組
性別
合計
男生
女生
性別
合計
男生
女生
人數
22
14
8
人數
15
7
8
航模小組 美術小組
性別
合計
男生
女生 性別
合計
男生
女生
人數
17
13
4
人數
24
12
12
二、學習新課
(一)教師提問:
1、四張表格各自表示一項小組活動的情況,怎樣才能很快地比較各個小組中人數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嗎?(分組討論.)
2、想一想,能不能把這四個小組活動人數情況放在一個統計表里?
(學生嘗試把四個統計表繪制成一個復式統計表.)
3、制作這個統計表時,要反映哪幾方面的問題?怎樣設計?(再分組討論,回答.)
教師明確:這個統計表要反映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組,另一方面是各組的人數情況.
興農小學活動課程四個小組的學生人數統計表
年 月 日
男生
女生
數學小組
生物小組
航模小組
美術小組
4、這個統計表中還有哪些項目不清楚?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5、如果想要統計每個小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應該怎么辦?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個小組的總人數,又應該怎么設計?
(分組討論、嘗試獨立設計表頭及其它各項內容.)
教師說明:表內的數據要反映四個小組的情況,所以表頭的豎向分欄中寫出了四個小組的名稱和總計;同時表內還要能看出各小組男、女生人數,所以表頭的橫向分欄中寫出了性別與合計.左上角一格用斜線分成三部分.)
“1”說明橫欄類別,“2”說明豎欄類別,“3”說明表頭有下方的空格是填寫數據的(有時還注明數據的單位).
(二)學生獨立填表
(三)興農小學活動課程小組人數統計表
年 月 日
教師強調:
1、填整理好的數據;
2、再填合計、總計,根據這兩項結果檢查所填數據是否正確,養成良好的檢驗習慣;
3、檢查統計表的名稱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寫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個書店第一季度的售書情況如下,制成統計表.
一月份售出:文藝書1620冊,科技書2087冊,工具書153冊;
二月份售出:文藝書4763冊,科技書4262冊,工具書425冊;
三月份售出:文藝書2835冊,科技書2247冊,工具書363冊.
(五)教師提問:制作復式統計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師明確:
1、先根據統計內容確定編制的統計表要分幾項,橫著和豎著各應該畫幾個格;
2、填好表頭中各項的名稱,有單位的要注明單位名稱.在填寫表頭時,還可以告訴學生,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總計”和“合計”一般要放在統計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
3、在畫好的表格上面要寫出統計表的名稱和制表日期;
4、把統計好的數據一一填入表內;
5、把統計的材料與表中填好的數據核對一下,看有沒有漏寫或誤寫的地方,合計和總計計算得對不對.
三、鞏固反饋
在課前調查的基礎上,做練習.
(一)調查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填入下面的統計表.
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統計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1、哪個年級人數最多?哪個年級人數最少?
2、全校學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4、你還能從表中知道哪些情況?
(二)調查本班各小組學生家長的職業情況,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組學生家長職業情況統計表
教師提問:你能從表中了解到哪些情況?
(三)我國1978年和1988年人口總數和糧食年產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適的數(得數保留三位小數),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我國1978年、1988年總人口和糧食年產量統計表
1、我國1988年比1978年糧食年產量增加多少億噸?
2、我國1988年糧食年產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3、我國1978年和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糧食多少噸?1988年比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糧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課堂總結
制作復式統計表應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
我國1998~2000年的糧食和棉花產量如下:
1998年:糧食51229.5萬噸,棉花450.1萬噸;
1999年:糧食50838.6萬噸,棉花382.9萬噸;
2000年:糧食46251.0萬噸,棉花435.0萬噸.
根據以上數據制成統計表.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調查:兒童電視節目收視率
活動目的
1.讓學生通過對愛看什么電視欄目的收集、整理及數據分析,體會統計的意義.
2.學會調查的各種方法,并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兒童電視片頭片段的錄像帶、錄像機、幾種表格.
活動過程
一、引入.
教師播放兒童喜歡看的各種節目片頭.
