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質量教案二
詳細介紹:第一節質量教案二教學目的
1.掌握質量的初步概念和單位。會進行單位換算。
2.知道托盤天平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步驟。
3.了解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對社會文化、經濟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以及我國統一計量制度對改革開放產生的深遠影響。
教學重點
質量及其單位。托盤天平的用途、構造和使用步驟。
教學難點
托盤天乎的構造、功用和使用步驟。游碼質量的讀法。
教具
教師用:托盤天平、學生用物理天平、自制簡易天平模型、標尺模型、鐵釘、鐵塊、木塊、一杯水、1分米3的容積模型。
學生用:托盤天平。
板書:第七章:質量和密度。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利用提問的方法,從學生較熟悉的質量單位“千克”入手,引入質量的概念。
提問:1.小華同學從商店買了兩米布,你知道“兩米”指的是布的什么嗎?教室中的寒暑表讀數為“17℃”,這指的又是什么?(學生回答)
2.當菜站的售貨員用秤給你稱了一千克的西紅柿時,你可曾想過,這“一千克”說的是西紅柿的什么?(學生回答)
教師注意歸納學生的不同答案,可做如下說明:
“一千克”,指的是西紅柿的質量。若說是西紅柿的重力是錯誤的;說是它的重不夠明確;說是西紅柿的重量還可以,因為質量和重量在生活、貿易中是同義詞。
3.提高服務質量的含義是什么?這里所說的質量與西紅柿的質量,含義是否相同?
那么,物理學里所說的質量,指的是什么?
(二)講授新課
板書:1.質量的概念。
出示一杯水、鐵釘、木塊。說明,上述物體分別由水、鐵、木材等物質組成。
再出示鐵釘和鐵塊。
問:鐵釘與鐵塊都由鐵這種物質組成。但它們分別含有的鐵的多少是否相同?有何不同?(學生回答)
一杯水比半杯水含的水多。木塊比木桌含的木材少。可見,物體中含有的物質有多少之分。物理學中用質量來區別物體的這種性質。
板書: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問:怎樣用質量的概念,描述一杯水與半杯水的不同,鐵釘與鐵塊的不同呢?(學生回答)
板書:質量的單位。
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有:千克、噸、克、毫克、(板書四個單位)
出示1分米3的正立方體容積模型。充滿水后告訴學生,水的質量大約為1千克。并讓幾名同學感受1千克有多大。形成具體印象。
列車、汽車的載重量常用“噸”做單位表示。金戒指的質量、郵包質量,常用“克”為單位表示。
板書:換算關系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學生口算練習。
1.0.5克等于多少毫克?合多少千克?
2.20噸等于多少千克?合多少毫克?
提問:我們買糧、買菜時,售貨員要用秤來稱糧與菜的質量。那么,你見過哪些種類的秤呢?請說出它們的名稱。(學生回答)
設疑:學校實驗室中、工廠的化驗室中,常用什么儀器測物體質量呢?
板書:2.托盤天平。
板書:托盤天平是測物體質量的儀器。
利用木制杠桿制成的簡易天平模型,講解天平的構造及功用,并使學生領悟被測物體質量與砝碼質量的關系。
研究過程如下:
第一步:將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在a、b兩處各掛一個塑料盤。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所示)
第二步:在左、右兩盤中放質量相等的鉤碼。觀察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三步:將左盤中的鉤碼取下,換上一塊橡皮泥。觀察杠桿,仍舊在水平位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