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爸爸媽媽》課內(nèi)練習
課外一試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jié)束。用原子彈去殺傷大量和平人民,這是大家反對的。但是。倘然不先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日本帝國主義還不會立即投降,戰(zhàn)爭還可能拖下去,各國人民和日本人民將承受更大的損失。
但二次大戰(zhàn)之后,日本卻抓住這顆原子彈大做文章,首先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模樣,一說二戰(zhàn),先說廣島,卻把自己在二戰(zhàn)中的侵略暴行掩蓋起來了。
如果我們回過頭去看看,日本空軍所犯的罪行,更是罄竹難書的。1939年5月3日和4日對重慶的大轟炸,我是親身經(jīng)歷的。日軍投下了無數(shù)燃燒彈,重慶全市陷入火海中,而且水管被炸斷了,無法救火,傷亡在萬人左右。其后,日軍又對重慶采取了“疲勞轟炸”的辦法,即日機分批起飛,輪流來襲擊,我們的警報時間,長達五天五夜,使人們在一百幾十小時中不敢離開防空洞。1941年,日機空襲重慶,長達七天七夜。造成防空洞內(nèi)萬人窒息的慘案。據(jù)統(tǒng)計,這一年,日機對川、甘、陜、滇、黔、湘、桂各省的轟炸達l 878次,出動飛機達12 300余架次,中國人民受到的威脅和損失,恐怕大大超過了廣島人民。當年經(jīng)歷過這種場面的朋友,殘酷情狀,永世難忘。
但日本有些人卻左一個廣島,右一個廣島,面對自己在二戰(zhàn)中的罪行,閉口不談。
今年6月9日通過那條“不戰(zhàn)決議”,既無“不戰(zhàn)”字樣,也無“道歉”字樣,非驢非馬。
不倫不類。一句話,根本不想認錯,自然也就不想道歉了。
但是,日本群眾的眼睛卻是雪亮的,特別是廣島群眾,他們受到戰(zhàn)爭的慘重損失,但是他們也清楚,廣島之所以遭炸,正是日本帝國主義對外擴張侵略的結(jié)果,那顆原子彈,是日本軍國主義把它引來的。7月27日,日本天皇明仁在廣島參加悼念原子彈受害者時,廣島群眾舉行了靜坐示威,要求明仁代表死去的裕仁天皇。為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表示道歉,這就說明了問題。
裕仁功過,早有定評。日本的侵略罪行,也無可推脫。廣島事件,說明了日本人民群眾的覺悟程度和對世界負責的精神,遠在有些閣員和議員之上。這一個精神世界,比那顆原子彈重要得多了。
1.美國為什么要在日本廣島投入原子彈(用原文回答)?
2.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說出“罄竹難書”的意思。
3.本文寫了哪些事實?
4.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答案一覽
課內(nèi)一練
打牢基礎
1.c(a“模糊”的“模”讀“mó”;b“蜿蜒”的“蜿”讀“wān”;d“殺戮”的“戮”讀“l(fā)ù”)
2.c(“溶”應為“融”)
3.(1)c(2)b(“恍惚”多指人的精神思想等。) (3)a
4.(1)排比(2)設問(3)比喻
5.(1)蜿蜒(2)恍惚(3)憧憬(4)繚繞
發(fā)掘潛力
6.作者從選材上體現(xiàn)了寫作意圖:要消滅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平,所以選擇了中國作家、西德作家、日本作家等有代表性的作家發(fā)言。
7.黑色是最不明亮的顏色,而在這里“黑色”都“太明亮了”。作者以一種對比的方法來表現(xiàn)那場屠殺的慘無人道,以及對那場屠殺的發(fā)動者的憎恨,對受害者的同情。
全句的意思:災難、悲哀在這兒也太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