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借書說》教案3
一、 導入新課:古往今來,人們對讀書的看法各不相同。唐朝詩人杜甫認為“讀
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強調了讀書與寫作的密切關系;英國作家培根認為:“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強調了讀書的好處很多。那么,清朝文學家袁枚對讀書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讓我們繼續走進他的文章《黃生借書說》,和他一起探討有關讀書的問題。
二、復習檢查(投影)
溫故而知新
1、解釋句中劃線的詞:
(1)汗牛塞屋 (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3)必高束焉,庋藏焉。 (4)家貧難致
(5)歸而形諸夢。 (6)故有所覽輒省記。
(7)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8)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2、說出劃線詞的古今義:
(1)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2)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3、多義詞:
然:然天子讀書者有幾? 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 有地洼然而方以長。
4、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譯:
(1)書非借不能讀也。
(2)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3)為一說,使與書俱。
5、翻譯句子,并體會語句表達的語氣:
(1)子不聞藏書者乎?
(2)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
(3)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
(4)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三、研讀課文:
上節課,我們對課文進行了朗讀、翻譯,下面請同學進一步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投影)
1、 本文的觀點是什么?
2、 結合課文內容具體說說作者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論證觀點的?
3、 這些論證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探討1、(板書)論點:書非借不能讀也
探討2、舉例論證:天子之書——七略四庫
(投影) 富貴家之書——汗牛塞屋 有書而不讀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
(作者提出觀點后,接著以“子不聞……”一句設問,引出例證,這些例證有何作用?生回答)(從反面論證了觀點)
(有書而不讀,依次類推,世上其他事物又如何呢?“非獨書……”一句由書過度到“天下物”,寫“天下物”時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生回答)
(投影)書→天下物:物非己有:慮人逼取、摩玩不已 不同心態
物為己有:心安理得、束之高擱
(以上由書及物都是從別人說起,接著由人及己,由一般到具體,以現身說法論證自己的觀點,那么他通籍前后對書的態度有什么不同呢?運用什么論證方法?生答)
(投影)自己 通籍 前:家貧難致 有所覽輒省記——勤奮
后:俸去書來 素蟫灰絲時蒙卷軸——懶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