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通器(精選4篇)
連通器 篇1
北師大版《8.3 》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連通器的特點和應用是本節課的重點. 2.用“假想液片”法分析連通器中液體靜止液面總相平方法較抽象,是本節課的難點.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有條件的可自帶一茶壺 2.教學器材:u形管、關于船閘錄像帶、 自制的可移動u形管、茶壺 連通器的應用連通器的特點什么是連通器連通器教學設計圖示: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課題連通器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連通器的構造特點. (2)了解連通器的原理. (3)了解一些連通器的應用實例,了解船閘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過程和方法 (1)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探究式學習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3)讓學生經歷從感性到理性思維的飛躍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探究連通器原理的過程中,讓學生保持對大自然的好奇,領略自然界的美妙與和諧. (2)通過對連通器的應用的了解,使學生認識到簡單的物理原理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大問題,培養學生把自己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為人類服務的意識. (3)通過介紹葛洲壩船閘讓學生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教學重點連通器的特點和應用教學難點用“假想液片”法分析連通器中液體靜止液面總相平方法儀器材料兩個小車、長木板、刻度尺、小木塊、秒表教學方法講授、探索試驗、討論相結合 板書設計第三節 連通器 一、什么是連通器? 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 二、連通器的特點 如果連通器中只裝一種液體,則液體靜止時連通器的各容器中液面總相平. 分析:設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個液片 液體靜止-----液片處于靜止狀態-----液片兩側所受壓力相等 ----液片兩側所受壓強相同-----兩管液面高度相等-----兩管液面相平 三、連通器的應用 茶壺、洗手池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統、電熱水器的水位計、牲畜自動飲水裝置、船閘教學過程教師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從學生熟悉的物品引入課題,使學生感到很親切,引起學生興趣和熱情引入: 師:請大家觀察老師手中的茶壺,它的結構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象茶壺這樣的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 師:生活中還有那些容器是連通器? 學生回答 師:老師手中的這個玻璃器皿是不是連通器,為什么?它有什么特點 生:是連通器.因為它是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 它的特點是組成連通器的各個容器長短、粗細、形狀各不相同. 師:猜想一下,若在這個連通器中倒入水,當水靜止時,各容器中的液面會不會平? 學生猜想 教師演示實驗 師:為什么各容器的液面是相平的? 學生提出自己的理由 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原因 設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個液片 因為液體靜止,所以液片處于靜止狀態,則液片兩側所受壓力相等f向左=f向左 又因為液片兩側的面積相同根據p=f/s可得 液片兩側所受壓強相同.有p=ρgh可得,當ρ一定時,p相同則兩管液面高度相等,即兩管液面相平. 師:如果連通器各容器中裝的是不同液體,液面還會相平么? 教師演示實驗 生:液體密度小的那個容器液面高. 師:為什么?用剛才的方法分析. 師:如果連通器中裝有同種液體,但是連通器處于運動狀態,液面會相平么? 教師進行演示實驗 生:這時液面不相平. 師:課本中圖8—12中的物品是連通器么?說說它們的工作原理. 讓學生敘述工作原理,教師補充. 師:連通器還有一個重要應用---船閘,你能根據圖中的情況說明船閘的工作過程么? 放船閘的錄像帶,增加感性認識 學生敘述,教師補充觀察、討論 學生觀察、討論 學生猜想 觀察 討論、分析、推理 課后作業教學反饋本節課的設計始終把學生放在教學的首位,讓學生猜想、觀察、思考、分析,層層深入,逐步得出結論. 本節課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備注
連通器 篇2
(一)教學目的
1.常識性了解連通器的原理。
2.知道連通器的應用,能舉出日常生活中應用連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閘是連通器的應用之一,知道船只通過船閘的簡單過程。
(二)教具
演示用:連通器裝置、用橡皮管連接的U形管、漏斗、茶壺、船閘的活動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舊課復習、引入新課
1.復習提問
(1)簡述液體壓強的規律。
(2)寫出計算液體壓強的公式。
(3)課堂練習:
題目:(課前寫在小黑板上)如圖1所示的容器,甲、乙兩管橫截面積相等,等于1厘米2,內裝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離為20厘米,問:A、B兩處受到的壓強各是多大?
