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借書不還,天打雷劈》
一個國家的文化水準,從它的國民閱讀水準上,可以判斷出來。你閣下如果不幸落到吃人部落的朋友們之手,戰栗四顧,恐怕看到的全是懸掛高竿的頭皮,絕不會看到一本書。假設你竟然看到一本書,請來個電話,我就輸你一塊錢。中國雖是文明古國,最近并且面不改色兼氣不發喘地自封為文化大國,當然比新幾內亞吃人部落要高三級,所以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把“書香世家”作為最優秀的家庭。柏楊先生說你是“書香世家”,你一定龍心大悅;柏楊先生說你是“小偷世家”,恐怕有揍可挨的。蓋“書香”也者,在古時代表現實的權或潛在的權勢,在現時則代表高貴氣質?墒,套一句有學問的話:“自歐風東漸”,書香隨書櫥而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酒香四溢的洋大人的酒柜。柏楊先生去拜訪朋友(幾乎每一次都是借錢),進得客廳,迎面而立的準是一個酒柜?蜌庖稽c的,酒柜則放在左右兩廂。上面擺著寫滿了英文的“喂死劑”、“白爛弟”、“拿破輪”,把人看得如醉如癡。好容易屁股坐定,左張右望,雖然沒有看到懸掛高竿的頭皮,卻也沒有看到一本書。——不但沒有一本書,有些家庭,簡直連一份報也沒有,談起來太空人登陸月球的消息,全家都用一種嘲笑的眼光看著我,意思是說,借錢就借錢吧,撒這種謊干啥。
不看報還可稱為“古之人也”,一切知識來自道聽途說。不看書則比“古之人也”要更進一步,成了“吃人部落之人也”。進入這種人家,不見書櫥,只見酒柜,沒有書香,只有酒香。于是乎“書香世家”,變為“酒香世家”。
日本吸收外國文化,吸收的是精華!⒁庖患虑,當八世紀他們“大化革新”,全接受中國文化時,事無巨細,照單全收,卻揚棄了中國人最自豪的科舉制度。
這真是絕頂聰明,使他們免去了由于科舉制度而產生出來的“官場”浩劫。中國吸收外國文化,吸收的只是洋大人身上的汗珠,用舌頭舐那么一舐,就心花怒放,傲視群倫。
酒柜大興,不過現象之一。柏楊先生想當年闊的時候,客廳之中,就也有酒柜在焉,因為我老人家是不吃酒的,所以買了些洋文招貼的空酒瓶,里面灌上洗澡水,儼然一個偉大的西崽,來訪客人,無不肅然起敬。偶爾有老朋友,硬要來一盅,我就請他來一盅,結果拉了肚子,病不瞑目(沒有灌上尿,正是我老人家忠厚之處,讀者老爺不可不知)。
這問題就出在眼光太短上,保看見了洋大人的酒柜,沒有看見洋大人固是家家有書櫥的也。大家努力崇洋,卻只崇了一半,不知道我們為啥連日本朋友都不如。大概物極必反,最近酒柜有開始撤退的跡象,若干家庭的客廳,或有書櫥出現,不能不說是中華民族還有蓬勃的生機。不過有些擺的是美國版的大英百科全書,有些擺的是連斷句都沒有的二十五史,雖然從沒有人翻閱,但用以炫耀主人學問龐大,已經足夠。據報上說,竟有人在巨著中藏著“花雕”,酒勁發時,就展卷過癮。——這干法屬于左道旁門,不在討論之列。
書櫥所以迄今仍不能代替酒柜,或是只擺些樣品似的大部頭,原因固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出在借書上。有些惡客在朋友家發現一本好書,頓時暗起殺機,雀躍曰:“哎呀,老哥,借給俺瞧瞧!”一場悲劇于焉上場。蓋自從盤古立天地,借酒的少,借書的多。借酒的從沒有聽說不還酒的,借一瓶“喂死劑”,準還一瓶“喂死劑”。借書則屬于另一種偉大的景觀,借一本《紅樓夢》,可能還一本《紅樓夢》,但是借一本古本《金瓶梅》,恐怕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如果借的是絕版珍本,該惡客可能舉家潛逃,你就是弄個蓋氏探測器,也探測不到影蹤。夫珠寶失蹤,或被借、或被俘,沒有下文,還可告到衙門。而僅只一本書,如果勞師動眾,恐怕同情的不是書主,而是惡客。
河南省有句諺語曰:“偷書不算賊,捉住打錘。”此錘非鐵錘頭,乃拳頭也。偷書屬于雅賊,打一錘已經該詛咒啦,至于借而不還,理就比天都大——你擺著還不是擺著,俺拿來進德修業,以便救國救民,你不送慰勞金已夠差勁啦,還有臉討呀。
然而,一個人省吃儉用,好容易買了幾本視同性命的巨著,卻被列強瓜分,實在痛徹心肺。尤其雅賊也者,真正借去拜讀,倒還罷了,大多數都是往墻角一仍。據柏楊先生統計,借書歸還的比率,不到十分之一,其他的不是有心于沒,就是不知道弄到他*的啥地方去啦。當其借書時也,如果拒絕,八十年交情從此一筆勾銷,不得已借給他,再向他索取,不但索不到書,八址年交情也同樣一筆勾銷,而且還開罵曰:“幾本破書,也不是銀子,三番五次,要個沒完,我早忘記塞到哪里去啦。哪一天我整理整理字紙簍,找到后摔到他臉上,老子也不是買不起!睍鞅辉闾5竭@種程度,怎能不潸然淚下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