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蜜》教案
一、目標與要求1.學習和了解借物抒情的寫法。
2.理解文章圍繞中心組織材料、首尾呼應的結構特點。
3,學習文中“蜜蜂”的無私奉獻精神。
二、o重點與難點
1.文章的思路脈絡。
本文可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1):寫一向不大喜歡蜜蜂。這一
部分的作用主要是欲揚先抑,使文章材料的組織有曲折。
第二部分(2一4):寫看到了荔枝樹,吃到了荔枝蜜。
第三部分(5-17):這是本文的主體部分,主要寫了蜜蜂釀蜜的情況,對蜜蜂的贊美。在這個部分,作者對蜜蜂的感情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第四部分(l8):贊美農民的辛勤勞動。
第五部分(l9):以“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
蜂”結尾,表達了對蜜蜂的奉獻精神的向往和
追求。
2.本文選材的特點。
課文由物及人,表現了無私奉獻的精神,寫到了不少內容,可是組織得卻十分嚴密精巧,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條線索貫穿全文,那就是作者對蜜蜂的感情變化。
作者開始寫到不大喜歡蜜蜂的心理,源于兒時被蜇的經歷,可后來因嘗到鮮美的荔枝蜜而對蜜蜂產生好奇心,于是決定去看蜜蜂的生活。參觀了養蜂場,了解了蜜蜂的生活及其無私的奉獻精神,作者被深深地打動了,于是對蜜蜂的感情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并產生聯想,想到了農民以及其他千千萬萬無私奉獻的勤勞的人。于是歌頌這種精神,同時表達了對這種奉獻精神的向往與追求。
這樣,文章通過作者對蜜蜂的感情變化把所憶、所見、所聞、所想等材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3.借物抒情的表現方法。
課文贊美的對象是人,是一種精神,可是文章又不直接去寫,而是繞了一個大彎子。先談被蜜蜂蜇,后來再談對蜜蜂精神的逐漸了解,進而歌頌它、贊美它,并通過聯想來盛贊與之相似的人。表面寫物,實際上寫人和精神,迂回、委婉地來借蜜蜂歌頌勞動人民無私的奉獻精神,這樣的表現方法就是借物抒情。
o問題與方法
1.參觀“養蜂大廈”,當者梁說到“工蜂最多活六個月”時,作者為什么“不禁一額”?
這里的“不禁一顫”說明了作者的內心對蜜蜂的看法有了根本的改變,由過去的“不喜歡”到內心有震動。吃荔枝蜜后去看看蜂場,聽老梁初步介紹時,還只是覺得蜜蜂挺不錯,釀出的蜜鮮美可口。可當作者得知蜜蜂的生命如此短暫,而且在這樣短暫的一生中,蜜蜂卻不停地勞動,為人類作出巨大的貢獻,自己獲得的很少很少時,無私的奉獻精神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因此“不禁一顫”。
2.當看到農民正在插秧時,為什么聯想到他們“實際也是在釀蜜”?
農民與蜜蜂有相似之處。蜜蜂釀蜜供給人
類,使人類的生活增添了甜美的色彩;農民如蜜蜂~樣,一生辛勤地耕耘,創造幸福的生活,為社會作出巨大的貢獻,因此說,農民是在釀造生活的蜜,是在為生活更加甜美而像蜜蜂一樣無私地奉獻。
3.結尾處,說自己做了個“奇怪”的夢。這個夢奇怪嗎?為什么會做這樣一個夢?
文章的結尾,作者經歷了一番感情的變化,已經被蜜蜂以及農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所打動,內心對此很自然地產生了熱切的向往和追求,因此這天夜里,作者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小蜜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個夢一點也不奇怪。
三、學與練設計
o識記與理解
1.根據拼音寫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