此題要求學生在下面做,另讓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做,做后進行評講。
2.引入新課:由以上計算講述,容器甲、乙兩部分底部連通,我們把上端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板書課題:第四節連通器、船閘)由此引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1.讀圖:讀課本中圖10—19、圖10—20和圖10—21,觀察它們的共同特點(下部都是連通的),像這三幅圖,上都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教師板書)。
2.演示連通器如圖2所示,在連通器內裝入紅水,平放在講桌上,在水不流動時,幾個容器中的水面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幾個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教師可用尺子平放在幾個容器的水面處,啟發學生回答出上面觀察到的現象。
用黑板刷把連通器的底坐墊成斜的(即連通器斜放置在講桌上),又觀察幾個容器中的水面是否相平(仍用尺子比一比),讓學生回答,水面仍然相平。
把連通器平拿在手上,將出口最矮的容器口上端的橡皮帽取掉,又觀察到什么現象?(水從該容器口噴出,噴的高度跟另外幾個容器中的水面幾乎相平,同時這些容器中的水面降低。)
3.小結實驗結果:由以上實驗可知:連通器里的水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水面總保持相平(教師板書)。
4.演示課本中圖10—22,將圖中右面的玻璃管上提和下放,觀察其現象跟上面得出的結論是否相同?驗證上面所得結論,加深學生對連通器這一特點的認識。
5.講述:由課本中圖10—23所示,設液片AB的面積為S,左、右兩管內水深分別為h左和h右,由于水不流動,即液片AB左、右兩面所受二力平衡,這兩個力同作用于液片AB上,則左、右兩管中的水對液片AB的壓強相等;因為兩管中同是水(即液體密度相同),只有兩管水深相等,壓強才能相等。即h左=h右,所以左、右兩管水面總保持相平。
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應用公式p=ρhg,證明h左=h右。
6.列舉例子,說明連通器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我們知道了連通器的這一特點及其具有這一特點的道理后,了解一些它的應用是很有必要的。除了課本上圖10—19、圖10—20和圖10—21外,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請同學們舉手發言,列舉出自己所見到的連通器的例子。然后請同學們課后多觀察,了解一下你家中哪些地方、哪些部件上應用了連通器。
7.講述船閘:
(1)首先講述船閘就是一個巨大的連通器,根據連通器的特點,船只在修筑了大壩的江河中航行,必須修建船閘。
(2)然后介紹我國三峽工程中的葛州壩的二號船閘(參看彩圖2,葛州壩二號船閘和它的人字閘門)。
(3)出示船閘活動掛圖,講述船閘的簡單結構和船只從上游經船閘航行到下游的過程(講述時,請同學看清“閘門”和“閥門”的位置和它們的開閉情況,明確船閘就是一個巨大的連通器)。
三、歸納本課內容和課堂練習:
1.歸納本課內容
講述:本課要求同學們了解連通器(可復述一遍連通器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連通器的應用比較廣泛,請同學們課后多觀察,進一步了解連通器的應用,船閘就是應用連通器道理,它是利用小道理解決大問題的一個好例子。
2.課堂練習:
如果船要從下游經過船閘到上游,請同學們說一說它的簡單過程,著重講明“閘門”、“閥門”開、閉順序。
四、布置作業 :
1.閱讀課文,了解連通器的特點及其原理;看圖10—24,說一說船只經過船閘的過程。
2.觀察家中哪些用具利用了連通器,舉出1~2個例子。
(四)說明
1.本課屬液體壓強的應用,要多舉些例子進行說明,特別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如洗衣機的排水管、衛生間的排污管等。在知識上不宜作過高要求,只要常識性了解就行了。
2.關于連通器的演示實驗,對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興趣很有作用,特別是較矮的那個容箱,取下橡皮帽后向外噴水,很受學生喜歡,由此也可以簡介噴泉、公園里的噴水裝置、水塔和自來水管等簡單問題,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