你喜歡看什么節目?【《大風車》、《東方兒童》、《東芝動物樂園》、《小神龍俱樂部》…… 】
二、展開.
1.師: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學們喜歡看什么欄目的電視,你準備怎么做?
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問一問.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區進行一次調查.
生:可以在班級里問一問.
師補充:還可以設計項目,讓被調查的人來填寫.這種方法叫“問卷法”.
2.小組合作.
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案(包括對象、方法、內容),說明自己組的方案及其優點,別的組進行質疑.
(1)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
小組1:用談話的方法進行調查,步驟是:隨意地找同學,碰到一個同學問一些問題,問題主要有“你喜歡看電視嗎?”“你喜歡看哪個欄目的電視?”
小組2: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情況比較準確,同學們填問卷時也比較方便.
小組3: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還有一點補充,在問卷下面增加了備注欄,讓同學們挑選后還可以寫一寫問卷中沒有引出的但自己喜歡看的電視欄目,如《新聞》等.
小組4: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問:你為什么喜歡看這個欄目?
(2)評價各種調查方法的優、缺點.
三、用談話法收集電視欄目的收視情況.
1.師:現在我們用談話法來了解我班同學喜歡看的電視欄目.
(1)收集數據
喜歡看的電視欄目.
姓名 性別 喜歡看的電視欄目 原因
(2)整理數據并制成表.
2.回答問題.
(1)看各類欄目的人數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幾?男生比較喜歡什么欄目?女生比較喜歡什么欄目?
(2)哪個欄目的收視率最高?你從該欄目里學到了一些什么?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有多長?你看電視與你的學習有沒有發生沖突?你是怎樣解決的?
3.小結.
數據的收集跟我們的學習、生活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學齡兒童的入學率、失學率等,國家重大的決策的制定,都要參考有關的統計數據.
數據的收集 篇9
教學目標
(一)初步理解并掌握復式統計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據統計表進行簡單的分析。
(二)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做題習慣,并結合問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提高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復式統計表的制作方法。
復式統計表表頭的設計。
教學用具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電腦動畫。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①教師:如何對原始數據進行分組整理?
②出示四張統計表,請學生說一說根據每張表格,你能觀察出哪些內容?(表1)
(二)學習新課
1.教師:這四張表格各自表示一項小組活動的情況,怎樣才能很快地比較各個小組中人數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嗎?(分組討論。)
啟發學生:想一想,能不能把這四個小組活動人數情況放在一個統計表里?學生嘗試把四個統計表繪制成一個復式統計表。
提問:制作這個統計表時,要反映哪幾方面的問題?怎樣設計?(再分組討論,回答。)明確:這個統計表要反映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組,另一方面是各組的人數情況,并用電腦出示下表。(表2)
2.教師:
①這個統計表中還有哪些項目不清楚?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②如果想要統計每個小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應該怎么辦?
③如果想要反映出每個小組的總人數,又應該怎么設計?
分組討論、嘗試獨立設計表頭及其它各項內容。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先介紹表頭中各項內容,再介紹合計和總計欄。(電腦逐項出示。)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出示表頭,啟發學生想,這樣的表能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引導學生看表頭,表內的數據要反映四個小組的情況,所以表頭的豎向分欄中
寫出了四個小組的名稱和總計;同時表內還要能看出各小組男、女生
人數,所以表頭的橫向分欄中寫出了性別與合計。左上角一格用斜線
分成三部分。(表3)
“1”說明橫欄類別,“2”說明豎欄類別,“3”說明表頭右下方的
空格是填寫數據的(有時還注明數據的單位)。
復式統計表的各項準備好后,學生獨立把數據填好,老師巡視指導。(表4)
重點強調:①先填整理好的數據;②再填合計、總計,根據這兩項結果檢查所填數據是否正確,養成良好的檢驗習慣;③檢查統計表的名稱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寫完整了。
3.出示填空題:
從合編以后的統計表中,可以看出:
①這四個小組共有學生________人,其中男生有________人,女生有________人;
②人數最多的是________小組;
③男生人數最多的是________小組;
④女生人數最少的是________小組。
學生獨立完成并講評。
提問:從表中還能觀察出什么內容?
