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樂音與噪音 教案
閱讀p41回答。
閱讀p42一名學生閱讀。
閱讀p42。找出減少噪聲影響的方法。并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
培養交流合作和初步的評估能力。
培養學生從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的能力。
嘗試設計科學探究的方法,選擇所需的器材。
教師強調做實驗時一定要讓同一物體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
激發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培養學生發現身邊的物理現象。
培養學生自學閱讀能力。
使學生初步建立環境保護的意識。
五、測試與小結
1、 課堂小測驗。
2、 測試反饋,師生共同評講矯正。
3、 請學生小結本節所學內容。
5分鐘測試。
討論歸納本節內容。
通過練習,檢測學習效果。
歸納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清晰、概念的印象。
六、布置作業 教材p43中的2題。
板書設計:
第一節 樂音與噪聲
一、樂音的三個特征
含義
決定因素
相關問題
響度
聲音的大小
發聲體振動的幅度
振幅:物體振動的幅度。
音調
聲音的高低
發聲體振動的頻率
頻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單位:赫茲(hz)
音色
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發聲體本身的材料和結構
是辨別不同發聲體的依據。
二、噪聲的防治
1、 在聲源處減弱。
2、 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