3.根據大綱要求制訂出本課教學目的,因此不能要求過高。只能控制在一種液體不流動的條件下,而不能引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液體。對于為什么連通器內裝入一種液體不流動時液面總保持相平的理論推導,只作一般講解,不宜作為本課重點,利用p=ρhg這個公式證明只有h左=h右,即液面保持相平,只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課后去作,不能要求全體學生都去推導證明。
4.為了鞏固本課所學知識,可布置學生課后說一說船從下游經船閘到上游的簡要過程,只要說清楚“閥門”、“閘門”的開、閉順序就可以了,不必要求用書面的形式寫出來。
5.除了布置的作業 以外,可讓學生回家觀察洗衣機的排水管口為什么比洗衣缸口低?衛生間的排污管為什么都做成U字形?這樣作有什么好處?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學習物理,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注:教材選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連通器 篇3
(一)教學目的
1.常識性了解連通器的原理。
2.知道連通器的應用,能舉出日常生活中應用連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閘是連通器的應用之一,知道船只通過船閘的簡單過程。
(二)教具
演示用:連通器裝置、用橡皮管連接的U形管、漏斗、茶壺、船閘的活動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舊課復習、引入新課
1.復習提問
(1)簡述液體壓強的規律。
(2)寫出計算液體壓強的公式。
(3)課堂練習:
題目:(課前寫在小黑板上)如圖1所示的容器,甲、乙兩管橫截面積相等,等于1厘米2,內裝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離為20厘米,問:A、B兩處受到的壓強各是多大?
此題要求學生在下面做,另讓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做,做后進行評講。
2.引入新課:由以上計算講述,容器甲、乙兩部分底部連通,我們把上端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板書課題:第四節連通器、船閘)由此引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1.讀圖:讀課本中圖10—19、圖10—20和圖10—21,觀察它們的共同特點(下部都是連通的),像這三幅圖,上都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教師板書)。
2.演示連通器如圖2所示,在連通器內裝入紅水,平放在講桌上,在水不流動時,幾個容器中的水面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幾個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教師可用尺子平放在幾個容器的水面處,啟發學生回答出上面觀察到的現象。
用黑板刷把連通器的底坐墊成斜的(即連通器斜放置在講桌上),又觀察幾個容器中的水面是否相平(仍用尺子比一比),讓學生回答,水面仍然相平。
把連通器平拿在手上,將出口最矮的容器口上端的橡皮帽取掉,又觀察到什么現象?(水從該容器口噴出,噴的高度跟另外幾個容器中的水面幾乎相平,同時這些容器中的水面降低。)
3.小結實驗結果:由以上實驗可知:連通器里的水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水面總保持相平(教師板書)。
4.演示課本中圖10—22,將圖中右面的玻璃管上提和下放,觀察其現象跟上面得出的結論是否相同?驗證上面所得結論,加深學生對連通器這一特點的認識。
5.講述:由課本中圖10—23所示,設液片AB的面積為S,左、右兩管內水深分別為h左和h右,由于水不流動,即液片AB左、右兩面所受二力平衡,這兩個力同作用于液片AB上,則左、右兩管中的水對液片AB的壓強相等;因為兩管中同是水(即液體密度相同),只有兩管水深相等,壓強才能相等。即h左=h右,所以左、右兩管水面總保持相平。