4.做一做。
一個書店第一季度的售書情況如下,制成統計表。
一月份售出:文藝書1620冊,科技書2087冊,工具書153冊;
二月份售出:文藝書4763冊,科技書4262冊,工具書425冊;
三月份售出:文藝書2835冊,科技書2247冊,工具書363冊。(表5)
教師注意巡視,檢查①欄目設計;②各項數據是否正確。
5.教師:制作復式統計表的方法是什么?
(先討論,再回答。)
教師明確:
①先根據統計內容確定編制的統計表要分幾項,橫著和豎著各應該畫幾個格;②填好表頭中各項的名稱,有單位的要注明單位名稱。在填寫表頭時,還可以告訴學生,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總計”和“合計”一般要放在統計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③在畫好的表格上面要寫出統計表的名稱和制表日期;
④把統計好的數據一一填入表內;
⑤把統計的材料與表中填好的數據核對一下,看有沒有漏寫或誤寫的地方,合計和總計計算得對不對。
(三)鞏固反饋
1.在課前調查的基礎上,做練習。
(1)調查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填入下面的統計表。(表6)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哪個年級人數最多?哪個年級人數最少?
②全校學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③三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④你還能從表中知道哪些情況?
(2)調查本班各小組學生家長的職業情況,填入下表。(表7)
填完表后,提問:你能從表中了解到哪些情況?
2.我國1978年和1988年人口總數和糧食年產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適的數(得數保留三位小數),并回答下面的問題。(表8)
(1)我國1988年比1978年糧食年產量增加多少億噸?
(2)我國1988年糧食年產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3)我國 1978年和 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糧食多少噸? 1988年比 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糧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課堂總結和課后作業
教師:制作復式統計表應注意哪些問題?
制作復式統計表的5個步驟。
作業 :課本P10練習二:1。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復式統計表是在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教學的,為以后六年級學習統計圖表作準備。重點講解復式統計表的制作方法,關鍵是表頭和各欄的設計的教學。運用電腦逐項出示各欄目,使學生體會到復式統計表的制作步驟。分組討論表頭和各欄的設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主體意識。
本節新課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四個單式統計表引出要研究的問題。
第二部分:重點學習復式統計表的制作過程,共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設計表頭和各欄目內容;
第二層:填寫數據。第三部分:根據統計表可以觀察出哪些內容。
板書設計
數據的收集 篇10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學會把一些原始數據進行分類和整理,填寫完成簡單的統計表.
2.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
3.培養學生觀察、整理、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對原始數據進行分組整理,制作統計表.
教學難點
制作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課前要求學生測量自己的身高,上課時學生報數據,教師填到表格上.
五年級一班女同學測量身高記錄單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錢秀英
130
蔡雅平
141
馮淑慧
138
王 華
140
秦 玲
152
杜小芳
154
李娟娟
131
顧偉芳
137
許 陽
134
張 紅
142
牛愛珍
151
朱 麗
144
李靜華
145
錢 霞
138
劉競蔚
145
宋 莉
144
陸 莎
144
楊寧一
139
朱桂芬
140
朱 彥
143
夏 萍
146
王麗琴
142
陸小梅
144
武星云
148
二、學習新課.
(一)教師提問:
1、根據這張身高記錄單能不能很快看出我們班同學的身高大多數在什么范圍內?
2、要想看出同學身高分布情況,應該怎么辦?(分類整理)
3、如何進行分類整理呢,學生分組討論并試分類.
(二)在學生討論分類的基礎上,總結出整理數據的方法:
1、先從記錄單上找出所有數據的分布范圍.(最矮的,最高的.)
2、先確定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再根據找出的數據范圍,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畫出表格,填寫欄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數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填入“身高”一欄內;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寫明統計表的名稱和日期.
3、統計各段中原始數據的數目.統計時可以按照原始數據記錄單上順序,用劃“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數目;最后核對一下各段人數有沒有錯誤.
