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煮酒論英雄》課堂教學實錄
大家好,我們今天要學習《曹操煮酒論英雄》,大家對本文熟悉嗎?熟悉。
為什么?
我們都預習了。
是嗎?老師檢驗一下。誰能告訴我本文的作者和出處?
羅貫中——《三國演義》。
老師記得《三國演義》和另外三部書合稱為我國的四大名著,哪三部呢?老師實在想不起來了?
《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
老師還記得有一部書叫《三國志》,那么,它和《三國演義》有什么不同呢?
大家回答不上來了。
看來這個問題有點難,不過,現在有了網絡,什么問題都難不倒我們,我想下節課就會有人知道。
下面我們看文章的具體內容。大家能從題目中發現哪一個詞最重要嗎?為什么?
(思考)“論”。因為本文圍繞“論”字展開。
本文不長,共三節。哪一節是具體論英雄呢?
第三節。
我們把前兩節刪掉不可以嗎?
(沉默)有一個學生舉手了。
你來談一談。
我覺得第一節是論英雄的背景。
他說第一節是背景,大家同意嗎?
同意。
既然同意,第一節是什么樣的背景呢?
是劉備韜光養晦,在菜園種菜。
那么第二節呢?
好象是鋪墊?
不對,是拉開論英雄的序幕。
這個詞用得非常好,你是從何處知道的?
從一本資料上。
很好,看來你的閱讀面特廣,大家應該向你學習。
如果把第二節去掉,文章的內容不是更集中了嗎?大家贊同嗎?
不贊同。(異口同聲)
為什么?
如果去掉,內容轉換得就太突然了。
很好。
郝老師,這里也體現了小說的曲折性。
哪里體現呢?
人物的心理。這里寫劉備由驚到心神方定的心理變化過程。
真棒!你真是一個細心的人。那大家找一下文中寫劉備心理變化的詞語吧。
驚——面如土色——方才放心——心神方定。
郝老師,我覺得這里還有一個原因。(我正要往下進行,一位不速之客發話了)
什么原因呢?
我想好象是交代了曹操的個性。
(按照教案,這一環節在下一節課,沒想到學生提了出來)
(思考一下)看來你了解曹操的個性了?(我把球踢給學生)
炫耀,自負。
有什么根據呢?
望梅止渴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
看來學生已經理解了這個故事的作用。
老師,我還有話說。(我正要補充,又一個 孩子說話了)
你說!
張松獻地圖一章中,曹操就曾經向張松賣弄他的軍隊的勇猛和糧草的充足。那時曹操就是在炫耀。
非常好,看來你對小說的情節很熟悉!
這個同學說曹操自負,曹操還有其它的性格特點。這一點我們待會再討論?下面我們大家認真讀讀第三節,看看二人是怎么樣論英雄的。
(大家讀書)
看出來了嗎?
沒有人回答。
那么論幾次呢?
三次。
哪三次呢?
曹操先提出“龍”的概念,由龍而人。
劉備是怎樣回答的呢?
說不知道。原話呢?
“備肉眼安識英雄?”
然后呢?
然后曹操沒有罷休,接著說:“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
看來曹操不會輕易放過劉備。劉備說出他心目中的英雄了嗎?
沒有!他亂說的。為什么?
因為曹操全否定了?
劉備知道誰是在真正的英雄嗎?
知道!
那他為什么不說呢?
(沉默)
請大家結合前文來回答。
怕曹操看破他的韜晦之計。
曹操就此結束了嗎?
沒有,他直接挑明了英雄是誰。
曹操說英雄是誰呢?
曹操和劉備。
這不解了劉備之圍了嗎?劉備感謝曹操嗎?
沒有。
劉備有什么反映呢?
驚恐萬分。
書上有這個詞嗎?
沒有。
你們是怎樣知道的?
“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于地上。”
劉備為什么有這種反映?
(沉默)
大家再看看前文,看看曹操給英雄下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