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應用公式p=ρhg,證明h左=h右。
6.列舉例子,說明連通器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我們知道了連通器的這一特點及其具有這一特點的道理后,了解一些它的應用是很有必要的。除了課本上圖10—19、圖10—20和圖10—21外,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請同學們舉手發言,列舉出自己所見到的連通器的例子。然后請同學們課后多觀察,了解一下你家中哪些地方、哪些部件上應用了連通器。
7.講述船閘:
(1)首先講述船閘就是一個巨大的連通器,根據連通器的特點,船只在修筑了大壩的江河中航行,必須修建船閘。
(2)然后介紹我國三峽工程中的葛州壩的二號船閘(參看彩圖2,葛州壩二號船閘和它的人字閘門)。
(3)出示船閘活動掛圖,講述船閘的簡單結構和船只從上游經船閘航行到下游的過程(講述時,請同學看清“閘門”和“閥門”的位置和它們的開閉情況,明確船閘就是一個巨大的連通器)。
三、歸納本課內容和課堂練習:
1.歸納本課內容
講述:本課要求同學們了解連通器(可復述一遍連通器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連通器的應用比較廣泛,請同學們課后多觀察,進一步了解連通器的應用,船閘就是應用連通器道理,它是利用小道理解決大問題的一個好例子。
2.課堂練習:
如果船要從下游經過船閘到上游,請同學們說一說它的簡單過程,著重講明“閘門”、“閥門”開、閉順序。
四、布置作業 :
1.閱讀課文,了解連通器的特點及其原理;看圖10—24,說一說船只經過船閘的過程。
2.觀察家中哪些用具利用了連通器,舉出1~2個例子。
(四)說明
1.本課屬液體壓強的應用,要多舉些例子進行說明,特別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如洗衣機的排水管、衛生間的排污管等。在知識上不宜作過高要求,只要常識性了解就行了。
2.關于連通器的演示實驗,對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興趣很有作用,特別是較矮的那個容箱,取下橡皮帽后向外噴水,很受學生喜歡,由此也可以簡介噴泉、公園里的噴水裝置、水塔和自來水管等簡單問題,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
3.根據大綱要求制訂出本課教學目的,因此不能要求過高。只能控制在一種液體不流動的條件下,而不能引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液體。對于為什么連通器內裝入一種液體不流動時液面總保持相平的理論推導,只作一般講解,不宜作為本課重點,利用p=ρhg這個公式證明只有h左=h右,即液面保持相平,只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課后去作,不能要求全體學生都去推導證明。
4.為了鞏固本課所學知識,可布置學生課后說一說船從下游經船閘到上游的簡要過程,只要說清楚“閥門”、“閘門”的開、閉順序就可以了,不必要求用書面的形式寫出來。
5.除了布置的作業 以外,可讓學生回家觀察洗衣機的排水管口為什么比洗衣缸口低?衛生間的排污管為什么都做成U字形?這樣作有什么好處?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學習物理,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注:教材選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連通器 篇4
詳細介紹:(一)教學目的
1.常識性了解連通器的原理。
2.知道連通器的應用,能舉出日常生活中應用連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閘是連通器的應用之一,知道船只通過船閘的簡單過程。
(二)教具
演示用:連通器裝置、用橡皮管連接的u形管、漏斗、茶壺、船閘的活動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舊課復習、引入新課
1.復習提問
(1)簡述液體壓強的規律。
(2)寫出計算液體壓強的公式。
(3)課堂練習:
題目:(課前寫在小黑板上)如圖1所示的容器,甲、乙兩管橫截面積相等,等于1厘米2,內裝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離為20厘米,問:a、b兩處受到的壓強各是多大?