五年級一班女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表
1999年3月
身高
(厘米)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計
人數
教師提問:這個統計表除了橫著設計,還可以怎樣設計?
介紹另一種制表方法:
身高(厘米)
人數
合計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三)出示思考題,學生分組討論:
1、這個班同學身高在哪個范圍內的人數最多?
2、這個班同學一共有多少人?
3、你還能從這個統計表中觀察出哪些內容?
4、整理后的統計表和原始數據記錄單相比,有哪些優點?
教師提問:
1、既然整理后的統計表比原始數據記錄單有優越性,那么原始數據經過整理以后,原始數據是不是就可以丟棄不要了呢?
2、如果要計算這個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應該怎樣計算?需要怎樣計算?需要根據哪個表計算?(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統計中原始數據非常重要,不能隨便丟失.)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1
優
9
達標
17
優
25
優
2
優☆
10
達標
18
優☆
26
優
3
達標
11
良
19
優
27
優
4
良
12
良
20
優
28
待達標
5
優
13
優
21
達標
29
優
6
優
14
優
22
良
30
優☆
7
達標
15
優
23
達標
31
達標
8
優
16
達標
24
良
32
良
請你把這次考試的成績按分數高低整理填入下表.
成績
優☆
優
良
達標
待達標
人數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題:
1、在哪個分數段的人數最多?優以上的有多少人?
2、要想從表中反映出總人數應加哪一項統計內容?
(二)音樂老師記錄下來五年級二班的音樂成績,請同學們幫助音樂教師統計一下這個班的優、良、達標、待達標的人數,看哪個同學統計得快?
五年級二班上學期音樂成績記錄單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學號
成績
1
良
7
達標
13
待達標
19
優
25
良
31
待達標
2
優
8
優
14
良
20
達標
26
達標
32
良
3
優
9
優
15
達標
21
良
27
良
33
達標
4
優
10
良
16
優
22
良
28
優
34
優
5
良
11
良
17
優
23
優
29
良
35
良
6
達標
12
優
18
良
24
優
30
優
36
優
根據上面的原始數據填寫下表,然后說一說每個等級的學生各有多少人.
五年級二班上學期音樂評定成績統計表
1997年7月
成績
優
良
達標
待達標
人數
(三)下面是五年級二班男同學的體重紀錄單.
根據記錄單上的數據填寫下表.填完表后說出這個班男同學體重在哪個范圍內的人數最多.
體重(千克) 30以下 30~34 35~39 39以上
四、課堂總結.
制作統計表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數據的范圍,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據統計的需要和數據范圍的具體情況,把數據范圍劃分成幾組,并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編制成表.
3、統計各組中原始數據的數目,填寫統計表.
五、布置作業 .
下面記錄的是某班同學有課外書的數量(單位:冊).
27 13 25 16 28 17 26 18 19 9 11 7 27
30 23 6 29 19 16 11 18 21 17 33 29 17
9 17 28 5 15 19 14 22 16 5 15 14
根據這些數量填寫下表.填完表后再說一說,課外書的冊數在哪個范圍內的人數最多,并算出全班平均每人有多少冊課外書.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石頭剪子布
游戲目的
使學生學會統計的方法,并能夠制作簡單的統計圖表.
游戲人數
多于三人.
游戲規則
1.讓兩位小朋友面對面站好,將手藏在后面,在喊完“石頭剪子布”后,同時出示“石頭”、“剪刀”或者“布”,看看誰的大(石頭大于剪刀,剪刀大于布,布大于石頭).為了讓其他小朋友都知道比賽的結果,每贏一次都得大聲地叫一下:“啊,我贏啦!”這樣玩6次.
2.其他小朋友記下他們每人贏的次數,看看最后到底誰贏,并用不同的統計表或統計圖來表示最后的結果.
