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3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案例蒼南縣望里中學 蘇苗院 郵編:325804
內容摘要:本案例嘗試在老教材中滲透新理念,就科學小品類文章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性和創造性做一些初步探索。
一、教材分析
《宇宙里有些什么》是浙教版初中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科學小品。從作者的寫作本意看,是讓同學們對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有一個概括的印象。
二、教學設計目標
1、知識教學:了解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的特點,掌握“涯、眩”等2字。
2、能力訓練:初步學會辨識課文中用到的說明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初步樹立科學的宇宙觀,感受人們征服宇宙的信心。
三、教學設計思路:
1、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引導學生探究以下三個問題:宇宙到底由什么組成;如何來說明宇宙的特點;采用怎樣的語言來說明宇宙的特點。
四、教學過程
(一)、比較引申,概括宇宙特點。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說明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板書課題)先向大家提一個小問題: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們同學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
生1:宇宙很大,里面有很多東西。
生2:宇宙里有很多的星星,有很多的星系,可能有供生物成活的星系,還有可能生存有外星人。
師:請問這位同學,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課外書上看到的。
師:這位同學的學習習慣很好,我們為他鼓掌(學生鼓掌)我們同學應該要樹立大語文觀,記住:生活處處是語文。還有同學要說說嗎?(沒有學生舉手)看來,我們同學對宇宙的認識不多,下面談談老師的認識吧!我國西漢有一部書叫《淮南子》,里面有一句話:“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宇宙就是天地萬物,古代的人們對于宇宙有很原始的理解(出示“盤古開天”的故事簡介和古代巴比倫神話故事簡介,由一學生朗讀)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么時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學家們才確信,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出示幻燈片,學生齊讀“宇宙大爆炸”理論材料。)大家讀得真好,我相信平時你們的語文老師肯定花了不少時間訓練朗讀,為我們班的語文老師鼓掌致謝!(學生鼓掌)讀了這份材料,相信不少同學已經急著想知道宇宙里有些什么了吧,好,請大家打開書本。(不少學生顯得急不可耐)請大家速讀課文,找一找,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宇宙里到底有什么,宇宙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速讀課文)
師:有同學知道了嗎?
生3:宇宙里有恒星、星云、銀河系、恒星系,宇宙的特點是遼闊無邊、運動發展、豐富多彩的,而且是可以認識和征服的。
師(驚訝狀):這位同學的回答真是全面!
生3:課后練習題里就有啊!(眾笑)
師:善于利用注釋、導語、課后練習來學習課文,也是水平的體現,我們為他的聰明鼓鼓掌!(學生鼓掌)(板書說明內容、對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