此題要求學生在下面做,另讓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做,做后進行評講。
2.引入新課:由以上計算講述,容器甲、乙兩部分底部連通,我們把上端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板書課題:第四節連通器、船閘)由此引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1.讀圖:讀課本中圖10—19、圖10—20和圖10—21,觀察它們的共同特點(下部都是連通的),像這三幅圖,上都開口,下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教師板書)。
2.演示連通器如圖2所示,在連通器內裝入紅水,平放在講桌上,在水不流動時,幾個容器中的水面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幾個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教師可用尺子平放在幾個容器的水面處,啟發學生回答出上面觀察到的現象。
用黑板刷把連通器的底坐墊成斜的(即連通器斜放置在講桌上),又觀察幾個容器中的水面是否相平(仍用尺子比一比),讓學生回答,水面仍然相平。
把連通器平拿在手上,將出口最矮的容器口上端的橡皮帽取掉,又觀察到什么現象?(水從該容器口噴出,噴的高度跟另外幾個容器中的水面幾乎相平,同時這些容器中的水面降低。)
3.小結實驗結果:由以上實驗可知:連通器里的水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水面總保持相平(教師板書)。
4.演示課本中圖10—22,將圖中右面的玻璃管上提和下放,觀察其現象跟上面得出的結論是否相同?驗證上面所得結論,加深學生對連通器這一特點的認識。
5.講述:由課本中圖10—23所示,設液片ab的面積為s,左、右兩管內水深分別為h左和h右,由于水不流動,即液片ab左、右兩面所受二力平衡,這兩個力同作用于液片ab上,則左、右兩管中的水對液片ab的壓強相等;因為兩管中同是水(即液體密度相同),只有兩管水深相等,壓強才能相等。即h左=h右,所以左、右兩管水面總保持相平。
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應用公式p=ρhg,證明h左=h右。
6.列舉例子,說明連通器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我們知道了連通器的這一特點及其具有這一特點的道理后,了解一些它的應用是很有必要的。除了課本上圖10—19、圖10—20和圖10—21外,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請同學們舉手發言,列舉出自己所見到的連通器的例子。然后請同學們課后多觀察,了解一下你家中哪些地方、哪些部件上應用了連通器。
7.講述船閘:
(1)首先講述船閘就是一個巨大的連通器,根據連通器的特點,船只在修筑了大壩的江河中航行,必須修建船閘。
(2)然后介紹我國三峽工程中的葛州壩的二號船閘(參看彩圖2,葛州壩二號船閘和它的人字閘門)。
(3)出示船閘活動掛圖,講述船閘的簡單結構和船只從上游經船閘航行到下游的過程(講述時,請同學看清“閘門”和“閥門”的位置和它們的開閉情況,明確船閘就是一個巨大的連通器)。
三、歸納本課內容和課堂練習:
1.歸納本課內容
講述:本課要求同學們了解連通器(可復述一遍連通器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連通器的應用比較廣泛,請同學們課后多觀察,進一步了解連通器的應用,船閘就是應用連通器道理,它是利用小道理解決大問題的一個好例子。
2.課堂練習:
如果船要從下游經過船閘到上游,請同學們說一說它的簡單過程,著重講明“閘門”、“閥門”開、閉順序。
四、布置作業:
1.閱讀課文,了解連通器的特點及其原理;看圖10—24,說一說船只經過船閘的過程。
2.觀察家中哪些用具利用了連通器,舉出1~2個例子。
(四)說明
1.本課屬液體壓強的應用,要多舉些例子進行說明,特別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如洗衣機的排水管、衛生間的排污管等。在知識上不宜作過高要求,只要常識性了解就行了。
2.關于連通器的演示實驗,對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興趣很有作用,特別是較矮的那個容箱,取下橡皮帽后向外噴水,很受學生喜歡,由此也可以簡介噴泉、公園里的噴水裝置、水塔和自來水管等簡單問題,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
3.根據大綱要求制訂出本課教學目的,因此不能要求過高。只能控制在一種液體不流動的條件下,而不能引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液體。對于為什么連通器內裝入一種液體不流動時液面總保持相平的理論推導,只作一般講解,不宜作為本課重點,利用p=ρhg這個公式證明只有h左=h右,即液面保持相平,只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課后去作,不能要求全體學生都去推導證明。
4.為了鞏固本課所學知識,可布置學生課后說一說船從下游經船閘到上游的簡要過程,只要說清楚“閥門”、“閘門”的開、閉順序就可以了,不必要求用書面的形式寫出來。
5.除了布置的作業以外,可讓學生回家觀察洗衣機的排水管口為什么比洗衣缸口低?衛生間的排污管為什么都做成u字形?這樣作有什么好處?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學習物理,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注:教材選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連通器船閘教案示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