數據的收集 篇11
課型:分析研討課
教 學 設 計
教 學 后 記
課 題
數 據 的 收 集(2)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調查與收集數據的過程,從中體會到數據在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中是有用的,學會收集數據,掌握收集數據的方法,利用數據解決問題。
過程和方法
組織學生開展調查,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數據,課堂上集體討論,在合作探究活動中獲取知識,感受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興趣于探究活動,愿意和他人交流,學會表達,學會質疑,逐步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數據的重要性,掌握數據收集的方法。
難點:如何收集數據,利用數據來解決問題。
教
學
策
略
教法選擇
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開展課堂活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參與交流,發表意見。
學法引導
通過詳細閱讀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親身實踐、自主探索,了解收集數據的過程、方法和用途并收集數據。
課堂組織形式
課堂活動課: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學生參與辯論,課堂展開調查,師生共同小結。
教
學
過
程
一、課堂導入
寓言小故事:通過寓言小故事引入教學,使學生的注意力進入到課堂的活動中,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認識到數據的收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二、分組討論
分小組討論:把學生分成六個討論小組,每位同學把自己經歷調查所收集到的數據,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在小組中闡述自己的想法,介紹收集數據的過程和方法,選出有代表性的數據,進行修改認證。
三、集體分享
選派代表發言:每一個討論小組派一至三位代表把本組有代表性的數據收集公布,闡述調查的問題,數據收集的對象、方法和過程,和同學們一起探討數據的作用,分享調查的成果。學生或老師提出質疑,共同評價,達成共識。
四、課堂調查
課堂開展調查研究:在分享學生數據收集的基礎上,師生合作交流,通過課堂調查,用唱票的方法,了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用數據說話。
五、反思提高
活動過程 小結:對整個數據收集的過程做一個小結,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總結數據收集的方法,了解到實驗次數增多對結果產生的影響,明白數據在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是有用的這個道理。
六、課后作業
1、把收集的數據加以整理,寫出一份報告。
2、課本第188頁習題5.1 第1、2題,可以到其它班級收集數據。
3、閱讀課本第189~192頁
備注:
數據的收集 篇12
5.1 本章主要內容:1、讓同學們學會收集數據的一般步驟與方法及數據的表示方法。感受生活環境的不確定性,同時發現不確定現象背后存在的規律,并能體會到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章學習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調查收集數據的一般步驟:(1)明確調查問題(2)確定調查對象(3)選擇調查方法(4)展開調查(5)記錄結果(6)得出結論。例如:如果把你想知道你們班同學最喜歡哪個電視節目便可用下列方法去了解。①調查的問題是:最喜歡哪個電視節目。②調查對象:班級52位同學。③調查方法:民意調查。④展開調查:每們同學將自己喜歡的節目寫在紙上交到主持人手中。⑤記錄結果。用統計表將結果統計出來。節目種類新聞動畫片電視劇其它頻數5231014頻率0.0970.4420.1920.269⑥得出結論:動畫片最受歡迎。二、收集數據常用的方法:(1)民意調查:如投票選舉。(2)實地調查:現場進行觀察、收集、統計數據;(3)媒體查詢:報紙、電視、電話、網絡等都是媒體。三、數據的表示方法:(1)用統計表直接表示文字信息。(2)用統計圖直觀表示文字信息。要學會根據題意選擇不同的統計圖。①表示單個對象或單個因素的絕對統計數據較適合于用折線統計圖或條形統計圖。表示單個對象或單個因素的變化情況較適合于折線統計圖。②表示多個對象或多因素的絕對統計數據較適合于條形統計圖。例:用適當的統計圖表示第21屆世界大學運動會獲得的獎牌情況。國家金牌銀牌銅牌中國542524美國211313俄羅斯141920日本141425 ③表示多個對象或多因素的相對統計數據較適合于扇形統圖(畫扇形統計圖時要注意各部分的量所表示的百分數之和否是1,同時也要注意也量之間不能相容性。)例1:下列表格的調查結果可以用扇形統計圖表示嗎?若可以,畫出扇形統計圖;若不行說明理由網上購物60.5%網上學校54.7%網上通訊52..4%網上炒股50.9%網上游戲服務38%答:不可以。不僅因為各百分數之和大于1而且各事物之間具有相容性。例2 :某班40人一次數學測驗成績如下表各分數段(包括各兩個端點的分)60—7070——8080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人數5102513要將以上數據用扇形統計圖表示出來就要注意到80分以上的人數包括90分以上的這部分人數。所以需先將80分到90分這部分人數求出來后才能可畫統計圖。由表中數據可知80分以上到90分這部分的人數為12人四、概念的理解頻數:考察對象出現的次數。