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華和凝華》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加熱碘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升華和凝華現象,從而得出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再聯系實際分析一些自然現象,理解升華吸熱、凝華放熱,以及它們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升華和凝華是自然界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物質在固態和氣態之間直接轉變的過程,但同學們對這種轉變的過程和轉變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難直接觀察到,因此要掌握好這一節內容,我們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把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過程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活動的過程。
教學目標:
1、 知道什么叫升華,什么叫凝華。
2、 知道升華是一個吸熱過程,凝華是一個放熱過程。
3、 能夠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凝華現象。
4、 通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收集材料和對日,F象實驗的觀察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探求知識的欲望。
5、通過小組活動、課堂的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學具: 收集的文字資料。
2、實驗儀器:燒瓶、酒精燈、棉線、碘
教學重點、難點:
1、 知道升華、凝華現象及它們各自的吸放熱情況。
2、 解釋生活中的升華、凝華現象。
3、 了解升華、凝華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法與學法:
教法:實驗法、例舉法。
學法: 注重實驗現象的觀察、理論聯系實際。
教學程序:
一、 復習引入 (3分鐘)
前面我們已學習了有關自然界中物質狀態及其變化的情況。下面來做一個簡單的回憶和歸納。
1、 自然界中的物質常見的存在狀態主要有哪些?
2、 發生在固態和液態之間的轉化過程分別叫什么?吸熱還是放熱?
3、發生在液態和氣態之間的轉變過程分別叫什么?吸熱還是放熱?
4、那么我們來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態與氣態之間能否直接轉變呢?舉例說明。
二、探究新知(30分鐘)
<一>教師引導:
下面我們通過活動來觀察物質在固態與氣態之間的變化:
1、 先裝置好實驗儀器
2、觀察瓶中碘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3、移去酒精燈,然后觀察瓶中的變化。
4、棉線上析出的碘是怎么來的?
5、下面我們來歸納一下活動中發現的一些現象。
(1)碘是怎樣變成氣體的?
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
(2)什么是升華?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
(3)升華時我們必須給碘加熱,這說明這是一個什么過程?
吸熱過程。
(4)什么叫凝華?它吸熱還是放熱?
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它是一個放熱過程。
<二>學生交流、討論:
1.課前同學們收集的物態變化中,哪些是升華?哪些是凝華?
在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內表面會有冰花。
嚴寒的冬天,一直冰凍的衣服也能晾干。
衣柜里的樟腦丸逐漸變小
冰棍外表的“白粉”
燒黑的燈泡
自然界中霜的形成
2.生產、生活中升華和凝華的應用。
(1)播撒干冰人工降雨
(2)舞臺制造白霧
(3)利用衛生球除蟲
三、教學小結:(7分鐘)
四、課堂練習:(10分鐘)
1、 學生歸納總結本課內容。
2、歸納出物態變化的網絡圖或循環圖。
五、作業布置:
炎熱的夏天,小亮從冰箱里取出一根冰棒,發現包裝紙上附有一些小冰晶,打開包裝之后,看到冰棒在冒“白氣”,一會兒冰棒便成了冰水,根據此情景請你提出一個關于物態變化的問題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