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力與運動
教科版八年級下《9.1力的合成》教學案例
授課地點: 物理實驗室
授課時間: 1課時
【儀器材料】 橡皮條一個、彈簧測力計兩個、刻度尺等
【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合力、分力和力的合成的概念;
(2) 學會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實驗的探究方法;
(3) 了解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實驗結論;
(4) 會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實驗結論進行簡單計算。
2. 過程與方法
經過實驗探究,學會怎樣求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等效的物理思想。
【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一、新課引入 由一個力和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引出。
舉例:
(1)兩個小孩一同提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課本圖9-1-1)。
(2)汽車陷進泥濘的路上時,很多人努力可以將它推出來,而拖拉機也能單獨把汽車從泥濘的路上拉出來(課本圖9-1-2)。
還可舉些其他例子。
例如:兩個女生一起搬動一個桌子,一個男生也可以單獨搬動。
由這些例子引出合力、分力和力的合成的定義。 找出他們的共同點:結果相同。并找出生活當中的例子。
二、合力與分力 我們可以看到:
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可以與兩個力或幾個力同時作用在這個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
從而引出定義:
一個力對物體的作用與幾個力對物體的作用,如果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已知分力求合力,就叫做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我們討論簡單的情況,在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
三、實驗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一)提出問題并進行猜想
怎樣求出兩個力的合力:
1. 小車同時受推力f1 和拉力f2 的作用,這兩個力在同一條直線上,且方向相同(課本圖9-1-3)。
2. 張傘下落的運動員受到重力g和拉力t的作用,這兩個力在同一直線上且方向相反(課本圖9-1-4)。 學生思考并提出猜想:
(1)f1與f2的共同作用效果應與一個大小為f1+f2的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2)g與t的共同作用效果應與一個大小為g-t的力的作用效果一致。
(二)制定方案1
1. 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同時豎直向上拉下端固定的橡皮條s,使它伸長到一個恰好的位置,記下這時橡皮條s上端的位置a和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和f2。
2. 用一個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橡皮條s,使它的上端仍達到位置a,記下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參與討論并提出自己的方案。
設計記錄數據表格。
(三)注意事項1
1. 兩個彈簧測力計的作用點應在一點上。
2. 為保證橡皮條s的上端到達的位置a在兩次操作中為同一點,應在a點位置水平固定一標尺。
多次測量,將數據填入制定的表格。 彈簧測力計的作用方式和怎樣保證兩次操作中a點為同一位置,由學生自己思考,老師進行引導和糾正。
(四)分析論證1
通過分析所得數據,引導學生得出以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