頻率:考察對象出現的次數與總次數的比值。確定事件:事件在實驗中是否發生是我們能夠預先確定的,就稱這事件為確定事件。否則就稱為不確定事件。不可能事件:一定不會發生的事件。不太可能事件:發生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必然事件:一定會發生的事件。可能事件:可能會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的事件。五、規律方法指導1、用數據說話習慣在現實世界中,有不少問題(如推薦候選人的問題)是不能靠套用公式、結論的辦法解決的,需要在觀察和積累數據的基礎上,經過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才能給出答案。2、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收集數據的基礎上我們往往采用統計表或統計圖直觀明了地表示數據。3、比較的思想方法三種統計圖各有特色,反映的側重點各不同,要在認真比較的基礎上更準確地把握,從而在應用時適當選擇。4、分類的思想在研究事件發生的各種情況時體現分類的思想,將所有事件分成三類:必然發生的、不可能發生的和可能發生的,又將可能發生的按可能性大繼續分類,在掌握應區分數學語言與日常生活中的語言。 六、本章知識結構圖
數據的收集 篇13
教學目標
(一)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能按需要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整理。
(二)加深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提高學生看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二)滲透實踐第一的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用具
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投影片出示復習題:
小華統計一個停車場里各種機動車的數量。她數出有摩托車3輛,小汽車15輛,大客車8輛,載重車6輛。請你幫助她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教師:要把題中的數據填入統計表中相應的欄目里,再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各種車輛數的多少。從題目的條件中可以看出,要統計的有幾種數量?(幾種車,每種多少輛。)
教師:制成的統計表有幾欄,每欄多少格?
學生討論、匯報后,出示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投影片或電腦圖)
學生口答填表后,問:看一看條形統計圖中,每格表示多少?
學生口答填圖,教師用活動投影或電腦圖演示填出直條。
(二)學習新課
1.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
教師:上面復習題中,統計停車場里面的車輛時,由于車輛是靜止不動的,我們可以分類數出各種車的輛數,是用逐項數出數目的方法收集的數據。
如果我們要統計一個路口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的各種機動車的數量,還能用這個方法嗎?
教師用抽拉投影片或電腦動畫錄像演示(各種車通過路口,然后消失)各車輛數同例1。
教師:還能用逐項數出的方法來收集數據嗎?
教師:收集數據時,根據具體條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收集。今天就來學習一種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常用方法。板書課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師:請同學們作好準備,你們收集過路口的各種機動車數量。(老師用電腦圖演示或抽拉投影片演示。)
教師:請說出你收集的數據?(學生匯報)
教師:為什么你們收集的數據不統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進?
學生討論:(小組內分工,每人記一種車的數;先把各種車的名稱寫出來排列好,過車時分別作出“正”字的記錄……)
教師肯定用畫“正”字的方法較好。請同學作好準備。教師再次演示,學生作記錄,然后匯報。(如統計結果,統計數不準的同學還較多,可以再演示一次。)
學生匯報后教師板書:
摩托車:正
小汽車: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車:正正
載重車:正正正正
2.填統計表和統計圖。
(1)教師:上面收集的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出來,要把這些數據整理,制成統計表。(出示統計表,請學生口答填表,教師在投影片上填出。)
出示條形統計圖(表格。)
教師:請看條形統計圖,每格表示多少?這個數能不能改變?
學生口答后教師再說明:
條形統計圖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數量,要根據統計的數據大小而定。
學生口述填圖,教師用電腦圖或活動投影片填出。
教師要求學生把課本第2頁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補填完整。
教師行間巡視,并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2)練習:
投影出題:(同課本第5頁練習一,1)
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從1992年到1996年,全國每年增加的人口數依次是1348萬、1346萬、1333萬、1271萬和1268萬。完成下面的統計表。
教師:統計表要分幾欄?為什么?要分幾格?為什么?
