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3
生16:課文把恒星分成大、中、小,這是分類別。
師:根據什么分?
生16:體積
師:還有分類別的例子嗎?
生17:介紹星云的時候也運用了。是根據能不能反射附近恒星的光亮劃分的。
師:可見分類別一定要有統一的標準。
……
(四)、小結質疑,開展知識探究。
師:(小結課文后,結合“神州五號”發射成功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為祖國爭光。)大家可以發現,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是1957年,文章中介紹的“宇宙”內容,有些已經落后于時代發展,今天的作業就是請同學們回去后查找資料,以“宇宙新發現”為題,補充豐富課文內容。
五、教學后記
1、教學的切入點比較好,能迅速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理解說明內容和對象特征上比較容易。
2、教師的調控和評價使學生保持整堂課較為高亢的狀態,教師的語言比較干凈,體現了“導”的作用,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學生合作探究說明方法時,氣氛比較熱烈,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課堂的結構設計比較合理,整堂課的教學流程比較順利,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自主的求知狀態中。
5、由于是借班上課,出于完成教學任務的考慮,對科學小品語言的文藝性沒有涉及,是一個不足。