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音與噪聲
§3.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2. 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而真空不能傳聲。
3. 知道聲音的傳播過程。
過程與方法:
1. 能從物理學的角度和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認識噪聲。
2. 知道噪聲的來源及其危害,知道減弱噪聲的途徑,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通過學習,培養熱愛科學,熱愛世界,以及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境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樂音的特性及噪聲的來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聲的途徑
【教學難點】
弄清樂音與噪聲的區別;噪聲的防治
【教學設備】吉他、發音齒輪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人們通過語言來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優美動聽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給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厭的噪聲分散人的注意力,影響工作,妨礙休息,甚至影響人的健康。這說明同樣是聲音,它們之間也也有不同之處,有的聲音好聽悅耳,有的聲音難聽刺耳,我們把這種有規律的,好聽悅耳的聲音叫樂音,把無規律的,難聽刺耳的聲音叫噪聲。
一、樂音與噪聲
1、樂音:人們將有規律的、好聽悅耳的聲音叫樂音。如mp3播放的優美的歌曲、悠揚的小提琴曲等。
2、噪聲:無規律的,難聽刺耳的聲音叫噪聲,如工地上攪拌機的聲音,切割機的聲音等。
樂音與噪聲的界定
教師:從物理學角度來說,樂音是發聲體做有規律的振動時發出的聲音;而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境保護角度來說,凡是妨礙人們的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比如有時候你不喜歡聽音樂,這時音樂對你來說也成了噪聲,所以樂音和噪聲具有相對性,時效性,地域性。
教師:現在我們知道聲源做有規律的振動的時候產生的聲音叫樂音。那么樂音有什么特性呢?我們看電視或者播放音樂的時候,通常有個按鈕可以調節音量的大小的,那么我們就可以判斷聲音是有大小,強弱之分的,物理學中把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大小)稱為響度。
二、樂音的特性
1.響度
(1)定義:物理學中把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大小)稱為響度
教師:響度與什么有關呢?
學生思考
教師:我們知道響度是聲音的強弱,聲音又是物體振動產生的,那么聲音的大小也應該與振動有關系。當我們彈琴的時候,用大的力氣撥琴弦的時候,琴弦振動幅度的就快,這時聲音也變大,所以事實說明,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
(2).決定響度大小的因素
①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教師:那么有的同學又有疑問了,我站在離聲源很遠的地方,響度再大,聲音再大我也聽不到啊,所以聲音還與人到發聲體的距離有關,距離越遠,響度越小,即聲音在向遠處傳播的過程中就會越來越弱。
②人到發聲體的距離有關,距離越大,響度越小
教師:聲音的強弱常用分貝表示
(3).分貝(db)
從書本p43頁的表中我們可以知道,輕聲交談大約在20~30db,馬路上汽車的喇叭聲大約是90db
教師:大家都知道一般女生的聲音比男生要尖,男生聲音比較低沉。那么這又與振動有什么關系呢?
2.科學探究:音調
問題:聲音的高低與振動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