投影出表:
請一位同學填投影片,其余同學填書上。用學生的投影片訂正。
(三)鞏固反饋
1.課本第5頁練習一,2,填書上。
2.請同學們看電腦動畫圖,作好記錄,再完成統計表。
森林里開迎春聯歡晚會。月亮剛剛升起的時候,負責各項服務的小動物都陸續來了,有小兔、小松鼠、小貓、小狗、小熊、小猴。請你在大門口作好記錄,這些小動物來了多少只?并完成下面的統計表:
(四)課堂總結與課后作業
1.收集數據的常用方法。(板書出1,2,3。)
2.作業 :課本第5頁練習一,3。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學過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掌握用畫“正”字的方法來收集數據,并認識到收集數據的方法,和條形統計圖中每格代表的數是多少,都要根據具體的條件來確定。
新課教學在提出問題后,設計電腦動畫圖或活動投影圖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問題的現實情景,激發學生尋求合適的收集記錄方法的積極性。畫“正”字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思考、討論,再實踐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發現和掌握這個方法。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實踐的重要,要尊重實踐、注意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增長自己的才干。
新課教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學習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
第二部分學習整理數據,分為兩層。對收集到的數據分類后填統計表和填條形統計圖;通過練習,進一步了解數據分類與統計表的分欄的關系。
板書設計
數據的收集 篇14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并掌握復式統計表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并能根據統計表進行簡單的分析.
2、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做題習慣,并結合問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提高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制作復式統計表.
教學難點
復式統計表表頭的設計.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教師提問:如何對原始數據進行分組整理?
2、請學生說一說根據每張表格,你能觀察出哪些內容?
興農小學活動課程四個小組的學生人數統計表
數學小組 生物小組
性別
合計
男生
女生
性別
合計
男生
女生
人數
22
14
8
人數
15
7
8
航模小組 美術小組
性別
合計
男生
女生 性別
合計
男生
女生
人數
17
13
4
人數
24
12
12
二、學習新課
(一)教師提問:
1、四張表格各自表示一項小組活動的情況,怎樣才能很快地比較各個小組中人數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嗎?(分組討論.)
2、想一想,能不能把這四個小組活動人數情況放在一個統計表里?
(學生嘗試把四個統計表繪制成一個復式統計表.)
3、制作這個統計表時,要反映哪幾方面的問題?怎樣設計?(再分組討論,回答.)
教師明確:這個統計表要反映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分的小組,另一方面是各組的人數情況.
興農小學活動課程四個小組的學生人數統計表
年 月 日
男生
女生
數學小組
生物小組
航模小組
美術小組
4、這個統計表中還有哪些項目不清楚?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5、如果想要統計每個小組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應該怎么辦?
6、如果想要反映出每個小組的總人數,又應該怎么設計?
(分組討論、嘗試獨立設計表頭及其它各項內容.)
教師說明:表內的數據要反映四個小組的情況,所以表頭的豎向分欄中寫出了四個小組的名稱和總計;同時表內還要能看出各小組男、女生人數,所以表頭的橫向分欄中寫出了性別與合計.左上角一格用斜線分成三部分.)
“1”說明橫欄類別,“2”說明豎欄類別,“3”說明表頭有下方的空格是填寫數據的(有時還注明數據的單位).
(二)學生獨立填表
(三)興農小學活動課程小組人數統計表
年 月 日
教師強調:
1、填整理好的數據;
2、再填合計、總計,根據這兩項結果檢查所填數據是否正確,養成良好的檢驗習慣;
3、檢查統計表的名稱和填表日期是否填寫完整了.
(四)做一做
一個書店第一季度的售書情況如下,制成統計表.
一月份售出:文藝書1620冊,科技書2087冊,工具書153冊;
二月份售出:文藝書4763冊,科技書4262冊,工具書425冊;
三月份售出:文藝書2835冊,科技書2247冊,工具書363冊.
