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煮酒論英雄》教案1
①劉備為何要行韜晦之計?
明確:課文第一句點明玄德也防曹操謀害,就點明了行韜晦之計的原因。劉備參加了\'奉詔討賊\'的秘密決策,但又不能走漏風聲;他有稱雄海內,恢復漢室的壯志,但又不敢流露在外而惹來禍水。
②\'韜晦之計\'的具體內容是什么?為什么不將此事告訴結拜兄弟?說明了什么?
明確:具體內容指\'下處后園種菜,親自澆灌\',意在表明自己胸無大志,非曹操對手。不對關羽、張飛說明,足見其韜晦之深,惟恐他倆在言語上、行動上有失,影響大計。這個細節表明劉備的深謀遠慮。
③這一部分能否去掉?為什么?
明確:這一部分不僅對曹操、劉備關系作了必要交代,而且為劉備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礎,后來\'論英雄\'時,劉備的性格就在這樣的基調上合乎邏輯地發展和變化。
(3)根據課后練習預習第二部分。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第二部分,通過對話分析、了解曹劉兩人的思想性格。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課題告訴我們,文章的中心是\'論英雄\',那么曹操、劉備兩人論戰的序幕是怎樣拉開的呢?讓我們來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2、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注意語氣。
3、分析第二段。
(1)概括本段主要內容。
明確:寫劉備入府見操。
(2)劉備在本節中有一系列的心理變化,請找出詞語。
明確:\'驚問\'\'面如土色\'\'方才放心\'\'心神方定\'\'開情暢飲\'
分析:曹操派許褚、張遼來\'請\'劉備,那言辭,那氣勢,與其說是\'請\',還不如說是命令,使劉備吃驚不小。入府見操時,曹操劈頭一句\'在家干得好大事\',大話嚇人,借以試探。劉備猝不及防,以為心事已被發現,嚇得\'面如土色\',直到曹操點明煮酒相邀的意思,才\'心神方定\';到了小亭,果見煮酒、青梅,更是疑慮盡消,可以\'開懷暢飲\'了。短短幾分鐘,劉備的內心已經歷了生死的交戰。
(3)曹操趁機講\'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
明確:\'望梅止渴\'這一故事,表明了曹操的多謀與自負。同時也暗示劉備,當世英雄非其莫屬。
(4)這一段在情節上有何作用?
明確:這一段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緣由,拉開了曹、劉論戰的序幕。
4、分析第三段。
(1)概括本段意思。
明確:曹操和劉備論英雄。
(2)劃分層次(課后練習一)。
明確:本段可分三層,即曹劉論戰可分三個回合。
第一層:曹著意設問,劉權作不知。
第二層:曹步步緊逼,劉亂論英雄。
第三層:曹識破英雄,劉巧飾驚恐。
(3)分析第一個回合。
曹操既想試探劉備內心所想,又不想被劉察覺,因此他只能迂回出擊。在酒至半酣之時,借天外龍掛起興,著意設問:\'使君知龍之變化否?\'又借題發揮,以\'龍\'比\'世之英雄\',并要劉備指明當世英雄。劉時而裝呆,里面是兜圈子,始終不正面回答,跟曹操耍起了太極,你推我擋。這是試探與反試探的第一個回合。
(4)分析第二個回合
曹操見迂回戰術不行,就改用\'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的正面出擊。在曹操的逼問下,劉備只好顧左右而言其他,亂論一番。他列舉了許多人,意在表明自己沒有慧眼,不識英雄。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劉備的所有出言,均不用肯定語氣,而均是探詢語氣。這是他從另一個側面表明自己缺乏英雄膽魄,缺乏主心骨。而曹操把劉所列舉英雄,一概用\'非英雄也\'加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