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質量教案二
問:這表明橡皮泥質量與鉤碼質量有什么關系?若鉤碼質量為50克,橡皮泥質量多大?
第四步:在杠桿中點下方的暗槽內插入一個紅色指針(指針應與杠桿垂直)。并安上分度盤。通過看指針是否指在分度盤中線處,來確定杠桿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五步:取下橡皮泥,換上幾支粉筆。觀察指針靜止時,沒有指在分度盤中線處。
問:此時粉筆總質量與鉤碼總質量是否相等?誰的質量較大?
第六步:出示學生用物理天平,與簡易天平模型進行外觀對比。看出改裝后的杠桿是物理天平的雛形。
第七步:教師進行闡述。
在測物體質量時,物理天平與托盤天平依據的原理是相同的。但由于物理天平比托盤天平精密,故使用時不如托盤天平簡便。我們的要求是:知道托盤天平的構造,會使用托盤天平。
板書:(1)構造及功用。
學生先觀察桌上托盤天平的構造。然后教師再進行講解。
橫梁、指針、分度盤、標尺、游碼(移動游碼相當于往右盤上加砝碼)、托盤(左盤放被測物體,右盤中放砝碼)、平衡螺母(調節橫梁平衡用),每架天平配制一盒砝碼。盒中每個砝碼上都標明了質量大小,以“克”為單位,用符號“g”表示。
板書:(2)使用托盤天平的方法。
學生看書p79命名用方法1.…,2.…,3.…。
使用步驟共講了三條。前兩條指明了使用天平稱物體質量前,應怎樣對天平進行調節。第3條說明怎樣用調節好了的天平,對物體質量進行測量。以及待測物體質量大小的確定。
板書:物體的質量=盤中砝碼總質量 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俗稱游碼質量)
利用自制的標尺模型,練習讀游碼質量。
方法:(1)學生辨認標尺上質量的最大值。標尺上的刻度是怎樣劃分的。每一小格表示的質量是多少。
(2)根據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找學生讀出游碼質量。(練習兩次)
(3)若游碼質量為0.35克,那么,游碼應處在標尺的什么位置上?(找學生移動游碼)
板書:(3)使用時要注意。
學生看書p79上的后二段。請一兩位學生概括應注意的問題。
觀察桌上托盤天平底座上的銘牌,搞清天平的最大稱量。
問:為什么夾取砝碼要用鑷子,而不能用手拿?
學生分組利用托盤天平進行練習。
內容:(1)調節天平。(2)稱出你的橡皮或鋼筆的質量。
教師巡視,檢查學生使用天平的情況。糾正使用中出現的問題。
課堂小結
1.這堂課講述的主要內容是:質量的概念。單位及質量的測量。
2.明確教學要求。
(一)思想教育內容:
二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并統一了度量衡、貨幣、文字等。
所謂“度量衡”,即長度、體積和質量。秦統一中國前,度量衡制度相當混亂,給人們進行經濟和貿易交流帶來不便。秦統一中國后,頒發了統一的度量衡的標準器具。這不僅保證了納稅制度的實施。而且對發展經濟,提高生產力,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1959年國務院發布了第一個統一計量制度的命令,結束了計量制度長期混亂的局面。1984年1月,國務院在采用先進的國際單位制基礎上,進一步統一我國的計量單位,并頒布了一系列法規,這無疑對改革開放,搞活經濟,推進科技進步,擴大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入世界經濟大循環,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鞏固知識:
1.看書p78上介紹的一些物體的質量。找同學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