(五)教師提問:制作復式統計表的方法是什么?
教師明確:
1、先根據統計內容確定編制的統計表要分幾項,橫著和豎著各應該畫幾個格;
2、填好表頭中各項的名稱,有單位的要注明單位名稱.在填寫表頭時,還可以告訴學生,為了查表方便和醒目,“總計”和“合計”一般要放在統計表的最上面和最左面;
3、在畫好的表格上面要寫出統計表的名稱和制表日期;
4、把統計好的數據一一填入表內;
5、把統計的材料與表中填好的數據核對一下,看有沒有漏寫或誤寫的地方,合計和總計計算得對不對.
三、鞏固反饋
在課前調查的基礎上,做練習.
(一)調查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填入下面的統計表.
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統計表
填完表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1、哪個年級人數最多?哪個年級人數最少?
2、全校學生有多少人?全校女生有多少人?
3、三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4、你還能從表中知道哪些情況?
(二)調查本班各小組學生家長的職業情況,填入下表.
本班各小組學生家長職業情況統計表
教師提問:你能從表中了解到哪些情況?
(三)我國1978年和1988年人口總數和糧食年產量如下表,按要求在空格里填上合適的數(得數保留三位小數),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我國1978年、1988年總人口和糧食年產量統計表
1、我國1988年比1978年糧食年產量增加多少億噸?
2、我國1988年糧食年產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得數保留三位小數)
3、我國1978年和198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糧食多少噸?1988年比1978年平均每人占有糧食增加了多少千克?
四、課堂總結
制作復式統計表應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
我國1998~2000年的糧食和棉花產量如下:
1998年:糧食51229.5萬噸,棉花450.1萬噸;
1999年:糧食50838.6萬噸,棉花382.9萬噸;
2000年:糧食46251.0萬噸,棉花435.0萬噸.
根據以上數據制成統計表.
六、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調查:兒童電視節目收視率
活動目的
1.讓學生通過對愛看什么電視欄目的收集、整理及數據分析,體會統計的意義.
2.學會調查的各種方法,并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兒童電視片頭片段的錄像帶、錄像機、幾種表格.
活動過程
一、引入.
教師播放兒童喜歡看的各種節目片頭.
你喜歡看什么節目?【《大風車》、《東方兒童》、《東芝動物樂園》、《小神龍俱樂部》…… 】
二、展開.
1.師:如果要你去了解同學們喜歡看什么欄目的電視,你準備怎么做?
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問一問.
生:可以在所住的小區進行一次調查.
生:可以在班級里問一問.
師補充:還可以設計項目,讓被調查的人來填寫.這種方法叫“問卷法”.
2.小組合作.
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案(包括對象、方法、內容),說明自己組的方案及其優點,別的組進行質疑.
(1)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
小組1:用談話的方法進行調查,步驟是:隨意地找同學,碰到一個同學問一些問題,問題主要有“你喜歡看電視嗎?”“你喜歡看哪個欄目的電視?”
小組2: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情況比較準確,同學們填問卷時也比較方便.
小組3: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還有一點補充,在問卷下面增加了備注欄,讓同學們挑選后還可以寫一寫問卷中沒有引出的但自己喜歡看的電視欄目,如《新聞》等.
小組4: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在下面增加了一問:你為什么喜歡看這個欄目?
(2)評價各種調查方法的優、缺點.
三、用談話法收集電視欄目的收視情況.
1.師:現在我們用談話法來了解我班同學喜歡看的電視欄目.
(1)收集數據
喜歡看的電視欄目.
姓名 性別 喜歡看的電視欄目 原因
(2)整理數據并制成表.
2.回答問題.
(1)看各類欄目的人數各占全班的百分之幾?男生比較喜歡什么欄目?女生比較喜歡什么欄目?
(2)哪個欄目的收視率最高?你從該欄目里學到了一些什么?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有多長?你看電視與你的學習有沒有發生沖突?你是怎樣解決的?
3.小結.
數據的收集跟我們的學習、生活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學齡兒童的入學率、失學率等,國家重大的決策的制定,都要參考有關的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